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整合的启示:让新闻档案为新闻增值
  发布时间:2011-11-30 16:11:24   
新闻整合的启示:让新闻档案为新闻增值

  深度报道的整合,表现在新闻观念的整合、新闻媒介的整合、新闻角色定位的整合,同时还需要新闻档案与新闻事件整合等等。今年3月,舟山日报在推出“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中,将3月3日发生的丁红武舍己救人事件与舟山历史上发生过的相关信息有机整合起来,从而使这一新闻报道不断增值。现在,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组报道,看新闻档案与新闻事件整合的得失,我想,至少有三点启示。

  启示一:今天的新闻便是明天的新闻档案,昨天的新闻档案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科学利用好新闻档案,可大大拓宽新闻报道的视野,增强新闻报道的影响力。

  新闻档案是被新闻媒体刊播过的档案信息,而且在这类信息中大多被人们普遍认为是过了时的“旧闻”。从表面上看,这些“旧闻”对于今天来说似乎已经失去了它的“价值”。然而,舟山日报在今年3月开展的“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中,将新闻广度、深度的拓展转向相关新闻档案的开掘上,将1958年以来舟山发生的类似事件、新闻故事等,在今年三四月间的舟山日报作了摘要回放。其中有1958年报道的蒋纪周舍己救人、1997年报道的巡警夏骑兵奋不顾身抢救落水妇女、1998年报道的灭火勇士陈建军、2002年报道的模范村党支部书记朱缀绒、2005年报道的海岛孩子的好师娘杨兰娟等。把这些新闻档案信息,穿插在“平民英雄”丁红武系列报道之中,不仅拓宽了新闻报道的广度,丰富了新闻内容,而且使新闻增加厚度,使新闻价值陡增。

  启示二:解决“浅表利用”与“深度开发”问题,把具有重要价值的新闻档案开发成能在当今社会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闻。

  所谓新闻档案资料的“浅表利用”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把所获得的新闻档案当作新闻作品的“背景”或者“陪衬”使用,仅仅只起到“对比”或者“说明”作用,缺乏对这些档案资料的深层挖掘,这将直接导致大量有价值新闻档案的浪费。

  科学利用新闻档案,深化“平民英雄“丁红武报道,舟山日报不只是简单的“回放”,而是把报道的重点放在“回访”,先后派记者回访蒋纪周、夏骑兵、陈建军、杨兰娟、朱缀绒等的亲友和生前所在单位,采写并刊出了《英雄的故事永远流传》、《踏实做事,就是对社会的尽责》、《陈建军,我们从没忘记》、《她永远活在百姓的心中》、《她走了,仍然被人想着》等新闻报道,充分展现了“新闻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新闻”,给受众一个更加完整、清晰的事物发展变化的“形象”和“脉络”,还在全社会引发了一场“面对大桥时代,我们该肩负怎样的社会责任”讨论,达到了与读者互动、共鸣共勉的效果。

  启示之三:利用数据库、数字化、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新闻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提高新闻档案开发利用的效益,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新闻档案是已被新闻媒体发布过的,与新闻资源具有同源性、传承性,并对新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影响的文字、图片、影像等档案信息的总和。从舟山日报这次利用新闻档案开拓“平民英雄”丁红武报道深度的实际情况看,新闻档案管理服务的不到位,给采编人员获取相关新闻档案资料带来许多困难,也给报道留下了不少遗憾。如在新闻档案信息的选择上,报社现有的新闻档案绝大部分是报纸合订本。采编人员要在短时间里从50多年500多本报纸合订本里,精选出与“平民英雄”报道主题密切相关、最具典型的新闻档案资料,根本没有可能。只能凭着几位记者、编辑的印象,回忆相关报道大概时间,然后在报纸合订本里找到该篇报道。至于有关新闻图片,已无原片可寻,只能将报纸扫描,其刊出的视觉效果可想而知。为此,我们要在抓好新闻档案资料常规开发的同时,对新闻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地分类、加工和处理,并运用现代信息管理手段进行制作,做到新闻档案资料齐全、检索查阅方便。

  要本着“互通有无,资源共享”的理念开发利用新闻档案资料。这方面,我们应大胆借鉴谷歌扩充“新闻档案”的做法,让老报纸“联网”,让所有新闻档案资料“联网”。这时,人们只需在 “新闻档案”中键入相关的关键词,就可搜索到当时各报纸刊载的原始新闻报道

  (作者:柴旭燕)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