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周雅婷
“待到春风二三月,石炉敲火试新茶”。又到一年新茶飘香时,许多茶农开始采摘、焙制茶叶了。近日,记者来到鸠坑乡寻访茶农、畅聊心事。
三月嘉禾起,品茗有鸠坑。在鸠坑乡严村、星光村、金塔村、青苗村等地,和以往不同的是,家家户户大门紧闭,就连昔日最为热闹的老年活动中心都悄无声息,原来这段时间村里男女老少都倾巢而出、上山采茶去了。
鸠坑地处浙皖交界的高山地带,其地势坡向东南延伸至新安江水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0℃,较丘陵地区低2℃左右。山上土质细粘肥沃,云雾弥漫,茶树多分布于地势高峻的山地或山谷间缓坡地。良好的高山环境决定了鸠坑茶的优异品质,这里的茶叶具有外形秀丽、白毫显露、色泽绿翠、香气清高持久等特点,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茶圣陆羽也在《茶经》中多处提及“睦州鸠坑茶”,并对鸠坑茶赞誉有加。目前,鸠坑茶在全国大面积种植,还作为中国十大茶树良种之一被日本、越南等十几个国家引种。“鸠坑毛尖”是鸠坑农业的金名片,也是鸠坑乡百姓的主要经济来源。
有着十多年种茶经验的星光村村民洪金水从班车上走下,徒步走进村里,刚结束今天的交易,他的脸上还带着一丝倦容。“今天的价格一般般,我家的干茶卖到了135元一斤,马马虎虎吧。”洪金水说。
眼下,在鸠坑乡,那株株茶树正在恣意绽放新芽。清明过后茶叶一天一个价,村民们都赶早将炒制好的茶叶拿到县城茶叶市场,希望卖一个好价钱。洪金水是村里的茶叶大户,在他家里,记者看到有4台炒茶机,家门口还整齐地摆放着炒茶用的团拜、竹筛、竹�等工具。洪金水的家人都上山采茶去了,要一直采到下午4点左右。晚上12点,当大伙都进入梦乡时,洪金水夫妻俩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用这几台炒茶机器从午夜一直炒到天亮。清晨6点,洪金水便搭上开往县城的班车,早早来到茶叶市场,将炒制的茶叶进行交易。“我们自家的茶叶不多,只有3亩,主要向村民们收购,村里乡亲们的青叶基本都卖给我加工,虽然累一点,但这样赚得也多一点,是值得的。”洪金水一边搬出板凳一边说。
当聊起今年茶叶收购行情和价格的时候,洪金水皱了皱眉。“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少了,大约减产了25%左右,价格也比去年低了很多。在茶叶市场,我也看到了很多高档茶今年都卖不出去,可能是受公务消费下降的影响。”
尽管茶叶的价格不如往年,影响了村民们的收入,但他们种茶、制茶的热情却一点也没受影响。“我们鸠坑是茶乡,种茶的历史悠久。现在鸠坑茶名气越来越大,领导也非常重视茶叶品牌创建。虽然今年的行情不太好,但村民们对茶叶的感情很深,每年一场清明雨后茶叶疯长起来,不去摘它,光看着就心痛呢,希望明年行情会好起来,茶叶能卖个好价钱。”洪金水说。
编辑王建才 郭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