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现场直播“常态化”
――以美国地方台现场直播报道为例
直播是电视的本质,要真正进入到“电视新闻报道时代”,我们就必须越过现场直播报道常态化这一“鸿沟”。在发达国家的地方电视媒体中,作为参与竞争的“独门武器”,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为常态化的节目操作。那么,作为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地方电视媒体为何也如此钟情现场直播报道?他们又是如何实现现场直播报道常态化的呢?本文试图以美国地方电视媒体现场直播报道为例,探讨我国城市电视台现场直播报道常态化的运作策略。
一
作为世界上电视业最为发达的国家,美国各大电视网纷纷拼抢现场直播,除美国全国电视网大量进行直播外,美国地方台(附属台)也大量运用直播。一般在一档60分钟的直播新闻节目中,至少有6个以上的现场(连线)直播报道。可以说,直播已经成为美国电视新闻节目的常态,他们对现场直播报道运作策略的认识和运用都相当成熟。
贴近:在选题中体现常态
在美国,现场直播报道在各档地方新闻节目中司空见惯。每天新闻节目制片人参加选题会,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想方设法动用那些直播车。美国的地方电视台一般也有许多小型微波车,从成本考虑,必须把它们充分使用起来才划算,这样就出现了“为直播而直播”的新闻报道,但报道题目也是经过慎重选择的。只有那些“正在发生”的、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具有充分贴近性的题材才会进入常态性直播的视野,如对气象、交通等的现场直播报道已经成了美国地方电视台早新闻中的家常便饭。以一档美国地方新闻《科罗拉多早新闻》(Colorado’s News channel news 4)为例。这是一条有关蓝色交通灯的报道:
主播:现在是六点半,我们下面是关于蓝色交通灯的报道,这将与大家有关系。我们的现场记者将在葵科大学附近作相关的现场报道。
现场记者:这种蓝色的灯可不是司机们想要的。这种交通灯安装在红色交通灯的后面,当红灯亮起来的时候,蓝灯也亮起来,用来记录闯红灯的车……
显然,这并非一条突发事件的直播报道,只是因为“与大家有关系”才成为直播的对象。在美国地方电视媒体中,这样的直播选题屡见不鲜。
迫于商业电视的市场压力,在美国地方电视媒体中,贴近成了媒体议程的诉求,直播成了媒体议程的建构。由于对民众生活“中心社区”化的表达和体验,使得媒体和民众都成为社区家庭中的一员,从而强化其地方电视媒体亲和甚至极尽讨好观众之能事,以获取理想的收视回报。
包裹:在包装中寻求常态
包裹式直播,顾名思义,就是将不同的报道类型和电视元素组合包装在一个直播新闻节目中。在美国,这种包裹式直播新闻大概占整个节目的四分之一。
如福克斯五台新闻(FOX5 NEWS)播出的一条有关华盛顿一个著名景点发现污染物的现场直播报道。播出时间是晚间八点,现场记者在华盛顿纪念碑前漆黑的背景前,报道说,“我们找到了两种可能的污染源,一个是在华盛顿纪念碑附近,另一个是在二战纪念碑附近”。然而,接下来画面切入的却是白天人们在华盛顿纪念碑附近打球的镜头。画外音这样说,“这些人正在华盛顿纪念碑附近打球,在开始任何项目之前,我们应该做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保证我们的健康不会受到任何危害……”很明显,这则报道容纳了白天对污染问题的详细调查。
在事件性直播报道中,“包裹式”更是被大量运用。如他们的一档地方电视新闻节目,播出是晚上六点,一场火灾却发生在白天,但他们会让记者在新闻直播中的火灾现场出镜,而后面的采访和画面则都是白天编辑好的,甚至图表和特技等。
在观摩这些新闻片中,我们对这种包裹式直播报道开始还大惑不解,质疑这是美国媒体富人们“穷奢极侈”的无聊做派。然而,经反复比较研究,我们发现,这样的“包裹”,不但突出了直播的效果,而且可以把新闻做得比较精致深入,电视元素表现得比较充分全面,同样较好地完成了新闻的议程建构。
二
