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带来海量信息和交互传播效果的同时,也造成了人们对信息甄别的困难。大量充斥网络的真假难辨的信息,让其传播效果大打折扣。在信息过剩和阅读疲劳面前,受众仍需要一支专业的采编队伍为其采撷、摘编、解释和评价受众最需要的信息。一方面,受众需要在信息的汪洋中得到引导,以免迷失方向;另一方面,在这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人们已经不满足于知道发生了什么,还需要了解为什么会发生,这些正是报纸的核心功能,也是杂乱无序的网络世界难以替代的。因此,未来报纸的发展,除了在形态与传播手段上进一步改进外,最根本的还在于进行传播内容上的创新,不要满足于成为集纳信息的新闻纸,而更应成为能够解释现象,引导舆论,表达看法立场的有思想的观点纸。
引导读者看新闻
与以往单纯地集纳信息的新闻纸相比,作为观点纸的报纸,应当有自己独特的理念诉求,更注重带着一定的思想理念来选择、整合、归纳信息,而不再是面面俱到,杂乱无章地告知受众所有的一切,这在报纸的选稿环节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东南商报为例,其办报理念是贴近民生、服务大众,因此,在选稿上就有意识地从民生服务上入手,兼顾读者的阅读兴趣。在常规的国内国际新闻编辑中,我们一直体现这一宗旨。通常我们把所掌握的新闻分为须知、可读、重要三大种类,一般的时政消息列入须知一类,也就是说读者只须知道就行了;相对重要的,特别是与民生相关的信息,比如银行加息、汽油调价、全国医保社保或房地产政策的调整等等与千万市民息息相关的,就属重要信息的范畴;可读,则是从读者阅读兴趣的维度,单列的一项要求。这样的选稿模式让大量的信息按照报纸的定位,有了各自的归属,从而形成了整个版块新闻贴近民生、贴近服务、可读可用的特色。
独树一帜做新闻
如果说,引导读者看新闻,还只是侧重于报纸在选稿与信息的把关上,把读者的利益诉求与办报的思想观点进行沟通协调的话,那么独树一帜做新闻,则更是把报纸的思想性直接融入到日常的新闻产品制造之中,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的新闻策划上更多地带有该报思想理念的天然烙印,从而在同类媒体中显得卓而不群,个性鲜明。
东南商报正是本着这一思路,今年以来出现了许多令人关注的独家策划的热点新闻。比如,张悟本、李一等借养生之名的医学骗子,打着中医旗号到处招摇撞骗,他们得益于一些媒体仅为吸引眼球而推波助澜,而在他们被扯下画皮时,众媒体又大有墙倒众人推的味道,唯独对于这样“造神”背后的读者心理缺少必要的反思。为此,商报就从“李一之后,我们还需不需要中医养生”为切入口,让记者遍访宁波本地的知名中医,来解说正确的中医养生理念,受到读者好评。
今年9月,宁海县民间非法集资猖獗,有媒体仅听凭网络传言,炮制“一月自杀12人”的假消息,当地政府出面辟谣澄清事实。然而,地下集资生态究竟如何?非法集资这一金融怪兽是如何从小到大、直到让诸多人倾家荡产的呢?当地部门的清理整顿,是治标还是治本?这一系例问题都需要解答。因此,商报策划了万字调查报告《宁海日日会调查:一场金钱游戏的噩梦》,对这一事件进行全方位解读,成为同城媒体中的绝对独家新闻。
观点鲜明评新闻
各类媒体上出现的评论文章,包括评论类的博客写作,已成为当下最活跃,也是最普及的一种文体。新闻评论的兴起,有其现实的背景,那就是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方式被不断刷新,在信息量过剩、独家消息越来越难掌控的传播环境下,报纸的读者对独家评论、个性化观点的需求越发迫切。另一方面,肩负着引导舆论责任的报纸,本身也有必要对于群众关注的社会现象或事件发表看法,帮助读者明析真伪得失。
从新闻评论的生产流程中,我们不难看出,评论是一种源自新闻事实,又高于新闻事实的文体,是对于事实本身的解读与剖析,也是对事实进行反思的产物。从这点来说,评论的水平高下,立意深远,更是一张报纸思想水平的集中体现。
东南商报的评论版《八方声音》,定位就是针对本地以及国内重大新闻的批评与解读。如网友把打扮怪异的乞讨者追捧为“犀利哥”后,众声暄哗,谈不上太多的理性,而一些媒体也闻风而动,纷纷以宁波出现潮人乞丐为题,对这一事件大肆炒作。在这一情况下,商报一方面通过报道,呼吁有关部门对这类弱势人群进行必要的救治,另一方面也及时地在同城中最早推出评论《让更多的“犀利哥”有尊严地生活》。文中指出,“对困境无奈中的‘犀利哥’不是同情、疗救和扶助,而是极尽嘲讽、猥亵、模仿之能事,甚至将其引为新潮和时尚,无不折射出少数人内心的丑陋肮脏和社会的畸形病态。”同时呼吁对“犀利哥”这样身处特殊困境的人,公众和政府所能做的,就是让他们回归到这个社会,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感受到社会温暖。评论的立意与观点具有明显的导向性,对公众的舆论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王籍 东南商报社编辑中心副主任)
来源:《新闻实践》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