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是办给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看的”
  发布时间:2009-05-31 08:53:39   
“党报是办给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看的”    1998年9月至2002年10月,张德江同志在浙江担任省委书记。在这期间,因为采访任务,我和他有比较多的工作接触机会。因此他对浙江日报的重视、关心和爱护,我多有了解和体会。
    记得张德江从吉林刚到浙江上任,我第一次见到他,向他报告,报社决定,省委的重要报道和书记外出考察调研的报道将主要由我来采写。张德江一把握着我的手,大声说:“好啊!浙江日报是省委机关报,是省委向全省传达声音的主要媒体,你这个任务很光荣,但也会很辛苦的。我将会高度重视浙江日报,用好浙江日报这个重要舆论工具。”他还谦逊地说,今后我们在工作中相互配合。
    没过几天,我见到张德江,他马上和我打招呼,并说:我每天早上第一件事,是看浙江日报。几天看下来,感觉浙江日报内容很丰富,大气、精致,办得很认真。他还笑着说,南方人做事就是细致,连版面上的角角落落都经营得很仔细、很到位。张德江确实是浙江日报的忠实读者。我多年随行采访,他早上外出考察一上车,往往就和同行的干部聊天,评说当天浙江日报刊登上的各种新闻……
    对于报社的发展,张德江十分关心。他在浙江工作期间,两次来浙江日报考察调研,慰问编辑记者,对党报宣传工作提出要求。平时,报社领导有专项工作向他当面汇报,他总是尽快安排时间,专门听取汇报,并对一个时期的宣传工作和报业发展提出具体要求。
    张德江十分重视新闻规律,多次强调:报纸、广播、电视是办给群众看、群众听的,要多刊登多播出群众关心的新闻,多刊播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他说,报纸和文件不同,文件是给领导干部看的,可以抽象一些,理论色彩浓一些。报纸不同,更多的是办给基层干部和老百姓看的,长篇大论,都是会议和领导活动,而且内容空洞,大话套话,谁看?我自己都不要看!于是,他经常要求我们,关于他的活动报道要尽量写得短一些,口语化一些,标题要简明扼要,一看就明白。
    为了使之制度化、规范化,张德江专门要求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就减少省领导参加会议和活动的新闻报道出台意见,把版面让出来,更多地宣传群众和基层。他说,这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克服形式主义,改善党风政风的重要内容。1999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具体规定的《意见》,规定什么会议和活动一般不要报道,需要报道的也严格规定了字数和每天版面上刊登的条数,并要求新闻单位严格执行。
    张德江对我和省委办公厅的同志说,我要带头执行规定,你们写报道和办报纸的要把握好、执行好规定。他还专门指示浙江日报,不能虎头蛇尾,要按照规定把关,还要求浙江日报就《意见》执行的情况作一个统计和分析,向他书面汇报。曾有一两次,因内容丰富而实在压缩不了,写的稿子超出了百把个字,他在审稿时就问:“ 好像超出规定字数了吧?不行,坚决压缩到规定范围以内!”说着,就拿起笔来亲自删减。
    张德江十分重视浙江日报来自基层的典型宣传。他说,报纸有自己的优势,要用基层的生动典型和新闻来引导干部群众,教育干部群众,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比会议和文件管用得多。
    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张德江说,我在全省各地考察调研,发现浙江人民到处都有生动的创造和实践,这些都是全省、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应该充分发掘出来,展示出来。他把报社主要领导叫去,布置宣传报道任务。他说,比较于广播电视,报纸有自己的优势,哪怕点点滴滴,都可以深度发掘。我仔细想了,还是把这个任务交给浙江日报,建议开个栏目,就叫“钱江浪花”,系列报道下去,最后还可以汇编成册。报社马上组织力量,排出首批选题。“开栏的话”起草后,送去审阅,他逐字逐句,认真修改。“钱江浪花”系列报道推出后,他还亲自推荐了不少典型报道的线索。“钱江浪花”栏目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宣部专门向全国宣传系统推介了“钱江浪花”的成功经验。报道结集出书后,许多省市领导专门来要书,作为学习借鉴浙江经验的生动材料。
    张德江十分关注浙江日报运用生动典型引导基层干部群众,推动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每每有好的报道,他都会给予表扬。省委提出大力发展效益农业的战略决策,鼓励农民“什么来钱就种什么”,浙江日报报道了慈溪农民种黄花梨一个卖出五块钱的事。虽然稿子在一版的篇幅不大,位置也不显著,但张德江专门就这个报道作出批示:“一个梨卖出五块钱,这就是效益农业!各地干部就要鼓励农民发展这样的效益农业。”以后每逢谈到效益农业,他都举例“一个梨子卖五块钱”的报道。他认为,浙江人多地少,寸土寸金,就要大大鼓励农民发展这样高效益的农业,这才是浙江发展农业的出路。
    浙江日报刊登了嵊州雅璜乡乡干部都记“民情日记”的报道,张德江看到报道后立即作了批示,高度赞扬这种把群众冷暖记在本子上、挂在心头上、落实在行动上的做法,认为这是新时期干部联系群众的一个好载体,值得全省基层干部好好学习,要好好总结完善经验,在全省学习推广。不久,他又专程去嵊州雅璜乡实地考察调研,把“民情日记”的做法扎实推向全省各地农村。
    义乌的发展是个奇迹,历届市委市政府坚持不懈,始终把推进城市化作为重大发展战略和总抓手。我和本报记者去深入采访,在2001年11月2日头版头条推出了《城市化的魅力――义乌大力推进城市化促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典型经验报道,并配发了评论员文章《义乌的启示》和图片。张德江看后就在当天的浙江日报上批示:“关于义乌的这篇报道及评论,典型选得好,题目定得好,内容写得好,版面设计也很好。省委机关报的头题,就应该这个样子。”
    张德江十分重视浙江日报的言论,他多次说,言论是党报的旗帜和灵魂,是引导干部群众思想和指导基层工作的重要风向标。他还经常给报社出言论选题,许多重要的言论,他都亲自修改审阅。我写的评论员文章《困难就是机遇――论深入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在浙江日报发表后,他仔细阅读,并批示道:“此评论主题鲜明,论述清晰透彻,很好。言论是报纸的灵魂。要写出好的言论,政治上必须有鉴别力和敏锐性,理论上必须有深厚的功底和基础,文字上必须有较高的修养和功夫。近来浙江日报发表了不少好的言论,这是其中的一篇。望再接再厉,继续重视和加强报纸的言论建设。”
    据我了解,张德江在浙江工作期间,对浙江日报的批示有几十次之多,有搞好新闻宣传的总体要求,有对具体报道任务的布置,也有对某篇报道的表扬与鼓励。
    张德江是省委书记,但对浙江日报记者编辑也是关爱有加,经常向我们了解记者编辑的生活工作情况。他非常尊重记者的劳动,要求有关部门给记者的工作提供方便。他说,领导同志、机关干部当天的活动或会议一结束,就可以回家了,而记者还要加班加点写稿子,后道的编辑还要接下去连夜工作。办报纸的同志长年累月这样干,真是非常辛苦。
    作为随行记者,我更有深切的感受和体会。有一次,外出考察回杭州已经晚了,车子回到省府大院,大家下车后,张德江对我和电视台的记者说,已过吃晚饭时间了,你们记者和我一起到机关食堂吃饭吧!他还关照食堂师傅 “再炒几个菜!”
    (作者:浙江日报报业集团编委会委员、高级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