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一种方式写评论
  发布时间:2009-04-13 14:23:57   
换一种方式写评论

 何谓“六好博客”?“好”字,为“女+子”的组合,即“六女子”,表明这个专栏的写作由6位女记者担纲。专栏运作的思路是:充分运用一线记者亲历新闻的真情实感与真材实料,进而深度言论加工,增强党报评论的贴近性;充分利用博客这个新媒体元素,增强党报评论与受众的互动性;充分挖掘女性记者的团队优势,增强党报评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评论是一家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温州日报为了让“独家观点”和“独家心声”从众多的媒体中脱颖而出,尝试嫁接新媒体元素的优势,推出了全新的评论专栏“六好博客”。如此“换种方式写评论”,不仅让读者眼前一亮,也使党报评论的亲和力、感召力和引导力得以提升。
    由于报纸在媒体资讯的短平快、形象传播、读者互动等方面已无明显优势,只有靠思想的深度和文化的张力才能赢得读者。因此,“独家角度”、“独家观点”,正成为报纸特别是党报争夺并占据的又一个制高点。但是,目前一些党报评论存在“退化”和“失声”的问题,成为新闻报道的“短腿”,影响了党报的社会影响力和舆论引导力。
    温州日报“六好博客”专栏以其全新的形式,别开生面的话题,立足受众的述论角度,清新犀利的语言风格,推出了“追问‘熟人社会’”系列专论、“奥运”系列评述、“两会”系列评论、“暖色年终关怀”系列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受到了读者和网友的好评,产生了明显的社会效应。

    创新思路,全力打造评论新载体
    “六好博客”专栏不是“横空出世”的,经历了“滚雪球”般摸索和发展的过程。专栏的前身是2007年2月温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期间的“小马代表的博客”。当时,女记者马玉瑛作为党代表参加大会,温州日报为她量身定制了全新栏目“小马代表的博客”,以记者和党代表的双重身份,在会议期间每天在温州日报一版推出她的博文。这是温州日报首次尝试嫁接新媒体元素,虽然“小马代表”在表达自己“独家观点”中还有这种或那种的不足和缺憾,但报社领导发现“触网”的党报言论获得预想之外的成功,于是就在接着召开的市“两会”期间,延续了这一全新的新闻形式,并将其扩大为“五姐妹博客”,即以5位女记者采访“两会”的感受和观点,每日推出博文,刊发在“两会特刊”上。
    2007年9月,温州日报在充分酝酿和论证的基础上,对原有的“五姐妹博客”栏目进行了改造,推出了“六好博客”专栏,试图通过嫁接博客的样式,发挥女记者敏感细致、善于观察、平易亲和等优势,打造一个全新的党报评论品牌专栏。
    何谓“六好博客”?“好”字,为“女+子”的组合,即“六女子”,表明这个专栏的评论写作由6位女记者担纲。专栏运作的思路是:充分运用一线记者亲历新闻的真情实感与真材实料,进而深度言论加工,增强党报评论的贴近性;充分利用博客这个新媒体元素,增强党报评论与受众的互动性;充分挖掘女性记者的团队优势,增强党报评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为了持续办好“六好博客”专栏,温州日报在组织机制上规定“四定”,即由6位女记者轮流负责,每周确定一人撰稿,任务落实到人;固定栏目编辑,负责博客稿件的统筹、策划和编发;定期召开题目讨论会,由栏目编辑根据宣传主题和社会热点话题,召集6名记者共同讨论,确定题目,细分写作构想;固定版面位置和刊发周期,每周推出两期,周日刊登在一版的右下角,周三则发在“要闻”二版的右上角。在报纸刊发的同时,还在集团所属新闻网的“温州博客网”上开辟“六好博客”,由6位女记者轮流上传每篇稿件,维护网页,负责与读者、网友的在线交流和互动。
    “六好博客”围绕宣传主题,主动设置议程,以独特的敏感和细腻,从小处着手,选取老百姓身边的话题和新闻引发议论,一年多来已经发表110多篇博文。在显现女性在传播中的文化意义和形象优势之外,更多了一些深刻和睿智,既有发现,也有推崇,更有针砭,融入了党报的独家观点。这些全新评论,使业内人士耳目一新:“党报评论还可以这样写!”也让读者眼前一亮:“用亲和的方式讨论严肃话题,一点也不乏味。”

