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部 杨 波
【内容摘要】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照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版面视觉中心的构造效果。
【关键词】 新闻摄影;纪实性;艺术性
在报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在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是报纸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而照片在这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照片的安排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版面的美观程度以及版面视觉中心的构造效果。一张富有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的新闻照片,不仅可以起到活跃版面、提升报纸品味的作用,还能协助报纸实现在报刊林立的新闻出版市场中吸引、打动读者的终极目标。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认为:“一个好的摄影记者,应该把人作为新闻的主体,抓住稍纵即逝的瞬间,拍出第二个人再也拍不到的画面,那才是好照片。”
一、纪实性和艺术性的矛盾与冲突
摄影记者的首要使命是将客观发生的影像记录下来,这个影像是具有新闻价值的,以及真实的。新闻摄影本身的内涵决定了“纪实”的原则排在决定性的首位,在某种情况下,甚至可以放弃技术性的要求。一幅重大突发事件的图片,拍摄技术上有些缺陷,如清晰度不好,甚至有点跑焦,但仍然要刊发,因为事件是重大的不可重复的。这就是纪实性的“宽容度”。但是,一幅偏重艺术性,忽略真实性的新闻图片,却不易被刊用。这是艺术性在新闻摄影的“雷区”。
艺术性和新闻摄影作品的纪实性并非排斥的关系,这在摄影记者和职业图片编辑当中已是共识。但是实际工作中,这样的认识还远没有在媒体从业者中普遍形成,特别是一些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对新闻摄影不够重视的媒体,摄影记者要在新闻摄影作品中充分运用艺术表现的手段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恰如其分、准确地运用艺术表现力也需要摄影记者的业务修养,以及长期的新闻和艺术素质的历练来进行支持。
新闻摄影作品的艺术表现力首先根植于新闻性,新闻性应当是前提,在此基础上才能谈及艺术表现的问题。因为事件有报道价值、新闻具有吸引力和冲击度,才给艺术表现提供了基础。艺术表现服务于和服从于新闻性,在不歪曲新闻事实的限制条件下,摄影者可以考虑采用恰当的艺术表现手法拍摄,从而达到更加良好的视觉效果。笔者认为新闻摄影的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处理关系是:第一,新闻性不可动摇,拍摄时首先考虑纪实;第二,艺术表现起支持作用,水到渠成。决不能因为追求艺术性而歪曲和偏离了真实性原则。实际工作中,有一定新闻摄影资历和经验的摄影者,在新闻摄影作品里往往是很自然地融入了艺术表现力的元素,并非为艺术性表现而表现。 回顾《今日千岛湖》两年来选用在重要版面上的新闻照片,更多关注的是新闻摄影艺术性,而不可动摇的新闻性则排在了次之是值得反思的。
二、纪实性和艺术性两者的统一
新闻摄影纪实性和艺术性的关系,是两者的对立统一。纪实性是原则,占绝对的指导地位,艺术性服从和服务于纪实性。艺术表现要追求但不可强求,不能破坏和歪曲新闻的真实性。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幅真正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一定是纪实性和艺术表现力恰当的、甚至是完美结合,在此时两者是能够实现统一的。
路透社最新的摄影记者守则对新闻照片的真实性提出极严格的规定,其中有一条:“最佳的新闻画面是在照相机不被(被摄对象)察觉的情况下产生的。摄影记者必须尽量避免影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在一些场合可以考虑使用长镜头)。”最佳的新闻图片是不加干涉、不被觉察中拍摄的,这是为了充分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与此同时,也给摄影者运用艺术表现手段带来了一定限制和难度。 摆拍是新闻摄影记者的大忌,但不摆拍画面不生动,没艺术性。但报纸是新闻纸,在特定的环境中,不生动,没艺术性的照片,恰恰是现场新闻发生地的最真实表现,不生动的这幅照片往往就是最好的。
