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月份《今日千岛湖》简评
  发布时间:2010-09-20 08:22:26   

四月份《今日千岛湖》简评

  四月份共出版报纸21期(自第862期至第882期)。

  一、值得肯定之处

  (一)本月报纸总体格调稳重、稳健

  5A景区创建、五大整治、为玉树灾区献爱心等等,及本月的重点、热点新闻都把握得较为稳妥;言论与本月发生的新闻热点甚为契合,新闻热点与言论靶子相得益彰;此外,记者对民生民情的关注视野比较宽广,笔触贴近社会生活和社会百态,比如干洗业、低碳生活,懒人经济、单亲孩子、大龄青年婚配等等,体现了采编人员浓郁的民生情怀。

  (二)新闻敏感性强

  这次青海玉树地震是4月14日发生的,15日我县一感恩老人即捐款1000元,16日传媒中心就编排稿件,17日一早就在报纸的头版见报,还同时配发了以《回报社会是最好的感恩》为题的短评。紧接着,全县各地就出现了自发捐款援救灾区的热潮,4月21日的报纸在头版刊发了《各界群众踊跃为玉树震区捐款》一文,同日同版还刊发了县委宣传部、县民政局、县慈善总会、县红十字会的《青海玉树赈灾募捐倡议书》;4月22日,头版在“深切哀悼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通栏标题下,刊发了《哀悼日 我们与玉树在一起》和《悼念逝者》的图片以及《我县各界为地震灾区募捐》一文,同时还刊发了以《在挫折中奋起》为题的本报评论员文章。第二版的《龙山夜话》栏目里,也刊发了《在国难中见证中国力量》一文;4月23日,头版刊发了《群众自发为玉树捐款》的图片和《我县以各种形式悼念玉树灾区遇难同胞》一文;4月24日,头版刊发了《我县积极为玉树灾区捐款捐物》一文,并在《湖畔短笛》言论栏目里刊发了《爱心接力铸就社会和谐》一文,增强救援地震灾区的宣传氛围。4月27日,头版刊登我县四百稚儿卖玩具助灾区的照片和我县接到支援玉树捐款250696.7元的报道。4月29日头版刊发《我县各界情系玉树献爱心》,30日刊登“捐赠爱心榜”。

  (三)重视深采细挖,加大了新闻表现的力量

  如4月1日,在头版刊发《全县党建工作暨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扎实做好党建各项工作》一文的同时,在同版刊发了以《巩固扩大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为题的本报评论员文章,使读者不仅及时了解这一重要会议的要求,还能从理性上加深认识,从而提高自觉践行的主动自觉性。

  (四)第二版“城乡新闻”的内容,话题也相对集中,主题突出

  《龙山夜话》言论栏目里的文章,注重短小精悍,有针对性;《丑丑存照》这个曝光小栏目,有图片有诗,很生动,是个很好的“曝光台”,有一定的作用。第三版的内容贴近生活,贴近读者,又适合时令,文风还注重展示内心世界,读者很喜欢看。第四版文稿注重挥酒真情实感,图片有美感,并与版面呼应,吸引眼球,副刊质量也明显有了提升。

  二、需要改正提高之处

  (一)4月13日一版《网箱养鱼整治持续推进 石林3户“水上人家”整体上岸》一文中的价格不可信。文中讲到“白花鱼9元一公斤,价格很好,100条鱼卖了1.7万元。”这个价计算,一条鱼是170元,哪有这么贵的鱼?接着“鲫鱼4.5元一公斤”,那就是2.25元一市斤,市场都是8元左右一斤,这个价也不合理。

  (二)4月14日二版《鸠坑乡组建在杭流动党员党支部》一文,头重足轻,导语冗长。导语中空话套话一大堆,从开始的“为进一步巩固深入学习……到更好地发挥流动党员服务家乡经济社会发展作用”这一段88个字的客套话完全可以不要,导语就从“4月9日,鸠坑乡在杭州东方大酒店组织召开……”即可,读来开门见山干脆利落。这篇小文章导语共154个字,主体却只有132个字,不协调。

  又如4月23日二版《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户口整顿试点工作展开》一文,导语不简练,文章一开头又是“为了扎实推进我县人口普查户口整顿工作,给全面开展全县人口普查工作奠定良好基础……近日发出通知”,这一段话75个字可以不要,且标题中已点出人口普查具体内容,这样重复出现显得语言�嗦。4月1日二版《运管所展开驾培安全检查》一文,导语竟有331个字,而主体文章仅109个字,文章结构头重足轻。还有4月23日二版《一季度我县购车数量大增》一文也是导语字数超过文章主体,也显得头重足轻。导语是消息第一段或第一句,应该开门见山,必须抓住消息的核心,能吸引读者看下去才是。

  (三)4月14日二版《开发公司开展柑桔技术比武》一文,标题不通,文不对题。《开发公司开展柑桔技术比武》这个题目读不通,柑桔有什么技术来比武?要么是柑桔修剪培管技术还是什么内容的比武,光柑桔技术比武是不通的。再看全文,通篇都是讲近年来全县柑桔形势不乐观,果农积极性不高,公司怎么抓职工思想工作,鼓励职工如何搞好柑桔生产,一点没有讲到技术比武之事,可以说此文与标题不相符。

