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的新闻传播语境下,创新已经成为新闻工作永恒的命题。而作为党报“看家本领”和“主导产品”的重大主题报道,正处在必须创新的关键时刻。
《温州日报》作为地方媒体,面对的受众群体、传播范围,与中央媒体、省级媒体相比,没有“先天”优势。但是,每个城市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与特色,这是地方媒体记者创作出新闻精品、冲刺全省好新闻、全国好新闻的立足点,也是出奇制胜的“新闻点”。
因此,我们报社上下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首先就是要突出地方特色,把策划侧重点、报道落脚点,放在突出地方特色、呈现独特个性上。对于温州这座较早进行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城市,民营经济、金融改革、温州人精神等方面的独特资源,都是取之不尽的新闻亮点。只有充分利用本地报道资源、在体现地域特色上下功夫,在突出报道个性上做文章,才能使重大主题报道更加突出温州特色。
下面,结合自己参与采写的部分报道,就《温州日报》重大主题报道上“亮出温州特色”的一些具体报道和做法,向各位汇报。
寻找重大主题中温州的元素――以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和学习雷锋报道为例
重大主题报道,需要地方党报积极接通天地线,寻找大主题中温州的元素,以贴近性的策划,赋予主题宣传以全新的活力和内涵。
2008年全国各地都在大张旗鼓地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温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温州人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改革在温州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因此报社编委会确定,这一报道中,温州元素必须成为主线与主菜。
那么,这道主菜该如何呈现?提前三个多月,报社就在内部广发英雄帖,悬赏5000元征集报道的主题语。最终,时任编辑中心主任以“敢为天下先”一语,成功揭榜,获得报社上下和市里主要领导的认可。因为“敢为天下先”是温州人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温州模式成功的要诀。
紧接而来,该如何呈现“敢为天下先”这一主题呢?报社编委会认为,自说自夸一千句,不如别人夸你一句。而在温州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有很多长期支持、关注温州发展的政要、名记、专家,如果能采访到他们,通过他们来评价温州,将取得更好的报道效果。
于是, 2008年1月,我们的“敢为天下先”系列报道第一篇章,就是“温度――名记名家看温州”。通过从对李瑞环、杜润生、南怀瑾、刘锡荣、周瑞金等学者政要面对面的高端访谈,用丰富的报道素材和鲜明的典型故事,使得纪念性的报道更加贴近受众,更加为读者所喜闻乐见。而在做好新闻版的同时,理论版、专刊、图片版等版面也全方位启动,全景式地回顾了温州30年的风云历程。
随后,我们还推出了“刻度――温州风云录”、“热度――征选风云30人30事”、“高度――30年后看温州”等三个篇章,把我们纪念改革开放的系列报道推向了高潮。
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50周年,中央号召要着力营造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浓厚氛围。与此同时,一场核心价值观的大讨论也正在全国各地掀起。
学习雷锋,是传扬了50年的老话题。核心价值观,似乎也是一个思想层面的话题,该怎样才能找到温州的新元素,让老话题有新创意,被读者所乐于接受呢?
我们在策划时,想到了走南闯北的温州人。他们在全国各地,不仅是四海经商,更是将爱心与善意撒播到了四方。而这就是我们在重大主题中找到的温州元素。
于是,我们开展了“温州好人•善行天下――寻访雷锋精神的温州印记”大型报网互动采访报道活动。5月4日青年节,20多位年轻记者兵分三路,开始接力寻访善行天下的温州好人,最南到海南三亚,最北到黑龙江齐齐哈尔,最西到新疆阿克苏拜城。足迹遍布除港澳台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区,并最终于9月7日,在湖南长沙雷锋家乡的雷锋纪念馆前会师。温州,第一次以这样的规模,集中采访报道在外温州人善行天下的事迹。
走进武夷山,有创办福建最大民办孤儿院的占喜乐;走进深圳,认识了我国角膜捐献事业的先行者姚晓明;走进东莞,采访到了十年现金捐款上亿元的温商周建云;走进北京,我们对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在微博上进行了微访谈……4个月,近80个人物专版,30万字,我们一直寻访着“雷锋”,感悟着雷锋精神,也传播着雷锋精神。
随着寻访的深入,温州人“善行天下”的形象逐渐丰满,也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崇尚温州好人,尊重温州好人,学习温州好人的良好风气。
