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民生问题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大问题。现阶段的民生问题,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问题。据此民生问题为新闻源的民生新闻宣传势必要求媒体人改变原有面孔,在创新上开动脑筋,做足功夫。
【关键词】 民生新闻;最大效益;体会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报告强调:“加强社会建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证。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号召全党全国将改善民生放在加强社会建设的突出位置。县第十三次党代会把加强民生作为打造“幸福淳安”的重要内容,明确“把让群众过上美好生活作为工作的最高追求,全面提升民生品质和幸福指数,进一步把淳安建设成文化特色鲜明、生活幸福小康、社会文明有序的和谐家园。”据此目标,要力求“劳有多得”、“学有优教”、“病有良医”、“民有善保”、“住有宜居”、“困有所济”。
现阶段的民生问题,其外延越来越大,已不再是简单的衣、食、住、行问题,而是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权和发展权,而是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这就是多层次、全方位的民生问题。据此民生问题为新闻源的民生新闻宣传势必要求媒体人改变原有面孔,在创新上开动脑筋,做足功夫。
“民生新闻”以草根、亲民、本土的特色俘获了广大受众的心。当前,民生新闻已经成为各方媒体的主打新闻栏目,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报纸版面的品牌栏目,并借助其品牌效益,带动其他栏目的发展,从而提高报纸的整体影响力和竞争力。但在信息瞬间万变的新时期,民生新闻只有“坚守与突破”才能前行,才能既保持民生新闻的特质,又能不断创新与时代同行。因此,县域报民生新闻的发展需要不断提升其品质,才能使其走上精品化发展之路。
一、民生新闻宣传遭遇发展瓶颈
所谓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从内容上来看,民生新闻反映社会生活、道德伦理、世态人情、趣闻轶事等为受众普遍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它注重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从形式上来看,民生新闻充分利用现代化传播手段,多采用符合普通百姓接收心理和接收能力的“软性”表达:“同期声”被大量运用,生动的场景、鲜活的语言等拉近了报纸和受众间的距离,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互动性和欣赏性。从传播方式和目的来看,民生新闻透过一条条具体的社会新闻,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弘扬真善美,批判假恶丑,以润物细无声的表达效果规范社会道德和价值标准,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因此,作为民生新闻的采编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和实践已经迫在眉睫,对民生新闻改进报道方式和追求品牌效应已是刻不容缓。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题材单调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零碎、孤立、片面反应生活,过于肤浅;个人维权式舆论监督和追求轰动效应的个体求助式情感故事造成媒介职能错位等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
一是内容同质化。在一地新闻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大量定位、风格相似的栏目同时出现,其直接后果就是新闻内容同质化。受众在不同时段的相同民生新闻栏目中,经常能看到内容相近、角度相同、画面类似的报道,这种雷同的报道带来的只能是媒体资源的严重浪费。
二是报道琐碎化。目前,民生新闻的内容很大一部分是来自新闻热线,无论大事小事,都可以成为“民生新闻”。这些微观层面的市井轶事虽然贴近日常生活,节奏快捷迅速,但事件琐碎,内容浮浅,其实是一种“琐闻”传播。这类报道,非但不能提升民生新闻的品位,还会造成观众的视觉疲劳,降低民生新闻的吸引力。另外,浮浅的新闻内容忽视了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只在事件的表象上做文章,抢一时之先,吐一时之快,就事论事,没有进行深入的挖掘和理性的评判,丧失民生新闻的感召力。
