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问:如何让采访对象感到“亲”?
  发布时间:2012-04-10 15:45:22   
二问:如何让采访对象感到“亲”?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可写微博的全媒体时代,“走转改”活动不仅是新闻工作自身的需要,也是媒体人实现自我拓展和升华的需要。采编人员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地处水乡嘉兴的《南湖晚报》在“走转改”活动中,从上到下全心投入,每位采编人员都建立了基层联系点,还做起了社区主任助理、“社区老娘舅”和“社区义工”,俯下身、潜下心,接地气、抓活鱼、办实事,从基层实践活动中汲取养分,也使采访对象感到与记者更亲了。
  “接地气”:亲临现场,亲身经历
  记得有位新闻前辈说过:“新闻在路上,记者是行者。”选择当记者,也就选择了做一个永不疲倦的行者。对于《南湖晚报》来说,社区居民是我们的读者,大量的新闻发生在基层社区里。深入基层,为百姓服务,我们从去年7月便创办了“社区报”。晚报新闻部的不少记者平时就经常跟社区居民打交道,他们一直活跃在基层,报道最底层的百姓生活,他们被同行和居民称为“社区记者”。过去,“社区记者”每人对应一个街道的N个社区,因为人手经常忙不过来,很多时候是靠社区里的“包打听”和信息员提供线索,没有潜下心来了解社区的信息。在这次“走转改”活动中,《南湖晚报》精心挑选了60个大型或有代表性的社区,将社区名单张榜公布在编辑部大办公室里,请60名采编人员自己“认领”,60名采编人员与60个社区一一结对。随后,各个采编人员进社区蹲点,了解民情,记录所见所闻,每个人都着手写起“蹲点手记”。
  许多读者感到经历了“走基层、转作风”,报纸上的新闻变得有看头、有嚼头了。比起华丽花哨的外表,实实在在的描述能让新闻少些浮夸,多些平实,也能让报纸与读者的心贴得更近。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时效性已远远跟不上网络,我们能做的就是更全面更客观更深入地报道新闻事件的细节和背后的真相。如今的媒体记者80后是主角,他们思想丰富,生活充实,但相比60后和70后少了一些敬业精神和职业素养。一些记者喜欢拿着材料或打几个电话做新闻,这样的新闻没有来自基层的生动细节,显然缺乏感染力。只有深入基层,与采访对象面对面,多了解情况,才能写出客观真实的新闻。“转作风”不仅是新闻采编活动要求,更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习惯。“接地气,才能长灵气”,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走得越深入作风就会越扎实,文风就会越清新。自活动开展以来,《南湖晚报》采编人员的面貌焕然一新,办公室里少了采编人员的身影,他们不在社区现场采访,就在去社区的路上。年轻记者的作风渐渐变得扎实,稿子越写越生动,现场感越来越强。编辑们也因为深入社区一线,对社区工作和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编稿时也做到心中有数了。
  “抓活鱼”: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如今,《南湖晚报》的版面形式和文风也有了很大的改观,每天都有“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专栏,每周推出三个整版,版面名称为“点亮社区生活”,内设“晚报记者做义工”、“我做社区老娘舅”、“社区有忙我来帮”、“蹲点手记”、“晚报玫瑰在社区”等栏目,口语化的文字加上漫画或图片,让阅读更轻松,与读者的距离拉得更近。与此同时,“转作风”活动不仅给新闻事业带来了活力和生机,也给社区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不少社区干部说,通过与晚报采编人员的接触交流,基层社区的工作思路更宽了。
  1.做社区生活的记录者。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里每天都发生着新鲜的故事,有的感人,有的有趣,有的令人难过,有的让人烦恼。作为记者,深入基层社区首先要做社区生活的记录者。百福弄社区周阿姨家养了一对娇凤,有天夜里老鼠钻进了鸟笼,将雌娇凤咬死,雄娇凤的两只脚也被咬断。没了脚的娇凤无法站在横杆上,周阿姨以为它会渐渐死去,可没想到这只娇凤很坚强,用嘴衔住鸟笼的钢丝,将身体卡在两根钢丝之间,维持身体的平衡后用嘴去吃食物。晚报记者走进社区听说这个故事后,到周阿姨家仔细观察,写出了生动有趣的报道。随后,这只断脚娇凤成了嘉兴的“鸟坚强”,很多读者予以关注,还为断脚娇凤“续弦”,“娶”了一个“温柔的新娘”。中央电视台也跟进报道了此事。如果不进社区,不深入一线,记者可能捕捉不到这么鲜活的素材。
  2.做社区工作的参与者。“社区记者”陈俊玮是名85后青年,专跑南湖街道的各个社区。晚报在南湖街道的万洲社区挂牌建立联系点,陈俊玮被聘为社区主任助理。上任第一天,小伙子就觉得肩上的责任特别重大,而社区居民得知居委会来了个“记者助理”也特别感兴趣,他们说,以后遇到问题解决不了,可以就近向“记者助理”反映。他在一年多时间里几乎每天去社区上班,参与社区管理事务,帮社区居委会和居民群众做实事、解难题。现在,读者看到陈俊玮的“蹲点手记”经常出现在版面上。
  《南湖晚报》副刊中心成立“晚报玫瑰”团队,经常进社区开展活动。她们在中小学秋季开学之前走进阳光社区,与孩子们互动做游戏,给孩子们讲故事,宣传交通安全知识。9月8日晚上,她们又走进东栅街道文贤社区,与资深彩妆师一起为居民区的大嫂大妈们带去一场彩妆讲座,阿姨们纷纷表示这场讲座让她们学会了打扮。
  “办实事”:亲悟难题,亲自动手
  转作风不仅是为了采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新闻,还应该实实在在为居民做实事、解难题。《南湖晚报》号召采编人员在蹲点过程中转变角色,跳出记者和编辑的岗位职责,争当热心人,力求帮助联系点的社区居民多办实事。
  《南湖晚报》有个“晚报老娘舅”栏目,很多社区因此都设有专门的“晚报老娘舅”,“社区记者”经常请他们帮忙,调解居民之间矛盾。现在,记者不再仅仅记录“晚报老娘舅”的调解过程,而是积极参与其中,与“老娘舅”一起做调解工作。建设街道瓶山社区的马老太是位空巢老人,她打进晚报热线想找个老姐妹作伴,记者唐道远为此特地写了报道,帮马老太征集。中秋节前夕唐道远去菜场买了菜,来到老太家,和照顾老太的阿姨一起,做了一桌子的菜,提前为老太过了节。马老太很开心,告别时拉着记者的手叮嘱他定要常来看她。记者进社区,社区居民遇到难题便会想到向记者反映,而记者也总是尽己所能提供帮助。9月初,吉水花园的居民向记者反映,小区路面不平整,绿化也被严重破坏,主干道没有设置下水道。记者了解情况后帮忙联系街道,得知很多老小区正在进行改造,但吉水花园一时半会还轮不到。于是记者又跑相关部门奔走呼吁,最终相关部门表态将情况上报,待时机成熟再实施改造。记者将事实情况转告给社区居民,虽然问题没有马上解决,但看到了希望,居民对记者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晚报驻海宁记者沈静走进硖石街道东山社区,和社区居民一起分拣垃圾,把可回收垃圾收集起来卖到废品回收站,社区专门为此设立了“绿色爱心基金”,给社区里家境比较困难的孩子购买学习用品,为群众实实在在做了一件好事。
  (作者:南湖晚报编辑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