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部 范小青
【内容提要】新闻标题是否有新意,决定着稿件的吸引力。《今日千岛湖》作为一份地方性的党报,由于长期受“庄重”模式的影响,在新闻标题制作上也始终存在这方面影响,会给人一种“硬”、“板”、“重”的印象,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笔者觉得注重用审美的眼光去制作新闻标题,可以让党报新闻标题更加美丽、鲜活,更加吸引读者眼球。
【关键词】新闻标题 审美眼光 吸引眼球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浏览任何一张报纸,不管多少版面,首先吸引读者眼球的是一个个新闻标题。常言道:看书先看皮,读报先读题。新闻标题是否有新意,决定着稿件的吸引力。
汤姆森基金会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这样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你可以把报道送到读者面前,但你无法强迫他阅读。有一个办法可以诱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彩的标题。”
由于长期受“庄重”模式的影响,党报的新闻标题始终给人以“硬”、“板”、“重”的印象,《今日千岛湖》作为一份地方性的党报,在新闻标题制作上无疑也存在这些问题,令人欣慰地是这系列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今日千岛湖》报的领导层以及编辑和记者的高度重视,这过程中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新闻标题,但需要努力的地方还很多。
那么,在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如何让党报新闻标题吸引读者眼球呢?笔者觉得这里面就要特别注重用审美的眼光去制作新闻标题。在这方面,笔者实践经验很少,但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参考了人民日报社、新华社部分资深编辑、记者的观点和经验,结合自身的思考后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认识,去入手,力争做出更多美丽鲜活、活蹦乱跳的好标题来。
标题可以提升作品的审美价值
新闻传播作为一种独具个性魅力的审美创造活动,为了实现审美价值的合理表述,提高新闻作品的审美感染力,它要求审美创造者即新闻从业人员,要敢于在传播形态与手段上进行创新和突破。
笔者个人在多年的记者工作实践中也感到,一篇新闻要想获得更多的读者,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在忠于事实的前提下,需要靠标题来为文造势,从而提升新闻作品的审美价值,获得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笔者和同事写稿子的时候,常常因为一个标题而较劲脑筋,而编辑也常常为取一个好标题而煞费心思,那都是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标题的好坏决定一篇新闻的价值大小。
这决非夸大其词。《今日千岛湖》每月好标题评选中,获奖标题就是最好的例证。如
文章标题短短几个字,却见事见物,让读者在美感中加深对新闻的吸引力,很精粹,很提神,也很鼓舞人心。作品之所以能够赢得众多评委的一片叫好,以高票被评为好标题,我想,标题的制作讲究是一条重要原因。
新闻标题拟制一定要有传递美感的精品意识。粉擦在脸上,信息的轻重要体现在标题上。从《“加减乘除”选“村官”》这则新闻可以看出,新闻标题就是精神产品的“标签”,起着宣传作品的广告效应,更重要的是要能引起读者的认识、思考和情感活动,以给予读者更多的精神满足。
只有拟出一个好标题,生动引人,才能揭示出作品深刻的思想和深远的意义,传达出美好的情感。所以,有的新闻同行形象地说,编辑记者要像给孩子起名那样下工夫拟制标题。
提升新闻标题审美价值从四方面入手
笔者个人认为,提升新闻标题审美价值从四方面入手:
一是增强标题制作的情感
情者,文之经也。“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写作的推动力量,任何优秀的作品总是理性和情感的统一。新闻只有关注人的价值、人性的美、人间的真情,才能彰显其崇高的意义。
我们所说的标题要有感情色彩,是指依据不同的新闻事实,做到该喜则喜,该忧则忧,该愤怒则愤怒。今年12月16日,《今日千岛湖》刊发的《让心贴近把根扎牢――全县拓展和深化党员服务工作回眸》一文,文章标题通过“心贴近”、“根扎牢”两词体现了作者高度赞扬全县党员们用拓展和深化党员服务群众的方式谱写了一首鱼水情深、根华并茂的和谐发展曲。而另一篇
另外,标题中充满愤怒、厌恶的情感因素,则可以体现较强的尖锐性和批判性。如
总之,增强标题制作的情感因素,把作者对新闻事件的心理反应,也就是情感,最大限度地倾注于标题制作中,准确的表现在标题的字里行间,从而使读者产生共鸣,进而产生了解事情全部实事的欲望,这样就达到了吸引和感染受众的最佳效果。
二是增强标题制作的动感
写新闻,作标题,不外乎就是写人写事。新闻标题能否吸引人,固然在于事实本身,但深刻的思想能否与众不同表现出来,感人的事实能否生动勾勒出来,遣词用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是用形容词堆砌起来,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可能就是服装店里的“模特”,看上去花枝招展,其实只不过是木偶一个,缺乏动感。
