第262期至268期(9月1日至9月15日)评报点滴
  发布时间:2007-12-25 15:29:38   
第262期至268期(9月1日至9月15日)评报点滴

    本时段出共报7期,计32个版,本时段内的报纸宣传情况主要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主题宣传氛围浓


   在这一点上,最为突出的是两大创强和秀水节前期宣传。一个是教育创强,配合新学年开学和教师节,强力推出了两个专题,较好地营造了尊师爱生重教的氛;另一个是旅游创强,不只是开设了栏目,而且还能较为正常地出刊。秀水节前期的宣传,一二版栏目都加大了份量,尤其是对各项目的介绍,而且还推出了“记者打前站,让百姓轻松逛秀水”的系列服务性报道,较好地为让老百姓参与到秀水节之中提供了必要的服务。


二、舆论监督力度大


    这一时段,除了“记者观察”、民情热线“你点我访”、“连心桥”和报网E动,这三大继续发挥舆论监督主力军的功能外,“丑丑存照”栏目的舆论监督比重大,“丑丑存照”栏目内容活,既有文字,又有图片,而且均是记者的现场直击,二版以四分之一版面展开批评性报道的就有两期;民情热线“连心桥”内的曝光性稿件,短小精悍,均为读者的报料稿,虽短,但有份量,贴近读者的生活实际。


三、摄影专题有突破


    摄影专题作为报纸专刊的一大类,突出以图说话,用图来表达故事的过程与情节。从《今日千岛湖》改刊大报后,这样的专题一直鲜见。在这一时段内,9月15日的《万年野果成金果 平常农节成佳节》这一个记者深入山核桃主产区,以图片的形式全面地反映了9月8日白露这一天,山核桃开采的整个过程,可称为近几年来图片摄影专题的一个力作。有一种久违了的感觉,爽!


四、副刊制作更精良


    这一时段,副刊与读者见面率高,且以婉约、清新的风格呈现于世人面前,无论是副刊作品本身的质量,还是副刊专版的版式与美观,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而且能以文学作品的形式来反一些时政主题,把新闻与副刊较好地结合起来,较好地体现了思想性、导向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如9月8日的副刊专版,在九月献给辛勤的园丁的诗;9月11日的副刊很有生活气息,读后能给人以温情、温馨的享受,很美。


五、文稿形式多样化


    这一时段记者的采写量比较大,从9月1日至9月16日共10个工作日,4位文字记者共交稿85篇(不包括吴敏撰写的各类文稿),其中派工任务数36篇,记者下乡计8人次,记者的工作量相对较大、工作强度相对较高。所交文稿中,除正常的消息稿外各类鲜活的文体稿逐渐增多,民生关注度高:如9月4日二版的出租亮相山城,9月6日的淡水鱼烹饪赛,9月13日的山核桃采收等现场见闻类的;9月11日教师节的人物专访稿,9月6日的百姓故事长篇记叙稿,以及报网E动等分析稿,一版湖畔短笛的言论稿等。


六、存在问题较明显


1、 记者与通讯员合作署名问题


    在这一方面,我们认为与通讯员合作署名是应该而且有些文稿是必须的,没有通讯员的支持与帮助,某些采访可能会很困难,或者说难以采访得到。但是,应该把握原则,尤其是对通讯员与记者合作的文稿,记者仅对通讯员来稿进行修改尔后署名的现象应该加以杜绝。一则,记者与通讯员加强联系,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通讯员来稿的作品系通讯员的原则,改稿系编辑的工作职责而不属于记者的工作职责之内;记者应该尽量从这样的工作中脱身,更应该彻底杜绝记者挂名现象。二则,对于通讯员为发稿之所便而有意识地直接给记者将名字署上的作品,记者应该认真仔细努力地寻找有价值的新闻点加以补充采访,进行重新创作。如果只是来稿照“送”,则完全没有必要为此“现眼”!


2、 刊发稿件地域或作者文稿相对失衡问题


    从这一时段来看,这一现象仍然较为明显;乡镇部门刊发稿件不平衡,一方面是记者联系撰写不平衡,另一方面是编辑组稿功能未能较好地发挥,虽然已有,但局限性较大。


3、刊发稿件内容、种类的相对失衡问题


    这一时段,所刊发的各类文稿,从内容上来看,旅游与教育类文稿偏重;这里客观上有配合教师节和秀水节两大节日宣传的因素存在,尤其是秀水节作为九月份县委县政府的重头戏,主打戏,我们有必要以多文稿、多版面篇幅来加以宣传推出。但是反映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文稿(除绿色田野专刊外)和工业经济发展的文稿内容稀缺,其实,从办秀水节的角度来看,这两大块内容也是我们办秀水节的主题内容之一。这里既有我们领导层的总体把握问题,也有记者采写、编辑组稿的方向问题;以及联线记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的问题。


4、一些存有非正常因素的文稿的刊发问题


    从这一时段来看,有一些稿件,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带有某些因素存在的文稿。这类文稿的刊发客观地讲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但是应该把握一个适当的度。
以上仅只是我们的个人观点,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第2评报小组

 2007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