  (四)4月21日二版下方,题为《建设好党支部,让它成为大家温暖的家》一文,就这个标题中的文字,感到有些不妥。这个“它”是否应改为这个“她”?因为字典404页的解释中,“她,代词,称你、我以外的女性,第三人。出于敬慕,也用以代称祖国、国家、党旗等。”我想平时大家唱歌都唱“我把党来比母亲”,“祖国啊,母亲!”所以标题中这个它还是这个她亲切一些。另外此文中中第四段第一句:“目前,该党支部有老干部21人,其中有党员14人……。”这句话也不妥当,既然是党支部,那么党支部成员应该全是党员,这与党外老干部不搭介。

  (五)4月22日第876期《今日千岛湖》报头上,写的是“今日八版”,而这期报纸实际上是一张四个版,弄得不少读者打电话到发行站询问讨要另外四个版的报纸。这处版都弄错,不应该,读者有意见。

  (六)4月1日、4月13日、4月27日这三天报纸印刷不清楚,尤其是13日一版,戴了眼镜都还是模糊不清,要引起重视。

  (七)错别字和漏字或多字较严重。如4月2日第三版《玛璜村:桔甜人勤生活美》一文第10自然段内“都说你们这的柑桔饱满甘甜”这句中的“的”字应该是“里”字才对。(或在“这”字后面加上一个“里”字);又如:同日同版《科普信箱》栏目内的“桔园早春防病注意啥?”一则中的第二段第三行中的“托布布津”,中间多了一个“布”字,应该是“托布津”才对。

  4月20日第三版《地震避灾自救技巧》一文内“为4月16日”一句中的“为”字应该是“如”字才对。

  4月23日第八版《努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一文第二行“给了我们该站18个字的评价”一句中,多了“我们”二字,写在一起,把人称之间的关系混在一起了。还有,同这篇文章第十行中“太前提下”内的“太”字应该是“大”字才对。

  4月17日头版《短评》中的“萤火之光”,是不是应为“荧火之光”?

  4月21日第4版《鹧鸪的啼声》一文第十一行这句后面的“;”号应该是“:”号才对。

  (八)标题中用字不通俗。如4月3日头版《长三角地区教育专家“论剑”千岛湖》中的“论剑”二字;4月16日头版《努力构建“大老龄”工作格局》中的“大老龄”,读者就不容易理解。

  (九)有的文章写得太长。如:4月13日第二版《初中生“按揭”买手机》一文,就感到没有必要写得那么长。

  (十)有的标题与文章内容不够符合。如:4月2日第二版《沿街摆放果壳箱 屡屡焚毁为哪般》这个标题的后半句就值得推敲。摆果壳箱与为哪般不相称,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刘来根是讲被焚毁的原因,而不是“为哪般”。所以,后三个字应改为“啥原因”才贴切。

  (十一)“报纸栏目名”与作者不相符合。如4月22日第二版头条《锻造抵御自然灾害的强劲盾牌》一文,作者明明是本报评论员向忠振,配印的“报花”却是“记者在一线”,这就不相符合了。

  (十二)标题过长。如4月23日第八版《努力为群众提供专业化高质量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这个标题的字数竟有22个字之多。

  (十三)4月9日一版的新闻图片是空镜头,从新闻角度来说,空镜头的新闻图片不足以表现新闻性,尽量要少用。

  (十四)4月16日一版图片标题很有吸引力,但可惜除了标题再没有相关文字,给人的信息不足。

  (十五)4月16日三版《君从山中来 可带兰花草――我县兰花产业现状和前景分析》一文从写作上看,写得文采斐然;从内涵里看,此文可以说也是与千岛湖绝佳山水生态相吻合的旅游服务经济和生态农业经济的一个绝佳结合,从这个意义上说,此文刊发版面完全可以上一版或二版。

  (十六)4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当日报纸黑白编排,一片肃穆,但当日一版的一幅图片中的美女帅哥们却是笑容灿烂,这与当日气氛极为不协调,这幅图片应该挪后几日再发为妥。

  三、本月好作品

  好新闻:4月16日三版《君从山中来 可带兰花草――我县兰花产业现状和前景分析》作者 方俊勇

  推荐理由:深度报道,彰显了记者的功底。                 

  好标题:4月23日二版《“百姓经济”利百姓 “惠民产业”惠山民――屏门乡来料加工实现无盲区受惠》 作者 程就                          

  好版面:4月2日875期一版      编辑 刘波

  好图片:4月16日第一版《“汾口草龙”走向世博会》     摄影 盘子           

  理由:新闻性强,有现场感,来自基层,清晰饱满,吸引眼球。

             第二评报小组  徐小晟  方本昌  徐熙蓉  孙泽柽

                      统稿:徐小晟

                      2010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