拉近重大活动与温州的距离――以上海世博会“看世博•温州叩问”报道为例
重大主题报道中,有一类是属于全国性的重大活动。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等。这些活动作为地方党报当然不能缺席。但是地方记者由于受客观条件限制,全面报道肯定不如中央和省级媒体。这从另一个方面,就要求我们创新报道的角度,拉近重大活动与温州读者的距离。
2010年上海世博会,编辑部在策划时认为,我们报道世博会,除了看热闹,还应该看出一些门道。为此,我们成立了由报社领导、版面主编、特派记者组成专题报道小组。经过几番讨论,方案几易其稿,最后确定了“看世博•温州叩问”的报道主题,并采取了前后联动、版面联动的方式。
在一版刊发“看世博•温州叩问”的综述,从世博会所见所闻所感出发,对应温州的相应主题,展现世博上世界各国的先进科技、城市管理的先进理念等等,从而寻找温州城市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看世博•温州叩问”一共刊登了15期,关注了世博上新能源建设、低碳经济、会展经济、城市交通、塘河整治、城市如何让人更便利等问题的解决之道。主题包括 《“从污染源到城市公园”的世博参照样本》《洋大禹的治水之道》《让城市适宜儿童生活的畅想》等等。
与一版叩问相配合,在二版推出“双城记”的专版。对比上海、温州相应主题的现状。其中上海部分由前方的世博特派记者采写,与一版叩问不同的是,“双城记•上海”或是世博园里世界各国解决之道的集纳和呈现,或者是记者放眼上海,展示大都市上海对该主题的解决之道。“双城记•温州”则是温州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未来的努力方向等,与一版报道相互呼应。
对接重大事件中温州的民意――以市民监督团系列报道为例
重大主题报道,其中有很多是涉及到地方党委、政府布置的中心工作,如果单纯地采用从媒体向受众的单点、单向传播方式,其传播效果往往会打上折扣。
因此,我们认为做好此类报道,必须与民生、民意相对接,从群众的需求组织报道和活动的策划,从群众接受的习惯思考主题去表现,最大限度调动起广大受众的参与热情, 推动报道在媒体与公众的互动中行进,从而实现双方互赢的目标。
2010年12月,温州市委、市政府召开千人动员大会,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在全市开展“六城联创”,打响“城市环境绿化、美化”的大会战。
在组织策划好千人大会以及相关动态报道的同时,报社领导认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离不开各责任部门的通力协作,更离不开老百姓的积极参与和监督。于是,“六城联创”报道中我们打破了传统的“跟着行动走”的报道思路,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创新地将舆论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结合,利用四报一网的媒体优势,精心组建“绿化千人监督团”,首批招募志愿者2897人。之后,随着监督范围与监督内容的扩容,“绿化千人监督团”升级为市民监督团。目前,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市民监督团”共有21支分团,登记在册成员达3890人,其中包括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机关干部、基层社区干部、律师、私营企业主、大学生等群体。
监督团的运作,一般由记者和市民监督员事先调查摸底,监督团工作人员审定,上报宣传部主管处室。每次小型行动由记者带队,到现场对事实进行调查取证,由市民监督员当面询问职能部门,之后发表报道和观点评说。每次督查行动都在报纸、网络等多个栏目平台刊播,造成强大的舆论声势。对于一些影响面广、现场感强的重大事件,“监督团”开展连续性的追踪督查,直到问题彻底解决为止。对于一些不宜公开报道的敏感问题,则以书面报告或内参的形式,报送党委政府相关领导和部门,促使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改进工作。
成立两年多的时间里,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市民监督团”,先后开展各类监督活动300多次,推出了《在建河滨公园,10厘米黄泥底下就是建筑废土》、《谢灵运公园2004年完成规划,可如今仍是效果图――八年了,丝毫不见“谢灵运”踪迹》、《大罗山的绿啊, 怎堪坟墓这般蚕食?》等一大批较有分量的监督活动和稿件,相关内参十多篇。可以说,市民监督团用热心、关心、细心配合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省委常委、温州市委书记陈德荣对我们市民监督团的各类报道批示达30多次,并在大会上评价市民监督团是温州转型发展中一只不可或缺的力量。
(作者 吴栋梁 是温州日报党报热线部主持工作副主任 ,“温州市十大杰出青年”获得者、主创栏目“党报热线”获浙江省新闻名专栏、主持的部室被省委宣传部评为“全省新闻宣传先进集体”)
来源:浙江省记协-浙江新闻界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