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要给人以动感、美感和形象感,其传神之处往往在某个动词上。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就能使文章凝炼生动,能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能使场景活灵活现,最终可以给整篇新闻提神儿。
笔者发现《今日千岛湖》的编辑就非常喜欢用动词,特别是二版的编辑,值得笔者和其它报社同仁学习。
就新闻题材而言,这篇见闻充其量比通常的新闻事实深挖了一层,多想了一步,尽管可以见报,但如果仅限于此,很可能就是一篇极平常的稿子。然而用“水墨丹青”阐释“石”与“林”构成独特景色,形象生动,也充分说明了为什么会有来自全省的优秀画家到了偏远的石林镇后,留恋忘返,被石林的风光迷住。而一个“泼”字使标题在跃动中活灵活现起来。
这样一来,平平常常的一则新闻却因为标题做得好,有效地达到了吸引读者“眼球”的目的。
当然,总体上说现在报纸上的标题雷同的不少,形容词、虚词挺多,用得恰到好处的动词还是少了些。我们提炼标题应当追求动感,使人一看标题就能记住。在这方面,不乏好例子。如《今日千岛湖》刊发的《新闻直通车“开”进红色茶山》、《“花果山”上觅幸福――金峰乡五龙村精品水果基地见闻》《“长枪短炮”摄不尽民俗风情――金峰乡农事农家体验活动见闻》等,又如其它媒体上的,《一道公文背着39颗印章旅行》,这里一个“背”字,活灵活现,形象动人。再比如 :“官不当了,教书去!”、“‘吹灯女’再抛红绣球””等等,都很有动感和韵味,让人过目难忘。
三是增强标题制作的气势
文章如果行云流水,就会给读者以雄壮和豪迈的精神鼓舞。这首先要从标题中体现出来,使读者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看了标题就热血沸腾,摩拳擦掌。
所以,尽管这是一则政治性很强的新闻,却被评为了好新闻。大气的标题反映了上江埠大桥建成通车后,我县终于打通了公路建设的最后瓶颈,使
《今日千岛湖》刊发过的许多新闻都因其气势吸引读者。如《魅力•活力•希望―2011中国•杭州千岛湖秀水节闭幕式文艺演出见闻》、《家园的精彩嬗变―全县城乡面貌发展成效回眸》、《淳安青年接受“零距离”政审确保没有一个问题兵输送到部队》等作品。
尤其值得一提地是,今年《今日千岛湖》推出的我县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五票制”的四篇纪实报道,作者在拟制标题时就丰常注重气势,最后刊发出的四篇作品中有三篇标题都很大气。三篇标题如下:《从“为民作主”到“让民作主”―――我县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五票制”纪实之一》、《“小细胞”迸发“大能量”――我县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五票制”纪实之二》、《手握“公平秤” 村民心气顺―――我县积极推行村级重大事务决策“五票制”纪实之四》。
笔者查阅有关资料也发现,许多报社的名记者也都丰常注重拟制大气的标题。如新华社记者贾永制作的标题,有人曾称赞贾永制作的标题“为文章精心塑造的眼睛”、“连文字都带有了风景的特色”,如他反映三军将士风采的《世纪大阅兵》、写党的第三代领导核心治军的《运筹帷幄铸精兵》、献给长征胜利60周年的《红飘带上的花环》、写给张永平烈士母亲的一封信《让死者有那不朽的名,让生者有那不朽的爱》等等,只看标题就让人思绪开阔,浮想联翩。
四是增强标题制作的幽默感
“幽”出情趣。新闻标题要“幽默风趣”,讲究艺术和美,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出情感色彩。
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的标题,读者读起来往往会感到一种精神愉悦。对于这一点,长期以来我们有的同仁还缺乏应有的认识。不可否认,目前的新闻作品,尤其是党报上刊登的作品,有些稿件语句单一,质量不高,读起来味同嚼蜡,没什么味道。
结果,使编辑和读者“食之无肉,弃之有味”,陷入两难。新闻宣传不同于党内文件或行政法规,阅读的选择性决定了新闻不能不考虑宣传效果,稿件的写作和标题的制作不能不讲究艺术。
从读者角度来说,报纸是精神食粮,他们紧张地工作一天以后,喜欢看看生动活泼、充满生活情趣的文章和标题,感到这是一种精神享受。如果不顾及读者这种需要,那么,报纸便会脱离群众,不可能吸引更多的人看,即使思想性再强,也难以收到预期的宣传效果。
《人民日报》
笔者初初翻阅了《今日千岛湖》今年的报纸,发现在幽默性上还做的不够,但编辑和记者也有在这方面做尝试。如《白马校园架“大炮” 学子争相观日照》、《“渲泄长廊”里有一片孩子们自由表达的空间――千岛湖初中有面“心情涂鸦墙”》、《安阳乡“五票制”促成了“六六顺”》等。
当然,在标题制作幽默感这方面,地方不少晚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赵本山出任辽足董事长之后,全国报纸都对这一消息进行了报道。但《齐鲁晚报》拟制的《笑星领着球星走两步》这个标题就很有幽默感,很符合晚报口味,可谓传神之笔,让人想读想看。《解放军报》江永红撰写的新闻名篇《孙铁锤传奇》,之所以深受读者厚爱和新闻名家推崇,也源于这篇新闻语言幽默风趣,引人耐读。
总之,党报新闻标题的制作除了要注重审美方面的追求外,还有许多其它方面的技巧,这有待笔者和新闻同仁们在工作实践中去总结。但是,笔者有一个观点就是,学会制作新闻标题丰常重要,这不仅仅是编辑的任务,也是记者、报社领导所不能推脱的责任。因此,在今后的改革中,千岛湖传媒中心全体上下都必须强化制作一个好标题的意识,层层严格把关。千岛湖传媒中心也可以评定标题等级,加大奖励制度,这样可以激励记者、编辑写出更好的新闻标题。
参考文献:
1、《新闻战线》以及《新闻业务》等杂志。
2、部分资料来源专业网站。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