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一直以来,党报经济报道的宏观政策解读多于微观层面的市场化对策,一般经济环境及经济运行分析多于结合具体产业的实践指导,着眼于推进经济发展的工作报道多于满足投资者与决策者需要的市场信息。因而,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党报的经济报道不仅需要发挥在前三者上取得的成就,而且需要在后三者上不断创新、开拓,探索新的报道思路,找准党报经济报道的出发点与基本位置。
一、民生关注――体现党报经济报道的人文关怀和贴近性
这里所说的“人文关怀”的核心是指党报经济报道要站在“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高度上做文章,在“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关怀上下功夫。
但很长一个时期,党报的经济报道缺乏人文关怀,其突出表现是要么出现理论化、学术化的倾向,片面强化理性色彩;要么深入基层不够,抓不到鲜活的经济信息,报道领域狭窄,报道方式僵化。因而出现“内行看不上,外行看不懂”的现象。而事实上,人们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生存,要作出正确有效的经济决策,对传媒经济报道的需求十分迫切,希望通过报纸的经济报道增强决策理性,把握经济形势及机会,从而优化自己的生存决策。因而党报经济报道新的机遇就在于加强人文关怀,增强贴近性。
其一,充分体现“本地化贴近”。“本地化贴近”是指在区域经济背景下,党报经济报道要走近市场,贴近市场,提炼出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信息进行解读与报道。许多普通群众在市场上搜寻信息、捕捉信息, 形成了巨大的信息需求缺口,党报不去填补和满足,就会坐失机遇。
本地化贴近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切合本地实际,根据本地读者的需求进行信息的采集与发布。去年2月《浙江日报》推出《医药代表向老百姓下跪――“老百姓”大药房杭城奇遇记》报道,每天以半个版的篇幅,对药价虚高现象进行大胆揭露和抨击,并最终促使对该平价药房的“封杀”被打破。当地读者来信称“党报为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这样的本地化贴近,既积极引导舆论,又体现了“民之心声”。抓住民心就是最大的贴近,党报的人文关怀也就在这样贴近实际的报道中实现。
其二,推进“服务性贴近”。服务性贴近是指既抓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又提供如何解决问题的答案。如今房价看涨,大多数报纸连篇累牍地分析其原因,报道涨价行情。有一家报纸却是这样做的:《房价涨,请你买房别着急》。通篇站在读者角度,为读者着想。这样的经济报道便透露出浓浓的人文色彩。服务性贴近还必须抓热点问题。2003年10月,由于食用油、大豆涨价而引发一系列农产品价格上扬,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形成了一个社会经济热点。一些党报组织了既有较强针对性又有理性分析的报道,引导各地政府切实保护、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调动农民多种粮食、种好粮食的积极性。2004年初,《四川日报》推出了三组专题报道《聚焦失地农民安置》、《共谋长江上游经济区发展》与《劳务经济:走过一年风雨路》。这些问题既是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与重大政策,又是涉及广大群众的民心工程,既抓住了民众关注的事情,也提供了解决的办法。这组报道击中了广大读者的心弦,引发了强烈的共鸣,其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体现了浓烈的“服务性贴近”意识。
其三,促进“人文化贴近”。任何经济活动都与个体的人息息相关,“人文化贴近”的实质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报道理念。人们的生存需要、生存状况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党报的经济报道关注民生经济,就必须做好不同发展阶段中的生存报道。温饱型阶段的需求不同于小富后的需求,小富后的需求又有别于小康阶段的需求,当年的《会计伢嫌我油壶小》、《取下神像挂地图》,以生活细节折射出农村经济的蓬勃生机,以对个体的人的关注而获得全国好新闻奖。而现在的经济好新闻则在有关加入WTO与建设小康社会等时代主题中产生,其人文视角体现在环境保护与生态保护上,体现在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关注上。
关注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关注人们生存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如堵车、失业、公园免费开放、环境污染、买房、买车,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产生不同的问题,人们的理解与看法也相去甚远。因而关注点也必然紧扣读者的心理需求变化,以更富人性化的信息去贴近读者。否则,漠视人在生存中遇到的问题,也就是漠视人的基本权利,党报经济报道便成了一堆冰冷的数据和空洞的描述,也就缺乏基本的人文化的关怀。
二、利益关注――加大党报经济报道的实用性
凡是经济活动与经济政策,都涉及到人们的具体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最大化原则成为人们投资与消费的决策依据。没有人希望在自己买房的时候房价飞涨,而买了之后却出现暴跌,这就需要有“权威性信息” 与“有用信息”来支撑自己事前的决策。因而,提供权威性与实用性信息是党报经济报道的新机遇与新思路。
