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偏见与客观真实的博弈 新闻片面与片面新闻之辨析
  发布时间:2011-10-30 16:05:44   

  如果问新闻报道能否不带任何偏见地做到纯粹客观与真实,就形同是在问地球是不是圆的。新闻报道有失偏颇,不能充分践行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进而导致新闻失实甚至出现虚假新闻的现象由来已久。无论是将客观主义奉为信仰的西方媒体,还是尊崇新闻客观真实性原则的中国媒体,都难以回答上述强词夺理式的刁钻质疑。麦克卢汉也曾有言:“报纸是偏见的产物,小报是坦诚的偏见,严肃报纸是曲折的偏见。”尽管那是资本主义报业时代对报刊片面性的论断,但时至今日,在这个媒介多元化的信息时代,依然不可否认其现实意义。

  近年来,西方媒体不断抛出带有偏见的甚至失实的报道,如美国CNN对中国3・14拉萨事件的歪曲报道等,让新闻偏见的话题重又升温,并引发人们思考西方媒体对中国的片面性报道到底用心何在。

  与此同时,上述事件也警示我国媒体反观自省,转头再看国内,奉新闻真实为生命的新闻媒体,是否就能完全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地报道事实?!实事求是地说,未必都那么尽如人意。

  新闻是“偏见”的产物?

  带有偏见的新闻报道,是指不客观、不公正、不平衡甚至带有误导性的报道。偏见,可以说违背了新闻的客观性与真实性原则,对新闻而言是一种变相的践踏和损伤。但是究竟会对新闻客观与真实造成多大的损害?这就要具体考察新闻报道的偏见,是仅仅停留在立场、倾向、意见层面,还是已经干扰到了新闻事实本身;只是具有误导性而没有割裂、破坏、扭曲事实,还是已然在倾向性过分强烈的基础上造成事实的扭曲乃至彻底失实。

  关于带有偏见的新闻或新闻偏见,业界还流传着另外的说法,一说是新闻片面,一说是片面新闻。那么二者之间除了都强调新闻带有片面性这层共性的含义之外,还有没有具体所指上的差别?二者究竟是怎样一种关系?

  一、新闻片面与新闻倾向

  片面,首先与全面相对。西方学者最早在十九世纪末提出新闻客观性原则,强调三方面含义:一是客观陈述、反映事实;二是要平衡报道,平等反映对立双方的意见;三是保持政治立场的中立;四是事实性信息和评论性信息要分开,也就是新闻与评论要分开。与新闻客观性相对的新闻倾向性,主要指的是报道过程中所持有的立场和观点,决定着报道行为与内容的片面性。

  新闻倾向性与新闻客观性总是相伴相生,新闻报道过程中不免要流露出一定的倾向性,但与此同时又总是要尽量避免报道立场和观点倒向一面而忽略另一面,在选择报道事实时不够平衡,以及在事实中掺杂过多的主观意见,避免新闻报道在立场、倾向、意见层面流于片面,甚至损害到新闻真实性原则。

  那么,新闻报道仅仅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存在片面性,没有割裂、扭曲、破坏新闻事实,可称其为是“新闻片面”。作为一个主谓短语,后者的“片面”是用来陈述前者“新闻”的,也就是说,在新闻片面这个概念中,构成新闻的新闻事实这个根本属性是前提,报道的事实本身是存在的、真实的,片面性是新闻在真实事实的基础上具有的一种特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掺杂着主观意见和倾向性,也就是事实信息与意见信息的混淆,进而导致新闻在接受上存在被误读和误解的可能。

  然而,新闻事实的片面性不会只停留在立场、倾向和意见层面,片面性会影响甚至决定着新闻事实的描述、反映和选择。是否能够如实、客观地反映新闻事实,不带倾向性、毫无偏见的、平衡的选择并解释新闻事实,往往决定着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能否实现,是否会导致新闻失实乃至虚假报道的出现。

  二、片面新闻与新闻失实

  片面,也与真实相对。片面新闻,从语法结构上来看,是偏正关系,新闻是中心语,片面是修饰中心语的形容词,片面新闻的根本特性是新闻事实的片面性,而非纯粹的立场、倾向和意见上的片面,也就是说,新闻事实作为新闻的根本属性在客观性和真实性上遭到质疑,片面新闻依据的新闻事实不客观、不全面甚至是失实的,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新闻真实既有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又有具体真实和整体真实。如果新闻报道只停留在现象真实和具体真实层面,而没有反映出事实的本质真实和整体真实,那么这也间接反映出新闻报道在选择、描述、反映新闻事实上存在着片面性,进而导致新闻失实。

  首先是具体“真实”而整体不真实。也就是某个点是真实的,但是将点集合成面却未必真实。镜头所拍摄的画面本身是事实,反映的局部、具体事实是真实的,但只是点的真实,而非面的真实,是局部的真实,而非整体的真实。以CNN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时的新闻报道为例,美英联军的报道铺天盖地,而饱受战争涂炭的伊拉克人民的画面却很少出现。西方媒体已对新闻事实进行了片面的筛选,刻意放大了对其有利的事实而弱化了战争不合理的一面。虽然没有捏造事实,但由于没有还原事实全貌、对新闻事实进行了不平衡报道,致使媒体传递给受众的信息与真相相距甚远。

  其次是现象“真实”而本质不真实。事物发展都有阶段性,一开始呈现出来的现象不代表事物将来的发展方向,也不代表呈现出来的就是事实的真相;此外,事实本身具有层次性,虽然现象是本质的反映,但是现象是极易变动的、多样的、复杂的,能多大程度的反映事实真相不好说。因此,仅仅停留在现象层面的真实也只是表面的、暂时的、可感知的真实,这种真实有可能就是事实真相,但也有可能是扭曲了的真相或者根本就是假象,进而导致新闻报道失实。

  “片面”缘何与新闻同在?

