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刊发社会新闻的规章制度
本报刊发社会新闻有“五不要”和“一版五不上”之规定。“五不要”是:太猎奇的不要,太刺激的不要,低级趣味的不要,可能有副作用的不要,影响温州投资环境的不要;“一版五不上”是:反面教材不上,分量太轻的不上,没有教育意义的不上,审美意义不大的不上,可能产生负面影响的不上。同时,在社会新闻版上,我们还规定了正反面新闻的比例及位置,做到以正压邪。
在这样明确的指导思想下,本报的社会新闻做到了贴近而不迎合、通俗而不媚俗、监督而不添乱。社会新闻的采编人员时刻绷紧这根弦,在社会新闻的采写过程中,自觉抛弃低俗之风。
二、追求社会新闻的知识性
通过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本报采编人员对社会新闻的含义有了新的理解,一致认为,社会新闻应最大限度地追求知识性,它是杜绝低俗的有效手段。
今年3月的一天,6条鲸鱼搁浅温州南麂岛,本报记者深入现场采访,往返16个小时后,回到报社已是晚上10时多。记者在动手写稿前,联系了温州动物专家,请他到报社通过照片辨认,确定了搁浅鲸鱼的种类,介绍了这种鲸鱼的习性,分析了搁浅的原因。做完这些工作后,记者才开始动手写稿。第二天,一篇充满知识性的社会新闻见报了,读者反映很好。前不久,本报报道了一则连体婴儿的消息。当时,记者仅发回了一则动态式的简讯。编辑认为,连体婴儿从优生的角度来说不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在产生原因及如何预防上做些文章。于是,记者请有关专家分析了原因,在报道中提出环境污染可能是导致连体婴儿产生的罪魁祸首,呼吁人们要加强环保意识。
正是有了这种明确的指导思想,《温州晚报》的社会新闻知识性大大加强,有效地体现出媒体传播知识的功能。
三、强化社会新闻的服务功能
1、提供有效信息。
在新闻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是报业竞争的焦点。社会新闻也应及时向读者提供大量的实用的信息,体现晚报服务功能的特点。
去年10月份,温州市某医院推出免费“解救被困锁的精神病人”活动,旨在帮助一些家庭贫困的精神病人。我们得知后,马上刊发了消息,结果反响很大,报名者甚众。最后,该医院从中挑出了十几个家庭贫困但又有希望通过治疗病情好转的精神病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免费治疗,使这些需要社会帮助的病人得到了治疗的机会,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在一些“小事”的报道中,我们也努力强调服务功能。我们曾刊登过这样一则社会新闻:《无盖窨井惹事 市政部门有责 伤者曹先生获赔5260元》。在这则消息中,隐藏着“市政部门有责”这样的信息,在保障市民利益的同时,提醒市政部门应加强管理。许多读者致电本报,纷纷称赞这则新闻体现了报纸的服务意识。
2、倾力排忧解难。
为民排忧解难是社会新闻最直接服务于民的一种方式。4年前,本报就成立流动编辑室,开通24小时热线电话8284000,以电话谐音提出“帮你办事灵灵灵”的口号。去年7月,本报推出的“雪君工作室”更使这一功能得到了强化。它是以本报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省飘萍奖获得者郑雪君的名字命名的,以人文关怀为主,着重于为社会服务的一个特色栏目。此栏目推出近一年来,刊登了百余篇为百姓排忧解难的文章。其中《高分矮个进不了大学门》连续报道,不仅使“高分矮个”考生何键最终踏进了大学校门,报道还获得了2003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一等奖。“雪君工作室”为民排忧解难的特色,使得此栏日在温州百姓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此外,本报的特色栏目“寻找”,也刊发了大量的为民排忧解难的稿件。
3、精心策划活动。
利用媒体的舆论优势,策划和组织有意义、有影响的社会活动,承担社会义务,为读者服务,这是强化社会新闻服务功能的重要环节。
去年3月份,我们推出的“雷锋之友在行动”活动,引起热烈反响,社会各界有400多人报名参加,市委宣传部和团市委的领导参加了授旗仪式。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报道促进活动、以活动服务于民的思路,使学雷锋活动贯穿全年。其中,“送放心铅笔 助金榜题名”是我们开展得较为成功的一个活动。针对市场上假冒的“2B”铅笔泛滥成灾的现象,为了保证高考学生免受其害,我们策划了这个活动。首先,我们在报上披露了假笔泛滥的现象,然后派记者到上海中华铅笔厂购买了8000支“中华2B”铅笔,最后设三个分发点将铅笔送到考生手中。这个活动化钱不多,但影响很大,几千名考生和家长纷纷称赞本报做了一件大好事。此外,我们还推出了“同造一片共青林”、“为泰顺贫困生送棉被”等一些有影响的活动,体现了媒体的服务功能。
《温州晚报》社会新闻部主任 阮周琳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