当然,美国电视新闻对“现场直播”的过分强调和热衷,更多的是出于市场收视的考量,因此也出现了一些电视台对直播的滥用,节目对现场不加取舍的渲染等问题。如对犯罪和暴力现场直播报道的追捧,以致于“如果它淌血,就让它打头”已经成为有识之士对这一现象的冷嘲热讽。同样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电视新闻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对现场直播报道运作策略和本体认识正不断丰富和深化。通过对当代美国地方电视台现场直播报道的认识和研究,我们可以从中发现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探寻适合我国城市电视媒体的现场直播报道的运作策略。
一、本土化策略下的常态运作
我们通常把城市形象地比喻为“中心社区”,而在这一 “中心社区”里,具有时空效应的现场直播报道的施展空间将会很大。因为直播达成了“社区人”物理时空和心理时空的同构,而对于本地新闻这种具有亲和力的内容,城市台更是具有天然的表达优势,从而实现了城市电视媒体的本土化策略。
2002年元旦,随着光头主持孟非的光鲜亮相,《南京零距离》在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正式开播。这档新闻直播节目从开播的第36周开始,就傲踞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的榜首,最高点收视率更是达到惊人的17.7%。半年之后,南京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直播60’》在竞争的挤压下也破茧而出,不久《直播60’》易名《直播南京》。南京的电视观众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忙碌过,从晚上6点到8时,可以不断看到发生在自己身边这座城市的新闻。
如果说,《南京零距离》的直播还停留于演播室层面的话,那么,其新推出的一块名为《绝对现场》的半小时节目,就已经出现了每天通过转播车对新闻事件进行直播的常态化的现场直播报道节目。从《绝对现场》所操控的现场直播选题中,我们可以看出其选择的大多是一些诸如车祸、火灾等事件性很强的新闻,鉴于新闻发生和节目播出之间的时差,他们也开始采用“包裹式”这种直播报道方式,以加强直播的贴近性。
二、频段化整合下的常态运作
对城市生态的直播,已经或正在整合成为城市文化的一种状态。同时在电视高度发展的今天,直播也已经突围了其作为一种电视报道方式的本意,而成为一种新闻报道的包装方式,借助直播的平台,各种新闻资源和电视表达形态都得以在这一包装之下整合、衍生、蓄积,从而产生极具冲击力的传播效果。
《民生热线》与《十分关注》是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的两档市级名牌新闻栏目,在杭城观众中影响很大。尽管两档栏目同取民生类题材,但因部门和栏目相异而导致条块分割,难以充分实现资源的共享,品牌潜力一直无法延展。对此,2004年初频道经过充分挖掘,整合出两大名牌新闻栏目“真诚关注民生”的频道态度和品牌影响度,切合民生热点,以直播报道这一电视新闻的本体语言,倾力打造出一个频道新闻直播平台《民生现场》,并以“站站接力”的形式提出“将民生进行到底”的平台口号。《民生现场》第一站推出的“3.15揭黑风暴”大型新闻直播,即受到观众的关注和欢迎。
可以说,现场直播报道不仅体现在频道品牌的整合上,也体现在报道形态的整合上。如在“3・15揭黑风暴”近一个半小时的直播中,有直播主持人的点评串接,也有观众的热线投诉;有记者深入现场的电视调查,也有执法部门对黑名单的曝光;有场外投诉点的现场连线,也有圈中人士在直播室的自曝黑幕。通过直播平台的架构,围绕“揭黑”的各个层面的新闻资源整合在了一起。
LIVE(现场直播)即电视。就电视新闻而言,“虽然技术的效果并未在意见或观念的层次上发挥作用”,但电视新闻的“现场直播报道”已“不可避免地改变了‘感官作用的比例’”,直接影响到新闻价值的实现和倍增,直接影响到媒介议程的建构,乃至对新闻理解的方式。因此,我们应该重新打量城市电视媒体,跨过“现场直播报道”这条横亘在我们面前的“鸿沟”,努力将现场直播报道常态起来。
(注:本文涉及美国现场直播报道的案例来自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和北京广播学院联合举办的“中美新闻节目运作与管理”高级研修班上放映的观摩片)(作者是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副总监 朱永祥)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