  新闻带有片面性,并非都是有意识的主观行为,来自外部的客观因素也会间接干扰新闻事实的客观与真实。那么,片面的致因也可由此分为如下两种:

  一、非故意性片面

  所谓非故意性片面,是指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由于自身意识、偏见和能力的内在局限,或是外在客观因素有限所间接造成的对新闻事实的扭曲,这种无意识行为需要依靠行业自律来改进。

  1、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和地域性,决定了新闻事实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空间内有着不同的表现。而新闻报道往往是即时的,不可能等到事实发展成熟后再进行报道,再加上地域环境的局限,很难在短期内、局部地区内充分反映事实发展的真实面貌。

  2、新闻技术手段的限制。新闻采访报道硬件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会因技术、呈现方式的不完善,对事实的反映流于片段化、表面化、感性化;另一方面,新闻传播机构及从业者的策划与采访报道能力也是有限的,对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能力的不足也会让新闻事实的报道流于片面。

  3、传播者认识能力有限。新闻从业者在新闻报道中因经验、视野的局限以及职业角色的束缚,无法准确、客观地认清事态发展的阶段和趋势,进而对新闻事实做出了主观臆断甚至是适度想象,进而曲解了新闻事实。

  二、故意性片面

  所谓故意性片面,是指新闻从业机构及其从业人员内在私利或是外在压力而有意识、主动歪曲事实,这种行为要靠行业自律、法律制约及社会舆论监督来加以控制。

  1.媒介市场竞争和市场利益驱动的结果。

  在大众传媒时代,在媒介产业化进程中,媒介发展都毫不避讳地唯发行量、收听收视率马首是瞻。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的大众传媒,不可避免地要将迎合市场、迎合受众作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因此,媒介为了应对竞争,抢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将吸引眼球、打造最大规模的受众群体放在生存发展的首位。于是,逐利的要求也就为媒介市场滋生不良竞争提供了机会,进而出现对新闻的过度加工和渲染、刻意凸显甚至制造噱头、以猎奇为主而忽视新闻价值、以负面报道为主甚至是策划制造虚假新闻事实等违背新闻职业道德的各种不良行为。不仅是对新闻事实本身具有的真实、客观、公正原则以及新闻价值的损害,同时也是对受众的一种误导,甚至影响到媒介市场的正常良性竞争以及媒介自身的形象和公信力。

  2、媒体的立场与价值倾向所致。

  首先,从西方媒体对中国事件的新闻报道来看,其报道立场和倾向仍带有强烈的的冷战思维意识,从差异化的文化背景与意识形态出发来设置媒体报道议程,选择新闻事实,决定报道取向。

  CNN在报道3・14拉萨事件时,把不法分子袭击军警的部分截掉了,只留下警车开进拉萨的画面。这形同于截掉了新闻事实发生的“因”,只留下了事实的“果”。虽然这一事实本身是真实的,但只呈现了局部、具体的事实,而相对于事实的整体而言,这些片段根本不足以说明问题,带有明显的误导性和欺骗性,是整体、全局的失实。

  其次,从我国媒体对弱势群体事件及其社会问题的报道来看,媒体的政治立场都是从大众利益出发,新闻报道本身不存在政治倾向性及其偏见。但因社会转型期社会阶层分化并日趋复杂化,价值观向着多元发展,使不同阶层公众在政治、经济和信息文化资源的占有与社会地位上出现优劣对比,进而影响到不同阶层公众在媒体乃至舆论环境中发言权的强弱。

  媒介虽然对精英阶层之外的其他各阶层公众有所关注,不乏对弱势群体及引发的相关社会问题的报道,但仍然是精英阶层公众充当舆论领袖引导主流舆论,弱势阶层公众在媒体和舆论中的声音却十分微弱。媒体的报道对象虽然是弱势阶层及其社会问题,但更多的还是从主流精英阶层的话语方式出发,带有强烈的精英色彩。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体现出媒体在相关报道上存在着价值观与话语权的主流意识倾向。

  如何扼制“片面”在新闻的蔓延?

  今年4月,甲型H1N1流感从墨西哥向世界范围蔓延。在5月11日四川确诊一例之前,中国只有香港一例,内地一直是零病例记录,而新华社4月29日报道,之前就有境外媒体称我国福建省福清、长乐等个别地方发现一些死猪,声称甲型H1N1流感可能源自中国。随后我国相关部门对此进行核查,发现当地个别违规丢弃的死猪感染的是常见病,与这次流感无关,以事实驳倒了类似的不实报道。

  基于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和政治观点上的偏见,诸多带有片面性的新闻报道仍然频繁在西方媒体上出现。这让我们认清其真实用意的同时,也应督促国内媒体更加及时、客观、全面报道国内事件,把握舆论主导权,以应对西方媒体报道偏见的冲击,增强对西方不实报道的辨别力,进而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此外,媒体也应该适时地反观自身,加强自律。既要从主观上克服各种外在因素对事实的割裂、歪曲或是误解,又要加强自我监管,务求客观、公正、真实、平衡地反映事实的全貌和真相,避免倾向性话语、主观推测以及人为斧凿的痕迹出现在新闻报道中,务求新闻报道实现向客观真实原则的回归。

  (作者:张培 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新闻与传播系教师)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千岛湖新闻网 信息发布: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