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健词]: 新闻 创新 想念 思路 机制 动力
报纸作为平面媒体在国内也有过百年的历史,在国外历史更悠久,一批大牌的报纸历久弥坚,如美国华盛顿邮,纽约时报,英国的金融时报,法国巴黎竞报,日本读卖新闻等,在他们的身后尽管有电台的发展,电视的发展,特别是近十年互联网的大发展,在激烈的竞争中并未淘汰,说明其独特的生存空间,还是具有竞争力的。
《今日千岛湖》作为一家县报,来自本行报纸的争竞虽不存在,因为县内的报纸独此一家。但新闻同行的竞争是客观存在的,因为有电台有电视台,而且竞争具有同质性。与他们的竞争表现在新闻的速度、广度、深度、力度。因而新闻的创新犹为重要,让报纸新闻在县域内具有权威性,独特性,前瞻性,综合性,大众性,使《今日千岛湖》形成在县内人们的必读刊物,是我们的最大追求,也是报社的最大荣耀,更是新闻创新的最大动力。
一、 创新的理念与思维。
作为新闻人,时间久了就有疲态,产生有什么报什么的贯性,特别是会议新闻,习惯于“强调指出”,一般新闻也就习惯于唱“四季歌”。久而久之,写出来的新闻就会缺少新鲜感,这是因为不但有新手写作的幼稚性,有个提高的过程,还有语言运用的贯性,思维的贯性,有时会连自已看了也不满意不自信,甚至于几年后再看以前的东西还可能有“会心一笑”的感觉,索然无味往往成为一个回忆的一个标记,这实在是新闻人的悲衰。新闻有书写当今记录历史的功效,是十分崇高的使命,留下“自已记录的”的历史是个荣幸的事业。因而在这个一年抵上过去几十年的大发展时代,在各行各都在创业创新的时代,注重新闻创新更具有时代意义,也更具有挑战性。我这里所要表达的平面媒体新闻创新理念,是这样一种理想状态;版式新颖,标题醒目,导语精彩,语言生动,言论犀利,图片靓丽,副刊情深。总体要求,让读者爱不释手。
所谓创新的思维,就是有一个不断求新求变的思路。跟上时代的步伐,一成不变就是“死路一条”,社会是这样,新闻也是这样。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新闻界出现了一批新锐,如电视界的湖南卫视,作为“电视湘军”,崛起相当快速。报纸的新锐,如华西都市报、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南方都市报都相当引人注目,浙江的钱江晚报也表现突出。这些新闻同仁有时也许会出点“格”,但他们的特色鲜明,在竞争中能独树一帜。创新是他们的法宝,创新使他们让同行刮目相看。
二、 创新的思路与机制
1、新闻采编的布局与安排变周为月。也就是每月的中旬对下月的采编进行选题与布局,也就是有前瞻性。要细化为每个编辑部作出详细安排,因为一些较大的经济分析与综述,通讯的采访与写作,重要的言论稿,都要调查研究,否则就是“急就章”,易出茏粗制滥造的作品,临时抱佛脚很难写出赏心悦目的作品。
2、.新闻采写以“表扬稿”为重点变为报道民生与经济新闻以及社会新闻为重点。关注读者所关注的,采写读者想知道的新闻,是新闻的发展方向。这次杭州地铁发生的事故的报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连王国平书记这次都说了,“把事故的情况通过媒体告诉群众”,今年来,国内重大灾害的及时报道已有榜样,把真象告诉读者并不是“宣扬阴暗面”,我们已经有了尝试,如十字路口有人要自杀的新闻起到了以正视听的作用,并不是“添乱”。这上面如果不转变观念,新闻采写的面就会越来越窄。
3、赋于编辑更大的职(责)权。对消息要素不全的稿件,无论内外都不得发稿,由编辑定夺是否用稿。真实是新闻的命脉,一条消息,人不知是哪的,事不知是在哪发生的,一看就让人觉得不可信,这样的消息在我们的报纸上常常见到,使报纸的可读性可信性大打折扣。
