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照片也能唱主角
  发布时间:2013-05-07 15:49:48   
新闻特写照片也能唱主角

(杨波)

 

【内容摘要】新闻照片,以其独具的视觉效果和直观的形象感,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更受到媒体的重视。同时,在新闻摄影报道中,采用特写的拍摄手法,也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摄影报道方式,并具有较强的宣传效果,其视觉冲击力会使广大读者留下更加深刻的感观印象。新闻特写照片集新闻性、思想性、真实性、时效性和形象性于一身,能将新闻主体的情感浓缩在画面之中,给人以简洁、震撼的效果,更有“一图胜千言”的作用。

 

【关键词】新闻特写  照片

 

新闻特写照片一般分为五种:事件特写,也就是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场面特写,也就是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使读者眼中的新闻事件更加鲜活;人物特写,放大人物在某种情境下的行为、表情,阐述事件本质,展示人物内心活动,尤其注重刻画细节;景物特写和工作特写,则是指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或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如果说图片新闻的一般要求是要较全面地把新闻事实的全貌展现给读者,摄影特写则更加注重新闻事实中人物、事件的细节描写与精心刻画。在注重报道的新闻价值外,运用特写的新闻图片往往会使新闻报道更易被读者接受,更容易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那么,如何能够更好提高特写照片质量地让特写照片唱主角呢?

拍好新闻摄影特写照片首先要求摄影者本身具有良好的理性积淀,具有情感、智慧、知识、经验、意志的深层积淀,这些积淀经过多重心理结构的筛选,过滤出多种情绪记忆,在脑海中潜在地发挥作用,既而外延出敏锐的观察力,在繁芜多变的大千世界里,去伪存真,捕捉到最能表现思想情感和事物本质的决定瞬间,哪怕一个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摄影者的“火眼金睛”,用相机“框架”出精彩的特写照片来,并且使特写照片具有强烈的情感外延,给人以心灵的震颤。获得1982年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大奖的英国著名自由撰稿新闻摄影记者迈克.威尔斯特写照片《乌干达干旱》便是记者经过多次深入生活,细心观察,捕捉到的具有强烈情感外延的佳作。记者跟随一支救援队进入乌干达调查关于饥荒的问题前,便阅读了大量的关于乌干达干旱问题的资料,在调查中他凭着多年积累的职业经验,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乌干达孩子被干旱、饥渴折磨的干瘪的小手和传教士白而肥硕的大手之间形成的强烈对比,打动了许多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人,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闻性彰显生命力

 

新闻摄影的生命力首先在于它的新闻性,新闻摄影特写照片也不例外。新闻摄影特写照片应符合新闻的特性,为新闻服务。片面追求唯美主义倾向的新闻摄影特写照片一味地讲究点、线、面构图,讲究远、中、近景的搭配,讲究虚、实影调的处理,力求完美的画面效果,虽然会看上去很美,但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新闻信息的充分传达,在这么美的画面中有多少能让给读者准确地获知信息,就很难说了。记得某报曾刊发过一篇水稻种植采用抛秧新技术的农业新闻的图片报道,画面是在夕阳西下的稻田里,几个农民在落日的余辉中播秧的剪影特写照片,照片取景十分讲究,构图完美,给人以美的享受,但至于抛秧到底是怎么回事,看完照片仍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新闻摄影特写的独特魅力就在于它能直截了当地告诉读者作者发现的特别的细微之处,并通过摄影机的框架取舍,表达出摄影者的内在感受。这里并不排斥艺术手法的美感,形式美在新闻摄影中必须为内容服务,表现内容的形式可能是美的,也可能是不美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观条件,如果忽略内容片面地追求形式美,就有可能脱离了内容,不能为读者提供丰富、全面的信息。

《今日千岛湖》一版曾刊发《“崔冠”梨夺三金》的新闻图片。画面表现了金峰乡锦西村农民方国春喜摘翠冠梨的场景,并将方国春的满脸喜悦和翠冠梨个头大、品色优良与日前在浙江省优质早熟梨评比会上获得了金奖的新闻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此幅新闻图片虽然采用了特写的拍摄手法,没有表现出来大场面的丰收场景,但作者用新闻事实说话,用翠冠梨获得了浙江省金奖,展现出千岛湖蜜梨的优良品种,规模化发展、应用集成技术和淳安良好的种植环境,使特写图片以点带面,以小的场景反应了一个大的主题思想,也得以充体现出了新闻特写图片的新闻性的重要性。 

