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乡镇在线 > 中洲镇 > 最新动态
《“三认”,我们在行动》系列报道之15 小山村里有位红军遗孀
发布时间:2014-04-18

记者   宋小鸿

  4月10日,记者乘中巴车去中洲镇樟村采访一位老红军的遗孀,巧遇来镇里办事的樟村小学的余校长,他热情地请我搭他的顺风车。行驶了20多里康庄道,才拐进了目的地。

  这是一个非常优美的小乡村。我要采访的对象,就住在学校对面一幢低矮的两层小楼内。这虽然是一幢3居室的小楼房,其实很小,不足50个平方,进门右边一间是老太太的卧室,房间里放着一只21�的彩电,算是这个家中唯一的现代化家俱。

  老太太看到记者来,露出满面的笑容,还一个劲的夸,现在的政府真的好。老太太的方言我顶多能听懂一半,她的大儿子就用半生的普通话做“翻译”。

  老太太叫吴莲桂,今年86岁,有严重的腿疾,走路很不方便。比她大18岁的老公叫余来田,是一名老红军。大概是1936年,或者是1937年,她丈夫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来就跟着部队行军打仗,也不知是哪次战斗中,他投诚当了红军。他是1949年全国解放后退伍回家的,以后就一直在家务农,直到1975年74岁的时候去逝。

  丈夫和老太太以前住在几百米高的山上的一个自然村。他们一共生育了5个子女,3个女儿都出嫁了,两个儿子因为家中条件太差,难以娶到媳妇。小儿子到40多岁时,才在外面打工的地方经人介绍娶了个贵州媳妇。结婚后生了一个儿子,也许是嫌人家太苦了吧,在儿子4岁时,她就离家一个人回贵州去了。现在小儿子一个人在外地打工,只有58岁至今未婚的大儿子在家服侍老太太和7岁的侄子。

  他们现在住的房子以前是一个木检站,以6000元的价格买下来的。 因为以前住在山上,移下来后,田地都在原地方,做活很不方便,现在的村中没有什么土地。加上在照顾一老一小,大儿子基本上也不能出去赚钱,身体也不好。现在祖孙三代的生活来源,主要是老太太的一级残疾人生活保障金,每个月有330多块和基础养老金一个月150块。还有就是小儿子打工一年不多的一些结余和三个女儿一些零碎的接济。她说,幸亏政府好,每个月给我发生活费,过年村里干部也给几百块钱(春风行动慰问金),要不这日子无法过下去了。现在最难的是年级大了,毛病多了,一些慢性病要常年吃药,门诊报的也不多,去年光吃药就化了4000多块。现在有病也不敢去看,能拖就拖,哎……说到这里,老人不由叹了口气。 
 

编辑王建才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