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怎样当编辑
  发布时间:2009-05-31 08:57:33   
今天我们该怎样当编辑    如果用媒介融合的目光来考量,传统的编辑理念、编辑的角色定位、编辑的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已有诸多的不适应,传统的编辑套路已滞后于新形势要求。必须在思维创造途径、角色变换方式和编辑流程再造等方面,走出新型编辑的创新之路。

  “你的成功,消亡在别人的成功之中;别人的失误,却要分担惩罚。掌声和鲜花,只属于作者;你只在无声无息的后台,完成自己的价值。”这是著名作家茹志鹃当年献给编辑的赞语。
    的确,长年身居幕后的编辑,有很多职业美德。编辑是辛勤的“园丁”,扶植、培育百花开放,自己却不争春;编辑是手艺高超的“厨师”,能把记者采购来的各种原料妙手烹饪出满桌佳肴,尽情让人分享;编辑又是精细的“裁缝”,终年补绣缀锦,奉献给别人知识的新装,却从不要人回报。
    编辑的职业美德,在现代报业运营中至今仍有它的价值所在,需要继续弘扬。然而,如果用媒介融合的目光来考量,传统的编辑理念、编辑的角色定位、编辑的功能在新媒体环境下已有诸多的不适应,传统的编辑套路已滞后于新形势要求。很多报人在思索:今天我们该怎样当编辑?

    思维创造途径:
    既要“修桥补路”,更要“引航指路”
    何为编辑?《辞海》作这样的解释:“指新闻出版机构从事组织、审读、编选、加工、整理稿件等工作。是定稿付印前的重要环节。”
    依办报人的职业目光看,编辑是新闻作品的筛选者、加工者和把关者。一篇报道从采访、写作到见报,是一个反复酝酿、构思、修改的过程,编辑工作则处于这个过程的最后一关。记者和通讯员的来稿,很多是瑕瑜互见,沙金混杂。编辑既要有敏锐的目光,准确的判断,又要善于琢璞识玉,沙里淘金,通过编删、改写、润色、补充,凸现主题,有的配上评论。通过这些“修桥补路”的工作,使稿件闪射出内在的光辉,更加体现出新闻价值。编辑的创造性劳动,主要是通过鉴识、选择、加工、组合等环节来实现的。
    西方报界则称编辑是“稿件的助产士”,强调 “靠编辑的想像力可以编出众多好稿”。
    显然,不同国家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不同,虽然传统编辑工作也提倡编辑给记者“出点子”,指导记者写稿,但对编辑创造性思维的发挥,侧重点均放在“后道”。思维创新途径,主要是通过对稿件的加工,来提高新闻价值。
    现代报纸作业,编辑尽管仍需要做“裁缝”、当“厨师”,在“稿件加工”中创造价值,但思维创造方式并不局限在这个层面。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编辑工作的侧重点应从“后道”移向“前道”,把创新的重点放在策划上。在策划、稿件加工、组版三个编辑阶段中,策划阶段是最重要的。只有善于策划,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同样的题材,影响大小、效果如何,策划是关键。
    策划是一种创造,是编辑给记者“装上灵敏的大脑”。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很多报纸编辑注重整体策划,不拘一格创新,编辑部的策划成了前方记者的“思想库”,版面也打破常规,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全国哀悼日”的三天版面,不少报纸的版式风格可以说在办报历史上绝无仅有,头版用大图片、大标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言论的数量与质量也出现了辉煌,涌现出大量充满诗意的言论;报纸久违的诗歌大量见报,诗配图成为最具阅读效果的内容之一。这些都凝聚着编辑的智慧。
    编辑的创新重点从“后道”移向“前道”,还突出反映在对信息的价值判断和深度解读上。在互联网时代,网络信息虽然海量,但容易让人如入大海,茫茫不知方向。信息的丰富实际上蕴涵着一种需要辨别和价值判断的需求。报纸的判断标准、意义解读和重要性排列能够帮助人们降低认识世界的不确定性,使他们轻松便捷但又不乏深刻周到地把握周围世界的变化。报纸能对读者的社会认识、社会决策和社会行为起到向导和引领的作用,就是不单提供事实判断,也要提供价值判断,提供一种聚集、展示和引领的深度服务。而这种价值判断和深度服务,本身就蕴含着编辑的“创造性思维”。