 

让主题蹦出来

 

新闻摄影记者运用特写手法来拍摄新闻画面时,还应该注意尽可能舍弃次要的陪衬体,这就能使画面的主题更加突出,让读者对图片新闻想说明的新闻事实一目了然。

此前,看过美国联系图片通讯社自由撰稿摄影记者大卫・伯耐特1979年拍摄于泰国境内的柬埔寨难民营里的新闻特写作品:《柬埔寨难民》这便是反映战争灾难的名作。据了解,197812 25,越南军队人侵柬埔寨,占领柬埔寨首都金边,扶植韩桑林傀儡政权卜台。当时的柬埔寨总理波尔布特逃亡,柬埔寨陷人水深火热之中。大卫・伯奈特在这政治局势带来兵荒马乱中发现了感人的一幕,这是一位怀抱婴儿的母亲,母亲那凄苦的神情、露出的两只婴儿的小脚,刻画了一位饱受战争灾难的母亲在无语呻吟。使读者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颤。

而在摄影技巧方面, 《柬埔寨难民》,又黑白影调相得益彰、神形兼备,既表现了战争中真实、自然、生动而传神的形象,又有着内涵深刻的主题;“反对战争,呼吁和平”,于是众望所归的获得1980年第23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和新闻特写一等奖。

 

       特写”更要有人情味儿

 

摄影特写应特别注意情节与细节的“描述”。

图片要拍的有生命力,拍出人情味儿,以情感人,使读者与照片中的人物同喜怒、共哀乐。这样的情感力量既体现在瞬间反映的新闻现场新闻实事,也体现摄影记者的摄影理念及照片背后自身思想的表达。

在一个好的摄影记者眼中,新闻事件中的一切元素都应该是活的,有血有肉的,而不是面无表情、千篇一律的。这就要求好的新闻摄影特写照片,要尽量突出人物的表情和心理,该直白的直白,该含蓄的含蓄。而这种情,必须是真挚的情、朴素的情、符合事实的情,不能是虚假的情、作者强加事件的情。

《今日千岛湖》移动民生版面曾刊发一张题为《报答》的新闻特写图片,照片的主人公名叫王洪波,是安阳乡人,画面反应的是春节期间,在外奔波了一年的他回到家后,守候在母亲床边,为瘫痪在床的母亲修剪趾甲。拍摄者采用了特写的拍摄手法,画面的主体是他的双手和母亲的一只脚,而照片的主人公则只露出不完整的面部。看到此情此景,广大读者的感受都会不言而喻,特写图片所表达的情感和独有魅力也充分得以表达,也是其他图片拍摄手法和文字描述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此外,新闻摄影中,有一架得心应手的照相机,尤其是配上分辨率高、具有精细入微的影像分析力的好镜头,可以把人物事物的细微部分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吸引读者,对拍出更好的新闻摄影特写作品是意义重大。

而图片说明也是新闻摄影特写报道中不可忽视的方面,图片说明要做到简洁、利落不拖泥带水,向读者提供足够的有价值的信息。同时,结合特写照片,新闻标题也要做得精美,在确保准确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让新闻标题生动、形象,有意境、有韵味、有哲理,让读者回味无穷。这样,配合选材得当、构图精巧、颜色明快、情绪积极的新闻特写图片,一件好的新闻摄影特写作品就可能诞生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新闻摄影报道运用特写手法都是合适的。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些图片新闻为了突出视觉的冲击力,一组图片张张用的都是特写照片,惟恐突出不够;有些报道为了凑到一张特写照片,甚至把毫不相干的事物生拉硬扯地弄到照片中来;某些特写照片拍得视觉张力不到位,缺乏视觉的外延空间,反倒给读者牵强附会之感,贻笑大方了。

 

参考文献:

1、《新闻传播》20102011年合订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