三是新闻平庸化。由于栏目众多,同质化严重,必然导致受众分流,于是,一些民生新闻为了吸引观众而极力去迎合低级趣味,致使某些民生新闻产生低俗化倾向。
二、发挥宣传效应最大化的主要做法
为加大民生新闻宣传力度,力求宣传效应最大化,千岛湖传媒中心本着“整合资源、精心策划、有序链接、关注平民”的指导思想,于去年底开始谋划民生新闻宣传新思路,经充分酝酿讨论,结合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工作,形成较为成熟的指导意见,年初正式实施。
1、专人负责。明确一名支部委员也是新闻部副主任具体负责民生新闻宣传策划工作。
2、搭建平台。从年初开始,即在《今日千岛湖》报纸二版推出“系列淳安”栏目,搭起《民生�望台》机关党建品牌创建平台,号召党员记者带头采访、带头挖掘、带头撰稿。
3、推动实施。一月份推出《记录淳安》栏目。重温上年度县内发生的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重要新闻事件。二月份,推出《年味淳安》栏目。九路记者分别走进农户家和普通劳动者群体,刊发9篇系列报道。紧接着推出《人在他乡》栏目,分别反映在外打工、经商、工作、求学等方面的淳安人足迹。“三八”妇女节期间,推出《巾帼淳安》栏目,连续刊发近十位多个领域的淳安籍巾帼楷模事迹。茶季到来时,推出《茶香淳安》栏目,宣传了产茶大户、加工大户、贩销大户、茶叶市场预测及技术人员、采茶工等。清明节期间,推出《忠烈淳安》栏目,选取9位淳安籍或在淳安牺牲的英烈,缅怀他们的事迹,反映他们亲属及其后人的生存状态。五一劳动节前后,与县总工会合作,推出了《敬业淳安》栏目,选取多位各级劳模和标兵典型,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与精神世界。六一儿童节前夕,推出《蓓蕾淳安》栏目,选取11名留守儿童,反应他们的生存状态和期盼,体现各地留守儿童俱乐部运作情况。针对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特别严峻的实际,策划并于毕业季推出《就业淳安》栏目,选定9位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典型事例,用实例演示其求职或创业过程中的波折、坎坷、教训及其经验、感悟。为宣传酷热中的劳动者,记者零距离体验交警 、环卫工、瓜农、厨师、建筑工、城管队员、的哥的姐、公交驾驶员、导游、快递员、停车场收费员、园林工人、农技指导员、福利院托养中心工作人员、运管人员、公路养护工等群体的工作状态,连续推出15期《高温淳安》系列报道。9月份教师节前夕,推出《烛光淳安》栏目,以庆祝教师节,反映我县教育战线闪光点。国庆节来临之际,报纸和千岛湖新闻网同步发出《紧急寻人启事》,寻找淳安籍的、各个年代10月1日出生的、名字叫国庆的人,得到社会的广泛响应,报名者如云。我们从中选取8位有代表性的“故事型”人物,推出《国庆淳安》栏目,连续刊出这批“与国同生”人员对祖国的感叹、感慨和感悟。在紧接着的重阳老人节,我们兵分九路,分别采访了本县的9位百岁老人,作为淳安历史上空前的寿星群,推出《寿星淳安》栏目,介绍他们的百年人生和生活状态。在接近年终时,将推出《感受淳安》栏目,选取10个各具特点的典型家庭,记录他们一年来的感受、变化,以及对来年的期盼。
通过一年的实践,全体一线采编人员与品牌共呼吸,与节点相呼应,与民情相照应,以“全方位、大视角、小切点、真状态”为要求,连续策划、推出了14个系列报道,共计136篇。每个系列编发时都做到开栏配言论,收栏有点评,大大提高了品牌创建的震撼力、影响力。《民生�望台》所开设的各栏目很快呈现“触角面广、自成体系、影响较大”的鲜明特点,使原先较为分散无系统的民生新闻宣传形成“月月有主题、天天有重点、唱好四季歌、连成一条线”的格局,成了读者群热议、评报员热评的热门栏目。
三、推动民生新闻宣传的实践体会
1、在观念上对民生新闻进行再认识。
一是要正确理解“民”之内涵与外延,加大信息量。民生的“民”指的是所有的“人民群众”,而不单纯指社会的最弱势群体。民生新闻的内容既应关注具体的个人的生存状况和际遇,更应该关注群体普遍的生存状况。既可以抨击丑恶现象,暴露社会矛盾,又可以弘扬社会新风,传播科学知识,提倡健康情趣,引导经济生活。有了这样的理念,民生新闻的选题余地就大了,内容也就丰富了,雷同、重复的现象就可得以改善。
二是要正确认识新闻价值,加强新闻遴选环节,内容上要做新闻而不是做琐闻,形式上要通俗但不能庸俗。民生新闻应该严格把关,不能有闻必录。把关的标准就是新闻价值。对只能满足个别人猎奇心理,却没有任何积极意义、借鉴意义、普遍意义的题材要坚决摒弃。通过新闻遴选,提高节目的含金量,提升节目的品位和质量。
三是要正确理解并坚守媒体的角色定位,强化传媒的社会责任意识。媒体要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和冷静的头脑,不赚噱头,不能单纯为曝光而曝光,更不能让新闻单位本身成为解决矛盾纠纷的场所。要努力树立自己的权威,让所发布的民生新闻具有更高的公信力。
