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俗意味着危险
  发布时间:2011-01-05 14:22:42   
低俗意味着危险

  编者按:6月8日,省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协调领导小组在杭州召开座谈会。我省11家都市类报纸的代表在会上发言,交流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的体会、经验,对低俗社会新闻、娱乐新闻带来的危害有了更清晰、深刻的认识。大家谈到,近年来,我省都市类报纸在弘扬主旋律中,开拓创新,显示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许多好经验。但是,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一些低俗的甚至恶俗的报道还不时出现在我们的一些版面上。这些低俗报道,偏离了正确的舆论导向,干扰了主旋律。对此,大家认识到,低俗之风不仅危害新闻,危害新闻媒体的公信力,而且危害社会,危害我们的民族文化,危害“三个文明”建设。

  本刊分两期刊发与会代表的发言摘要,供新闻界同仁学习、借鉴。

  《都市快报》在经过五年的高速发展后,如何向着更远的目标前进,如何不断地提升新闻质量,以更好地承担与它的影响力相适应的社会责任,这是我们每天都要通过一个改动的标题、一篇签发的稿件,一个正确的选题这样的具体行动来回答的问题。通过三项学习教育活动,目前,我们对这些问题,有了一些初步的探讨和实践。

  下面我着重谈谈做好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报道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张主要面向都市人群的区域性报纸,我们每天都面对这样一个问题:社会新闻应该怎么做?

  以往普遍的看法,认为社会新闻不外乎杀人放火、奇闻轶事、市井传言、街谈巷议之类,无非就是猎奇、寻求吸引读者眼球的东西,给读者提供谈资。

  这种看法根深蒂固,包括在我们的记者编辑队伍里,在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之前,也有不少同志是这样粗暴的、简单的认识社会新闻的。

  但随着几年来的办报实践,尤其是去年11月以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之后,我们越来越认识到,迫切需要站在更高、更有责任感的层面上来重新研究社会新闻的运作。

  其中有一点,我们的体会是非常深刻的:这种重新研究社会新闻运作的必要性,不仅仅是宣传纪律、主管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是市场的要求。正是基于上述考虑,都市快报85100000热线在去年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后,经过反复研究,提出“社会新闻主流化运作”的社会新闻报道方针。

  什么是“社会新闻主流化运作”呢?

  首先是观念的变革。我们认为,每一则值得报道的社会新闻,都不是孤立的一个事件。作为媒体,我们的责任是要将事件的本质呈现给读者,把事件与读者有关联的一面揭示出来,为读者的生活提供参照和帮助。

  其次是技术的创新。为每一则报道寻找最适合的传播方式,能让读者入眼入脑入心,只有好看,才能让报道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

  为此,我们还制定了一些具体而严格的操作标准:

  1、报道突发事件,要有建设性的视角;

  2、面对社会矛盾,沟通化解是媒体的责任;

  3、热点话题不跟风热炒,而是寻找其中对读者普遍有意义的东西;

  4、报道要努力倡导现代观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5、要为建设健康向上的市民文化作贡献。

  事实上,做什么新闻,怎么做新闻,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份报纸的格调和价值判断。对于社会新闻运作的探讨,体现在我们的“浙江新闻”版上,就是用制度规范每一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把关。《都市快报》现在每天有6个版的“浙江新闻”,受到地理位置和新闻资源的制约,能够吸引公众注意的突出事件、重特大案件,以及社会中发生的奇谈怪事,就很容易成为记者、编辑的新闻首选。事实上,这种新闻很多都属社会新闻范畴,操作上存在着很多问题。应该说,在这几年的发展中,给我们留下的教训还是很多的,有的还很惨痛。因此,在三项学习教育活动中,“浙江新闻”如何把握正确导向,就成为浙江新闻部采编人员必须解决的问题。

  通过学习,浙江新闻部的同志认识到,一切的可读性都是建立在舆论导向正确的基础上的。当懂得这一点之后,他们的措施也就非常明确了。

  一更新新闻意识,完成新闻转型。新闻转型就是把视线从突发事件、重特大案件以及暴力、情变等一般概念中的社会新闻上伸延出去,更全面地去关注发生在我们身存空间里的其他新闻。社会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事件并不只有负面新闻,与大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就对公众有价值的信息而言,我们不是传播得太多,而是太少。

  二是建立相应制度,确保有效执行。第一项制度是实行采编分离,各守其责。编辑具有很大的工作独立性,同时他也成为所有新闻的首要把关人,与记者同步工作。

  第二项制度是实行二次谈版。现在一篇报道在报纸上出现,它在采编流程上必须经过三道关。首先是和编辑谈,这是新闻价值的初步确认;之后是在部门的一次谈版会上谈,这是价值的再次确认;然后是在分管编委主持的二次谈版会上谈,这是新闻价值的最终确定,同时也是对新闻操作的认可和修正。这样既能使多重安全屏障发生作用,同时也能使一个新闻的价值得以最充分的衡量、判断和挖掘。