    角色变换方式:
    从“新闻把关人”转向“多媒体主持人”
    报纸编辑部的任何一篇稿件,都要经过从编辑到终审发稿人各层关口方能发出。出色的把关人往往目光犀利,就像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辨真伪、除错讹、正是非,不让违反政策规定、文理不通、与事实不符等现象从眼皮下溜过,使差错无藏身之地。在以往的新闻传播中,新闻编辑作为“把关人”,完全能够控制与主导新闻传播。
    然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网互动把触角延伸到新闻生产的上游,网民从新闻产品的阅读者转向新闻产品的制作者。在相当多的情况下,来自民间的力量比传统媒体拥有更多的新闻源。面对突发事件,当我们的专业记者接到报料赶到现场时,事情最精彩的一幕往往已经过去。而网民在事件发生时身处现场,他们用“体验式”的方式对发现的新闻进行报道,直接参与到原创性的新闻生产中来。2007年5月,浙报集团所属的今日早报创办了全新网络投稿界面――E早网,让“民间记者”可以便捷地将自己新闻现场采集的文字、图片、录像发送到网络上来,并在今日早报上开设了“我在现场”专版,通过精选和核实,将这些“民间记者”的稿件反映到版面上。很多报纸的网站通过报料频道、博客、论坛等载体,让网民供稿,为报纸带来大量的来自第一现场的信息。但这些信息良莠不齐,真假难辨,有用信息中也夹杂着一些不良信息。在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的情况下,用传统的把关方式,编辑很难主导新闻传播。
    面对新闻传播环境的变化,新闻编辑该充当什么角色?学者蔡雯指出:“在这场变革中,专业新闻媒体如果不能把自己改造成公众交流的平台,就将失去受众失去市场。因此,新闻编辑必须从幕后走到前台,成为社会公众的对话者和新闻论坛的主持人,并将公众意见纳入新闻传播内容的范畴内。”
    编辑应当及时转换角色:从“新闻把关人”转向“多媒体主持人”。在网络时代,新闻编辑一方面需要更多地承担对新闻进行解释与评析的任务,另一方面通过创新新闻生产和传播方式,尽力延伸新闻生产链和传播价值链。报纸每天生产大量新闻产品,可惜过去只能“一次利用”,更多的新闻信息因版面限制而舍弃。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编辑应该成为多种媒介传播的集大成者,将原来仅供报纸版面的新闻内容编辑延伸成为多种传播形态的新闻产品,变“一次利用”为“多次利用”。同一条新闻信息,通过生产流程的设计与控制实现资源重整,利用不同类型媒介的介质差异,在新闻生产方式上实现资源共享而又品种各异,以各种不同的形态多姿多彩地呈现在报纸、网络、视频、手机报上,必要时编辑还可“出镜”当视频直播主持人。网络时代的新闻编辑既要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又要掌握网络传播技能。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报纸编辑在网络媒体上开设了互动专栏,主持有关各类新闻议题的讨论,成为全媒体时代的策划人、把关人、主持人。

    编辑流程再造:
    构建全媒体全流程的编辑运营机制
    生活在现代信息技术建构的地球村里,不同媒体组成的信息网布满新闻时空,新闻资源开放程度越来越高,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纯粹的独家新闻已十分稀有,新闻同源化现象屡见不鲜。以往趋于静态的“新闻策划观”和反应滞后又相互分割的采编机制,显然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报业新闻生产的需要。因此,纸质媒体需要重构新闻运营机制,让新闻编辑在媒介融合的前景下,对新闻实现动态生产、动态管理。
    建立以编辑为中心的运营机制。
    这种机制旨在形成科学的宏观编辑体系,赋予编辑相应的责权,由编辑指挥记者,让编辑在选题策划、指挥调度、取舍稿件、版面运筹、检验把关、多媒体制作等方面起关键作用,使整个采编流程信息畅通,决策迅速,调度灵活,合理高效。在这种宏观编辑体系中,总编辑就是总指挥、总策划、总决策人。现在有的报社实行编辑人制度,就是通过严格的竞争上岗程序,把优秀编辑选拔上来,给予足够的新闻策划、组织、实施权力。以编辑为核心,策划选题,指挥记者,并最终负责将报道落实到新闻产品生产和有效传播上。
    对新闻全流程全方位控制。
    新闻编辑对稿件的干预,过去往往是记者交稿后才介入的,这样往往比较被动,重起思路改动更加麻烦。要对稿件实行动态管理,编辑必须变后期干预为提前介入。编辑每天参加选题会或者采前会,在选题确定后,编辑迅速与记者联系,一起研究如何采访。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仍不断了解前方情况,根据事件进展调整报道思路、报道手法。在指导前方记者采访的同时,编辑在后方及早谋划,根据前方情况调度版面,准备背景材料、制作相关图表,必要时配发相应的言论。这样,编辑从采访初期就介入,在新闻运营过程中,不断贯穿自己的编辑意图,新闻产品质量就会提高,就更能体现出稿件的新闻价值。
    构建全媒体新闻平台。
    媒介融合要突破现有限制和流程,就要在全方位的新技术运用和所有形态的媒介介质基础上整合新闻传播,建立新的流程。在这样的背景下,采编管理不再是一报一网各行其事,而是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多种媒介新闻生产流程的重组和整合。因此,打破原有的体制框架,构建全媒体新闻平台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建立这种新闻平台,关键在于内部要以动态新闻生产观促成内容产品升级,进而延伸新闻生产链。编辑部的核心业务要从版面制作转到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新闻内容创造上来。在文字精致化、图片优质化、文稿多样化上下功夫,为报纸和网络提供多种新闻产品,实现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个渠道、多次发布的数字化传播。这种新型的组织形式需要采编力量整体联动,不仅满足新闻滚动播发的需要,而且对同一新闻内容能同时制作出多种形态的新闻产品。广州日报已建立滚动新闻部,编辑不断与在现场采访的前线记者连线,将最新消息在网站等多个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手段滚动发布。在媒介融合的前景下,这种全媒体新闻机制无疑是一种全新的探索。
  (作者:浙江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