    创新内容,深入一线写评论
    言论的力量在于说理。以前的党报评论是由评论部编辑撰写,由于没有参与一线采访,缺乏真切感受,往往演绎转述多、有感而发少,有“隔靴搔痒”之虞。
    “六好博客”专栏的强项,在于6名“当家花旦”始终奔走新闻采访一线,她们来自时政、经济、科教文卫等采访部门,对社会各界各行业“熟门熟路”。她们结合日常采访的所见所闻,厚积薄发,有感而发,或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翻译”成为具体可感的说法,或选取群众当中的热点话题进行推心置腹的交流,使党报的“独家观点”传入百姓心里。
    如办事要打交道,不讲规则的“熟人政务”现象,一直是温州市民反映很强烈的热点话题,也是市委、市政府打造“阳光政府”,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必须解决的社会“顽疾”。去年,温州日报刊出《追问温州“熟人社会”现象》的新闻报道后,“六好博客”专栏及时跟进,利用评论的利器扩大影响,先后刊发了《破解“关系规则”的不等式》、《让“熟人”变成“陌生人”》等多篇博客文章,引导社会各界一起去破除这道潜规则,引起很大的社会反响,成为当年温州民众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又如去年10月网上一则帖子称,温州市场上的8种酱油未达国家标准,一时间跟帖者众多。仅隔4小时,市质监局就组织力量,对帖子中涉及的酱油进行抽检,并在第一时间公布检测结果:其实只有1种酱油不符合国家标准。为此,“六好博客”专栏发表评论《莫让民意悬于半空》,肯定了质监部门闻风即动的做法,继而由点及面,进一步引申:“不仅在于市质监局尊重民意的表达,更在于该局珍视这种民意而能够迅速行动,对民意作出积极的回应,形成了双向互动,让公众的声音落了地。这一点,值得更多政府部门借鉴和思考。”
    温州一度盛行“谢师宴”,“六好博客”专栏有的放矢,刊发了《拿什么感谢你,我的老师》,率直地指出:“大吃大喝、相互攀比的实际情况却让它走了样、变了味。我看,究其根源还是我们温州人爱面子的风气在作祟。”“内心那份对老师的感恩之情,不是什么物质能够承载的。谢师,应该用感情去谢。”
    一年多来,“六好博客”专栏的女记者各显身手,用女性特有的视角切入议题,有时温情动人,如《听外婆讲塘河边上过元宵》、《我该如何温暖你的心》;有时锋芒毕露,如《说实话,不要“打哈哈”》、《干部电话公开,更应在“服务区”》……这些博文,都能用准确而翔实的分析论证,以真挚平和的态度以理服人,生动地传播了党报的“独家心声”和“独家观点”。

    创新形式,用博客平台发评论
    博客评论这种全新的交流平台,为传受双方提供了一种非常个性化的即时直观的交流方式,读者和作者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接触,是一种真正的互动式传播和创作形态。
    为了改变党报评论“我说你听”的单向传输格局,温州日报“六好博客”专栏,从传播形式和文化意义上求得突破,通过博客的强大的开放性、交互性,融博客私密空间与报纸公共空间于一体,打造富有个性化的意见交流平台和舆论引导载体。
    如针对80后的年轻人迈进社会却仍未能“断乳”的现象,“六好博客”专栏刊发《年轻的朋友,拿什么当“通行证”》的文章。这篇博文因点击率高,迅即被博客网的版主设置为首页话题,引发了一场网友大讨论。这场讨论从报纸走向网络,又从网络转回报纸,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报网互动,实现了与“草根”的对话与共鸣。去年 市“两会”期间,6位女记者通过在“六好博客”QQ群上交流选题,有时还单独“安家”网络博客,向网民广泛征集选题。博客开通期间,几乎每天都有热心网友来“抢沙发”。这种畅快通达的交流对接,使一些较典型的话题和比较有质量的见解,得以充分收集,并在评论中得以充分反映。
    “六好博客”评论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就是借鉴“博客”情理兼具、轻松活泼的言语风格,比如在《宽容,是素质更是文明》一文中,说理层层深入,举例步步紧扣,让人读后心悦诚服:我们“应当以更加平和宽容的心态,去面对比赛的输赢,去感受体育的魅力”;“我们可以输掉比赛,但决不能输掉气度”。同时,还表现在表述方式异彩纷呈、运用自如,6位女记者在整体风格一致的前提下,每个人的文笔又是不拘一格,摇曳多姿:怎样写好看就怎样写,怎样写自如就怎样写,因文制宜,意达即可。
    传统戏曲如何面向现代化,走近民众,走进生活,是一个老话题。越剧现代戏《温州女人》中演员穿出了高跟鞋,让现场采访的记者感触良多,于是在“六好博客”发出了《脱下绣花鞋,试穿高跟鞋》博文,通过诙谐生动的语言,细说“戏里的张力源于现实的矛盾,这些矛盾也是和谐社会所需正视的问题;让缺席的热点重上舞台,这才是老百姓欢迎的,现代戏的创作,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包括作者自己设置的条条框框、自我束缚和禁区”。这一严肃主题,在读者轻松的“悦读”中产生共鸣,转化为读者的自觉认知。
    “六好博客”专栏还把网络博客的表现形态直接移植入版面专栏的视觉设计之中,把专栏的LOGO设计成美丽的六瓣花,每朵花瓣都镶嵌一位女记者的笑脸。精到之处是花瓣上那一个“星形花冠”,这一周轮到哪位记者主笔博客,星形花冠就戴在她的花瓣上。同时,每当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系列评论的时候,栏题LOGO也就因文而“变”:如2008年初推出“过年话题”系列,LOGO是一枚印章;奥运期间推出“好看好说”奥运话题系列,LOGO是一个五环;2008年底推出“暖色”系列评论,LOGO是一块调色板。这些灵活的视觉包装都为博客添彩不少,也自然而然地吸引读者的眼球。
  (作者单位:温州日报报业集团)
  责任编辑:胡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