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新闻把关人的“望闻问切”
  发布时间:2009-06-10 15:17:53   
时事新闻把关人的“望闻问切”  新闻媒体应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的原则,确保新闻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新闻事实准确无误。时事新闻编辑不仅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意识,义不容辞当好识假堵假的把关人,还要学会“望、闻、问、切”,去伪存真。

    望:莫被诱人外表迷惑
    假新闻往往耸人听闻,颇具诱惑力,像大沙漠要变世界大坟场、科学家换头手术成功诸如此类。这时,编辑应牢记:正确比速度更重要。2008年5月1日,某报刊登了一则颇为激动人心的新闻:日本东京为缓解人口居住压力,要造高2004米的“超级金字塔”,可容纳75万人居住。但细读之下,却发现原来这“超级金字塔”还只是构想,而且如此之大,如果用现有的普通建筑材料建造,它的自身重量将超乎想象,很可能尚未建成就已经坍塌。这则新闻虽不能称为假新闻,但是言者姑妄言之,听者姑妄听之,决不能姑妄信之。

    闻:重视新闻来源
    就时事新闻来源而言,新华社无疑是最权威的新闻发布者。有时候国内媒体会翻译一些国外小报的报道,但其真实性往往要打折扣。2007年4月16日,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惊爆枪击案,一名亚裔青年枪杀32名师生后,开枪自杀。当天上午,我们密切关注相关报道。10时许,我们在网上看到消息: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到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消息还说得有板有眼:他于2006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从上海出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云云。这则消息怎么处理呢?当时值班副总编注意到,刊登该消息的芝加哥太阳报只是家美国地方小报,认为不可信,坚持要等新华社消息。果然,后来美国警方公布,凶手是韩裔青年赵承熙。如果当时本报贸然刊登这则假新闻,那不是中国人自己向自己身上泼脏水吗?

    问:明察新闻细节
    假新闻终究是假新闻,编得再有板有眼,难免露出马脚,只要编辑炼就一双明察秋毫的慧眼,就不难发现破绽。
    北京电视台播出《纸做的包子》的“爆炸性”新闻后,宁波几家媒体纷纷转载,但宁波晚报国内新闻编辑却发现,新闻中讲述的“纸馅包子”摊主称,用这种纸壳加肥肉做出来的包子,比真正的肉包子节省了大量成本,一天多赚近千元。编辑分析,一家普通的小吃摊往往一天的营业额不过千来元而已,如此暴利,实在不合常理,便弃之不用。
    批评报道不单要采访鸣不平者,更要听听被批评者的声音,这是新闻采编的常识,但却常被有的媒体有意无意地忽略。国内数十家媒体“中招”的“史上最恶毒的后妈虐童”新闻,通篇只有六岁女童丁香小慧的话语及病情描写,缺乏小慧的父亲、后母及其他不同的声音,编辑只要稍具常识,就不难发现漏洞。但事实上,直至后妈跪地喊冤,警方发布案件事实通告,媒体才尴尬万分地澄清事实。

    切:问责传假媒体
    虚假新闻的存在是新闻界的耻辱。虚假新闻欺骗读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但根据目前的法律法规、新闻纪律,对无中生有、胡编乱造的媒体和人员严肃处理,却对转发假新闻的媒体手下留情。
    其实很多时候,编辑接触到不合情理的新闻时,心里也有所怀疑,但往往时事新闻的当事人远在千里之外,很难核实,更何况即使登错了,对媒体及编辑本人一般也不会造成恶劣后果,编辑也就抱着侥幸心理,致使假新闻招摇过市,众媒体纷纷上当。最后当某则新闻被证实为假新闻,转载的媒体则将网站上相关页面偷偷一删了事,有的媒体也俨然以受害人自居,声讨制假者,绝少有媒体人自问自省,主动向读者道歉。
    只有对所有刊发假新闻并造成恶劣影响的媒体都问责处罚,才能起到警示作用,杜绝虚假新闻信息的传播和蔓延。
    (作者: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宁波晚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