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大会堂门口的拖拉机房征用不了,原来定好的一个公园建设项目就落实不了,村干部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
作为包村干部,我来到拖拉机房主老卢家里。还没等我开口,他便抢了话题:“同意拆掉我的拖拉机屋,但是请村里为我找个地方停一下拖拉机,另外,菜地另行划一块给我就行。”
回来后,我立即与村两委研究了三套方案。第二天,再次来到老卢家里,结果他一个地方都不满意。我心里有着一丝丝的火意说:“老卢,你到底想要哪里?”“老徐,如果你们在对面田里做停车场时,在停车场里给我做个拖拉机屋,我是同意的。”村里也正在打算做个停车场,但咨询了国土部门,得到的答复是:停车场是草坪式的,拖拉机屋是批不下来的。
那天下着倾盆大雨,我第三次来到老卢家。经过三小时的讨价还价,终于谈妥:同意拆除拖拉机房屋,村里一次性支付四万元,边上菜地置换给他,另外,村里找一地方让其可以临时停停拖拉机。第二天,接到村书记的电话:“协议不肯签,他女儿嫌价格太低。”“昨天不是说得好好的,怎么又不同意呢?”我无语,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
我忍住火气第四次上门。三个多小时谈下来,最终商定:房子和菜地一次性用钱处理,村里不再解决停车问题。并当场要求他签掉字,紧接着赶到县城要求其女儿把字签掉。
过了几天,老卢又打电话来,我心里咯噔一下,一接才知,原来是他要请我这个“辛苦的”包村干部聚下。
(文昌镇包村干部徐立新 讲述 记者 程就整理)
编辑王建才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