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稿时题为梁 成稿之后题为眼
发布时间:2009-06-10 15:29:18
未成稿时题为梁 成稿之后题为眼 记者在采访时,随着材料接触的增多,就开始打腹稿,开始提炼主题。提炼主题的同时,也会酝酿标题。这个阶段,标题和主题往往是重合的。标题是主题的最集中表现,是用最少的、最形象的文字概括出来的主题。这个构思中的标题就是整个文章的大梁,是撑起文章的支柱,所以我们说“未成稿时题为梁”。有了这根梁柱,心里就有主心骨,不会来回犹豫,空耗精力,这样可及早地进入构思和写作过程,胸有成竹,收事半功倍之效。
平时我们说标题是眼睛,主要是说见报之后。其实,标题的作用是双重的:未成稿时题为梁,成稿之后题为眼。
有句俗语“上梁不正下梁歪”,一组房子,一个大的宫殿,肯定有一个主梁。作文好比盖房,我们在构思稿件的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就是这根大梁。2005年9月,我带记者组赴陕西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进行年度特稿的采访。采访时,大家一直研究、思考陕西的变化。慢慢发现有两个点:一是生态的变化。过去砍林造田,破坏了生态,现在要恢复谈何容易,可能要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因为树要长,有周期。但陕西的生态建设使人震憾,也让人感动。第二个变化是,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富了,日子更红火了。
采访组采访时,看到陕北沙漠边缘树绿了,陕南中药材开发了,西安发动机厂自主创新打入国际市场了,汉中地区丰收的苹果红了……所有这些材料最后都集中在一个主题上,就是生态变了,生产发展了,人民生活变好了。
当然,从主题向标题过渡,主要是文字上更讲究、更形象,但再形象也不会离开主题。最后,采访组提炼出这样一个标题“绿了黄土,红了三秦”。我原来特别想找一句“信天游”作标题,这主要是从“眼睛”功能考虑,有陕北个性。但信天游形式上美,有个性,却找不到与文章内容贴切的句子,只好不用。于是套用宋词的“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有了现在这个标题。
这一“绿”一“红”,反映生态变化、事业发展、生活兴旺,完全起到一个大梁的作用,自然几个子标题也有了:1.黄土地绿了,绿了山峁峁,绿了沙窝窝――绿色成为发展的主旋律;2.苹果红了,红在田间,红在小院――数百万农民走上致富路;3.人的观念变了,思路更清晰,底气更足――科学发展构筑“西部桥头堡”。这样,材料就可以很好驾驭。
绘画有“画龙点晴”之说,画形和点睛可以分开,文学作品也可最后点睛,新闻报道则不行。它主要是提供信息,不是审美,强调写实、导向,又要速成。所以构思标题和提炼主题是一个同步对接的过程,主题越来越清晰,标题也就水落石出。标题有两个效果,一是一看标题就知道文章的主题,因为标题即主题;二是一读标题,就有个性,能够吸引人,标题即眼睛。
标题刚开始是梁是柱,并不意味着直接拿一根大梁就可做标题。就像盖房一样,用梁把房子撑起来还要“雕梁画栋”,让它更美。成文后的标题更像眼睛,“成稿之后题为眼”。只是,一般人特别是读者只看到这一点,而不知还有“未成稿时题为梁”,这只有写稿人甘苦自知了。
(作者:原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来源: 作者: 编辑:qd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