其一,提供权威性信息。随着读者参与经济活动程度的加深,读者开始寻求党报经济报道的权威性。何谓经济信息的权威性,不能简单理解为信息由权威机构发布,而是指发布的信息本身具有较高的质量――准确、可靠、安全,同时又能够使人们获得经济利益与经济保证,提升决策的有效性,增加决策的信心。改革开放之初,《人民日报》发表了《小商小贩不是资本主义》,便有小商小贩把报纸剪下来,贴在扁担上,走乡串户做生意。这是一种对党报的绝对信任和依托。改革走向深入,东北国有企业出现了全家下岗、两口子下岗等情况,下岗职工十分需要了解积极就业的经济政策,渴求得到有利于解决自己生存的经济信息,尤其是权威性的信息。于是,《辽宁日报》便 “集中兵力,集中时间,集中版面”,对再就业经济政策及相关问题进行宣传报道。这些报道活动的展开都恰当地动用了党报的权威性资源,使区域内的下岗职工产生一种对党报的信任心理,开始认同党和国家的积极就业的经济政策,选择了主动就业和创业。
其二,提供公平性信息。公平与利益是密切相关的。党报的权威性地位,决定了党报经济报道的利益角度首先要体现一种公平。公平信息是一种环境信息和政策信息。在市场条件下,对一方的公平可能是对另一方的损害,比如对本地企业的优惠可能是对外地企业的损害;反之,则会挫伤本地企业的积极性。党报作为最大多数人利益的代表,传播公平公正的信息犹为重要。呼吁公平、维护公平、支持和宣传公平竞争的经济政策及信息,读者就会产生权威性依托。就如上文举到的“小商贩把人民日报的新闻报道贴在扁担上”的例子一样,小商贩渴求的是一种合法、公平的经营及有利于自己的信息。
其三,提供实用性信息。利益的获得需要有效信息作为决策的基础。在我国加入WTO之后,面对巨大的国际国内市场,利益空间很大,但是普通读者并不知道利益在何处及怎样抓住机遇获取利益。如果记者编辑找不到相关的行业情况、产业动向与普通读者对WTO问题的潜在联系,那么关于WTO的经济报道就失去决策价值,对读者就缺乏实用性。因此,党报的经济报道应在理解读者的需求下,以实用性去赢得读者、帮助读者、温暖读者。在对长期租赁农民土地问题的报道中,一些报纸只从正面报道其经济效益,赞美之词甚多,但有一家媒体却追问了“三个怎么办?”――“将来农业效益回升了,农民吃了亏怎么办?”“农民把土地租给企业,如果将来被企业辞退,失去了生活来源怎么办?”“租出去的土地如果今后被征用了,到期不能收回怎么办?” 这样的追问时刻想到了农民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报道就倍受欢迎。
三、发展关注――强化党报经济报道的前瞻性
放眼今后20年,将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发展成了执政兴国 “第一要务”。“发展新闻”便成了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主流新闻。因此,党报经济报道的一个重要机遇就是:及时深入地报道中国大地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思路、新举措,取得的新进展、新成就,全面解读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现象、新事物、新思维,为经济发展摇旗呐喊。
由此,不仅要求党报站在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关注经济发展的最新动态,而且要求党报抓住时代与经济发展的重大趋势,加强经济报道的预测性与前瞻性。
其一,党报经济报道应关注“向何处发展”的问题。由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许多事物都处于创新和探索阶段,对传媒的前瞻性报道有着更为强烈的要求。这就需要党报发挥自身特长,加大经济报道的导向性与前瞻性,为民众指出前进的方向与目标,找到正确的发展路径。《浙江日报》在“长江三角洲”的报道中,通过一系列“融会贯通”式的报道,广泛传播经济全球化的知识和信息,介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作用和意义,提示浙江参与“长江三角洲”合作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使广大读者对“接轨长三角”的重大战略与总体思路有一个比较深层次的了解。这样的报道就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对普通读者来讲,向何处发展的问题更多,党报还应实实在在地关注这些普通人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发展中涉及到的利益,发展中的苦与乐、成功与失败,才能吸引读者。
其二,党报经济报道应关注“怎样发展”的问题。全面建设小康不同于改革之初的“摸着石头过河”,而需要一套科学的、合理的、有效的发展策略。这就需要党报关注怎样发展的问题,这也是广大企业与个体生产者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党中央提出了旨在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空间所在。但是,怎样发展既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又涉及到一个个具体的对策。对于前者,党报的经济报道要更好地解读经济趋势与经济政策,提供发展方向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判断,诸如,对某个具体产业的宏观描述和产业指导。而对于后者,党报的经济报道需要提供与普通读者息息相关的实用性信息,甚至可以具体到怎样经营一个铺面、怎样成功种植一种经济作物上来。紧扣“怎样发展”的问题进行报道,提出对策与建议,牢牢把握住读者关注的重心。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党报抓住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就是抓住了这个时代的主流和中心环节。它意味着:一方面,在中国大地上一切发生的新事物、新经验、新举措都可以纳入报道视野,都可以构成宏大的经济报道中的一个主题,一个篇章,形成经济报道主旋律中的一个音符。另一方面,它也意味着党报只要扣准时代跳动的主脉搏,站在社会发展的前沿,其新闻资源就会源源不断、层出不穷而又生机蓬勃,一切生动的、具体的、成功的事件甚至前进中的失败,都会成为党报经济报道关注的一部分,成为这个时代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
因此,民生、利益与发展,是党报经济报道需要指向的时代主题,也是党报推进经济报道的创新路径和方向。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新闻传播研究所)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