  这种模式的确立,有效地保证了“浙江新闻”的正常运作。其显著变化有:

  1/责任意识、把关意识前移到了最前线,而不再只是与报社领导有关;

  2/犯错误的概率大大降低,扩版半年多来,极少受到主管部门的批评;

  3/报道质量明显提升,因采访不实而引发的投诉和纠纷大幅减少。

  与此同时,新闻报道的领域得到极大的拓展。而这些新增的报道内容不但没有失去读者,反而因为体现了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记录了时代变革与社会发展的轨迹,而成为这张主流报纸真正的竞争力。

  下面再就抵制娱乐报道低俗化、提升娱乐新闻信息价值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在这次学习讨论中,文娱新闻部的采编人员对低俗问题予以了充分的重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大讨论,甚至是辩论,采编人员的思想得到了相当程度的统一。

  低俗就意味着危险。低俗危害着民族的文化,低俗危害社会,低俗危害新闻,低俗更危害我们为之服务的这张报纸。这是我们对低俗这一问题的定性。对这一问题的认同有时带有强制性。

  因此不做低俗新闻,这已不仅是现实的要求,同时也要成为每个采编人员的职业自觉。

  这种要求和自觉仍然需要措施的保障。

  首先是建立规范的新闻标准。

  1、确立公众立场。低俗在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新闻姿态,比如窥视,炒作。前者传递的是打探到的隐私,盗听途说的传闻;后者传递的则是失真的被人为制造的信息。两者的危害都是通过不准确或者不健康的信息干扰并利用了公众的注意力,其结果是破坏了报纸的公信力。而坚持公众立场正是与低俗相对立的另一种新闻姿态。低俗新闻是不考虑公众利益和需求的。负责任的媒体恰好相反,在处理新闻时,首先是从公众的立场出发,在判断清楚新闻的价值后,所要传递的是真实、客观、明确的信息。

  2、追求主流价值。这是对抗低俗真正有效的手段。增加主流文化新闻在报纸中的比重,反映浙江文化大省建设的成就,反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业绩,这就是大局,这就是媒体的责任。而受众也完全有理由去了解、去感受他身边这些文化形态的变化。主流的声音高了,低俗就无容身之地。

  其次是生产流程上实现采编分离,实行编辑中心制。

  记者的任何新闻采访都必须告知编辑,并与编辑充分沟通。编辑对新闻的格调、内容及价值取向进行严格把关,然后再经过谈版会及分管总编的层层过滤,使得在导向或者格调上存在潜在问题的新闻得到有效控制,以确保每天在报纸上出现的是洁净无害的文化娱乐新闻。编辑的职能在得到明确及强化后,其发挥的作用正越来越强。绯闻、丑闻、情色已成为他们头脑中的敏感词,它对应着警戒线。此外,他们还要对新闻中的可疑部分保持足够的警觉,并及时作出反应。

  通过这些措施,《都市快报》的娱乐新闻在内容和面貌上有了新的变化。

  一是主流新闻多了。我们已经出了两期七艺节专版,两个整版的“杭州文艺突出贡献奖”。同时,通过对书籍出版、艺术展览、剧院演出这些报道口的人员配备,使得文化艺术类的消息成为新闻的主流。而所谓的明星新闻正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二是记者新的新闻意识强了。以前很多文娱记者对新闻的判断是“它有卖点吗?”现在开始变成“它有价值吗?”更多的记者对主流新闻有了认同感,主动性和创造性正在报道中越来越多地体现出来。一位记者在报道杭州越剧院即将向观众推出一批新人时,突然想怎么让更多的人来关注这件事。于是,她就想到做一个活动,在读者中征召快报“越剧陪审团”。结果有很多越剧迷来报名。我们后来把最后入选的十名戏迷做了一个专版。如果没有这种互动这种参与,单纯的一篇报道是很难引起大家注意的。而通过这个活动,杭州越剧新人得到了戏迷的广泛关注,同时戏迷也得到了参与的快乐,而快报也从服务读者的过程中获得了公信力和忠诚度。这就是主流新闻,这就是主流的价值。

  我们深刻地认识到,《都市快报》是一张都市报,但同时也是市委机关报的子报,也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着鲜明、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主张和精神,及时、如实、充分地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利益这两大任务。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我们党和政府的意志和主张,都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者本来就是也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作为党的报纸,最根本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个统一完美地体现出来。只有实现了这个完美,才是真正的、党和人民都认可的“好看”。(《都市快报》总编辑 杨星)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