艺术表现的手法除了用光、构图、快门速度和光圈控制等最基本的拍摄技术外,还有拍摄技巧、意图理念等等方面的。如排比、寓意、风趣幽默等等。如何能在纷繁复杂的新闻摄影现场,灵活地加以运用,实现艺术性对纪实性的助推器作用呢?首先要勤于学习,提高自身内在素质。这分为拍摄技术、艺术技艺的熏陶和新闻业务素质的增长3个部分,缺一不成。有的摄影记者从业多年,但对手里的工具――相机,并不能做到精通,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有的对艺术摄影不懂,还轻视,要拍出纪实性和艺术性俱佳的好作品就有困难。到现场无论采访题材,一律采取“机关枪扫射”,狂拍、猛拍,崇尚拍多了总能碰到能发稿的。不合理的拍摄方法不仅加大了对被摄对象和同行记者的干扰,长期业务水平也难以提高。新闻业务是根本,因为好的新闻摄影作品要求有良好的新闻敏感来支持,有敏感的眼光,才能知道切入角度,才能用恰当的艺术性原则和手段加以实现。其次要勤于实践,在工作中增长才干。摄影记者的艺术天分有可能是天生的,但也能在实践中磨练和悟出。摄影实践性特别重要,熟能生巧,一个勤奋的“笨鸟”,不懈努力也能飞上天空。
三、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的区别
长期以来,人们总是把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与摄影的艺术性混为一谈,以至于一提到摄影艺术的虚构、组织、加工等创作手法,都一概被斥为离经叛道,是违背摄影纪实性原则的。这种情况其实并不奇怪。长久以来,我们接触到的只是新闻照片,从新闻的角度来衡量,自然必须是真人、真事、真场景。如果缺少这些新闻要素,也就会大大降低新闻的价值,甚至会起相反的效果。但一幅艺术摄影作品,它所要达到的目的决不是仅限于告诉读者这里发生些什么,而是要以它的典型形象去感染与鼓舞读者,让人们看了引起感情上的共鸣,引起对生活的联想,引起情感上的抒发与慰藉,甚至引起无法言传的内心交流。尤其是艺术中主客观因素的结合,它具有强大的内涵力,它既可以使人肠回百转,抒情移性,又可以使人热情奔放,激励斗志。这就是艺术摄影的特性与它的社会功能。而新闻摄影没有必要硬拉扯到“审美”的层面,恰恰相反,若把“审美”的理论生搬硬套地加在新闻摄影的拍摄和欣赏上,势必束缚了新闻摄影的健康发展。新闻摄影与艺术摄影都是以摄影方式为表现手段的视觉媒介,共同的基本方式构成了两者的共性。但就其各自的本性特征来说,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然而许多人在二者的特性上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他们常常混淆两者根本不同的社会作用和价值取向,以至二者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独特的功能和实现其各自应有的价值,出现了新闻摄影艺术化、艺术摄影新闻化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新闻是事物变动的信息,是社会生活中为人们所需要的、有价值的、刚刚出现或正在出现的事物或事件。它是一种信息,这种信息有极强的时效性,是由整个社会的运动属性所决定的。新闻摄影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一种,其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完整、准确、及时地揭示新闻事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意义,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效果。新闻摄影所以越来越为整个社会重视,成为新闻报道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由于它更能体现新闻的客观性和形象性。在这方面,它明显优于文字、口头传播等新闻报道形式,人们对形象的理解快于对文字和口头传播所限定的间接理解。由现代科技手段创造的摄影,具有快速再现客观的优点,故而新闻摄影又能满足新闻时效性的要求。真实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之一,这是由新闻自身的客观属性决定的,也是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新闻事件是整个客观社会的一部分,反映这种客观的意义价值,是新闻报道的基本任务。摄影是所有新闻传播媒介中最为客观的方式。文字等传播方式都可能存在由于报道人气质、生理及心理条件以及采访的客观条件不同而造成的若干偏差。而摄影的科技客观性,则把这种偏差压缩到最小限度,从而表现出更可信的真实。从新闻的属性看,所有的新闻记者都应该是客观反映现实,而相机与胶片则可充分保证这种客观性,这正是新闻摄影较之其它报道形式更具真实感、更富可信性的原因所在。一幅优秀的新闻照片,它可以忠实的纪录下敌人的暴行,令人看了发指;或者是看到白求恩大夫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为伤员治疗的真实场景,使读者对白求恩产生了崇敬之情。以至于这些照片常看常新,每次看后都有着不同的感受。
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发展,社会生活将起很大的变化,摄影已成为人们精神上生活上不可缺少的必需品,时代的进化,将赋予它发展更多的社会功能。而新闻摄影纪实性和艺术性也会分别在其本身所涉及的领域内,去完成历史与社会赋予它的使命,而不会再令他的读者或受众感到迷茫与迷惑。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人民大众的需要。
【参考文献】
1、人民摄影第32期
2、《中国记者》,2012年第4期
3、网络有关资料
走向全媒体——千岛湖传媒中心十年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