4、加大对通讯、经济分析、综述、言论类的加分比例,使记者更用心的写作此类稿件。这类稿件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调查研究,耗费精力更多,如果不用新的机制鼓励,记者就不会更用心的采写与调研,稿件质量就会下降,而这方面的稿件是报纸“有看头”的所在。假使这方面的稿件多了,其它稿件少了而产生“稿荒”,可加一个国内外要闻以补充版面。
5、一个季度由值班总编对一季以来的好作品进行点评。每个月评出的好稿(图)好标题(版面)好在哪里?还有那些不够好,如何完善了使其更好等进行讲评。让采编人员有所提高,有所认知,共同进步。
6、发行的渐进。目前报纸不能征订,但部分读者想订又订不到,可否采取灵活变通的办法,与街头巷尾的报贩联糸,如八角送报摊,报贩一块出卖,或五角送到报摊,四角出卖。先送五十份一次,以后视情逐步放大。报纸的发行量与广告是正相关的,报纸的影响力决定广告的争夺力。
7、报网互动与同行争夺新闻的速度广度深度。报纸的速度不如电视台电台,但我们的网络速度更快,似有一拼,应尽量与之争夺。面广度深度是报纸的优势,经济分析类综述类,长篇通讯,言论类我们有优势。同时报网互动还可以进行一些民生方面的民意调查,对某一个方面民众关心的事件(问题)进行民意调查,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当然设置的内容初始不要复杂,便于民众参与。这样做使报网的影响力都得以提升。
三、创新的环境与动力
1、要适时送部分采编人员赴大报实习学习。特别是到钱报都市快报学习,训练捕捉新闻的能力,练眼练手,训练一副新闻的眼睛犹为重要,眼疾手快是新闻的独特技能,没有这个本事新闻饭是难吃的,捕捉新闻点并快速成稿是记者的基本素养,概括综合、纲举目张是编辑的基本技能,与高手过招就会提高很快。目前采编人员有一定的文化功底,但实际技能仍然逊色,需要有一个提高的机会,再学习是必然的选择。
2、每年要评选年度好作品予以重奖。最高奖可定为五百元,因为好作品产生太难,要有好的机遇也要有独特的眼光,还要精心构思,精心写作,还要经骗辑加工,其难度可想而知。当然好作品要宁缺勿滥,不求多但求好,要让人信服,不必定几件,只要好就行,标准是公认,可在月评选好作品中选择一些供大家广泛讨论,先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定夺。同时可在网络上张榜好作品听听网民的反应,博采众长。
3、在各编辑部开展业务研讨,可以每月一次,对一个月来的采编工作进行交流,值班总编参加讨论。采编互动,可以增加针对性,那些稿子编辑比较认可,那些稿件“底子”不错,但存在那些问题需要改进。记者也可以对编辑的工作提出意见,有些什么要求。交流后可对下一步采编工作提出改进意见,共同提高。
4、改进言论稿。言论的属性是杂文,有激浊扬清的作用,应具有战斗性,所以言论的主功能是批评性的,除了一些评论外,应当以揭露社会丑恶现象、腐败现象,批评不文明行为作为主要功能,如果言论也成了“表扬稿”,其实就是丧失了主要功能,本末倒置,作用急降,也会慢慢失去读者。而这方面社会上不少作者有这方面的写作喜好,可以为我所用。决策者(执政者)要有这样的胸襟,让言论慢慢恢复应有批评战斗性的功能,而这正是报纸所长,也是创新所必需的。
5、尽可能的给予通讯员以适当的业务指导。可以每年利用颁奖的时间,进行半天的业务培训,主要是陪养他们写消息的能力,同时可以建立通讯员与记者的联糸,有好的消息来源及时进行合作,也使记者有千里眼顺风耳,便于记者适时出击。记者也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糸网络,有人“通风报信”,使自已总处在信息中心,“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就是这个道理。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