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里商乡 > 乡镇动态
“板凳龙”重游秀水 里商仁灯完成道具制作
发布时间:2011-08-14

“板凳龙”重游秀水 里商仁灯完成道具制作

  “清朝科甲第,明朝宰相家”,里商乡里商村,三元宰相商辂祠堂前,立柱上的这幅对联已经褪色。推开厚重的祠堂大门,里面是满眼缤纷――祠堂一角摆满了彩色的小灯笼!

  “这些是秀水节表演用的里商仁灯,已经全都做好了!”8月11日,里商村村民商振洲说。商振洲师从其父,有十几年的仁灯制作经验。里商仁灯入选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后,他也成为了“非遗传人”。地面上纸扎90只丁灯和60只仁灯,都出自他和几位徒弟之手。

  他介绍说,里商仁灯也叫“商辂花灯”,距今已有近600年历史。“一代贤相”商辂七十寿辰时,明宪宗皇帝特赐宫灯百只以示庆贺。后人崇其仁德刚正,特造商辂祠一座,并将皇上所赐宫灯汇为龙灯一条,年年春节、元宵舞之,久而成为里商乡代代相传的重要民俗活动。

  商振洲小心地拿出一盏正宗的里商仁灯,四面八修边,每盏都刻有不同的门、角、头、尾图案。图案以红蓝两色纸套刻,包括花鸟虫鱼、福(蝙蝠)禄(鹿)寿(鹤)禧(喜鹊)等民俗内容。图案套刻精美细致、严丝合缝,以糯米粉粘合。

  在暗处点燃仁灯,鸟兽虫鱼瞬间“活”了起来。鸟儿栖息的枝条、小鹿脚下的草丛,随灯火跃入眼帘。原来,仁灯纸面上布满了细密的针孔,组成精美的暗纹。灯面刺孔是仁灯制作最为繁缛精细的环节,除需保留的树木、花草、文字,其余布满全部刺孔。孔越密,仁灯透光性越好。

  “秀水节文化踩街是在白天,为提高节目白天的可看性,这次在原有仁灯的制作工艺上做了改装。”县文化馆潘老师说。原本用暗纹体现的部分,在套刻时以明花的形式刻出。灯面窄边上的应景文字,也由刺孔的方式改为了手写。

  仁灯旁矗立着一座金色巨塔,高4.6米,直径2米多,这是将在秀水节亮相的塔灯。塔灯以木条钉成骨架,覆以金色绸布,塔窗内贴有手绘的神话人物画像。75岁的商武塘说,这是他第三次做塔灯,两个人花了一个月时间才完成。

  不少村民被仁灯吸引过来,围在一边交流关于仁灯的回忆。村民商庭娟说,里商仁灯曾在2005年亮相秀水节。过去每到正月二、三十,家家户户都做仁灯,到元宵节用板凳顶着仁灯,在龙头龙尾间组成龙身。板凳数量不限,长龙长度也可随机调节。“龙头经过谁家,谁家就放烟花、放鞭炮!”

  在历史长河中,长板凳演变成了十字型的灯架,龙头龙尾以毛竹、钢丝和红绿黄三色丝绸制成。17个“板凳”龙身,外加长龙首尾,两条200余米长的板凳龙,将在金秋九月重游秀水。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方耀

乡镇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