2、在宣传中要处理好三种关系。
一是要处理好短、平、快的新闻与深度报道的关系。民生新闻一味追求短、平,快,就会使很多宝贵的新闻素材流失。在信息时代,及时了解更多的新闻信息固然是人们的渴求,但对一个新闻事件的全方位解读和剖析乃至观点的提供,更是绝大多数受众的愿望。尤其是当前民生新闻的一部分受众群文化水平不高,对社会现象的洞察分析能力不足时,就更需要新闻工作者提供大量深度报道,满足他们思想、行动、决策的需要。民生新闻报道应该讲究快慢结合、深浅交错、长短搭配、张弛有度,除了及时报道新闻事件本身外,还应该多探究新闻背后的故事、事件的深远影响和发展趋势,将新闻做深、做透、做强。
二是要处理好投诉与热线之间的关系。很多新闻热线本质上是群众投诉,基本上不具备新闻价值。媒体在挑选新闻热线时,应当把好新闻价值的尺度,挑选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或者是居民个人无法解决、找相关部门又不予解决的问题。现在,有些观众对媒体有一种依赖感,民生新闻热线更是千手观音,不管多小的事,动不动就打热线、找媒体。如果媒体不加遴选就把这些东西送上报端,不仅浪费了传媒资源,更会直接导致传媒影响力的降低。
三是要处理好群众与政府之间的纽带关系。现在,很多民生新闻栏目虽然都有类似“为百姓办事,替政府分忧”的宣传口号,但由于分寸把握不当,实际上,虽为百姓办了事,却未必替政府分了忧。理论上讲,为百姓办事和替政府分忧两者并不矛盾,它是和谐统一的、相辅相成的,在实践中切不可把两者分割开来。
3、在报道前要加强民生新闻策划能力。在当前竞争激烈的传媒之中,新闻策划往往最能体现媒体的创新思维、反映采编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面对目前媒体之间的新闻大战,单靠独家新闻取胜已是越来越困难,因此,新闻策划就成为取胜的关键点。强化新闻策划,是提升民生新闻品质及其影响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民生新闻栏目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新闻策划的价值就在于,通过精心谋划、周密组织,科学地整合新闻资源,满足受众需求,取得非同凡响的传播效果。譬如遇到一些重大节日,我们首先要创新思维,做好前期策划,围绕某一主题进行多层面、多角度的报道,使刊发的内容更能显现出新闻报道的气势与厚重,也能使受众获得更多的收获。
其次就是对于一些热点新闻进行资源整合,根据老百姓的关注度来为受众提炼出精品新闻。这同样需要根据宣传和报道的内容,加强策划,设立一些临时性的新闻专题,形成连续性和专题式的综合性报道,这些常规性的组合和系列报道, 通过采编人员有创意的采写和编排,不但克服了单条社会新闻的琐碎感,从而更好地扩大了社会新闻的传播效果。
4、在保障上要建立一支精干的采编队伍。提升民生新闻的重任是要落在采、编人员身上的。建立一支优秀的队伍,才能保证一档节目的质量。民生新闻的制作者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环境,要能及时识别新闻,并做出准确判断、真实描述、深刻分析,就必须加强学习。当前,民生新闻宣传者有许多都是年轻人,富于朝气、活力与激情,但毕竟没有什么生活经验、社会阅历,难以深刻体察民间疾苦、百姓冷暖,难以从感同身受的角度表达人文关怀,报道中难免功力不足而捉襟见肘。这就要求我们的记者在采写新闻时要学会善于发现新闻,勤于百姓沟通,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要知道什么,学会收集新闻线索。作为一名民生新闻工作者,我们一定要对关乎到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对政策的解读要透彻,才能全方位报道出“贴近百姓,贴近生活”的百姓爱看的民生新闻。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民生新闻宣传面临不少难题,但这毕竟是一个民生新闻无所不在的时代,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实践探索,在未来的发展中,提升栏目品牌价值、塑造公信力、扩大影响力将是民生新闻更高的目标,也是其持续发展的主要道路,民生新闻必将迎来自身的又一个发展高峰,也会朝着“包容,让栏目内容更丰富;思辨,让栏目内容更深刻;慈善,让栏目内容更温暖;融入,让栏目内容更亲民;真实,让栏目内容更专业”的方向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奋战五年,蝶变淳安,为实现“以湖兴县”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3、《新闻战线》,2003年4月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