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岛湖新闻网记者 方俊勇 文/摄
村庄简介:经门村,位于汾口镇地域中心位置,零距离挨着千汾线,全村共262户812人。虽然自然资源不足,但是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该村的各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目前,该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庄卫生状况持续改善,新农村建设的诸多成果惠及全村百姓。
春风越吹越细,空气中已渐渐有了夏日的炎热气息。走进经门村,在小巷中走了一会了,该村书记郑苏军很快赶了过来。“欢迎来到经门村,让我来介绍下村里的基本情况吧。”握住记者的手,郑苏军热情地说。
郑苏军告诉记者,经门村是一个自然资源比较贫乏的村。“我们村的田地比较少,如果平均到每个人身上,也就2分左右。由于地域原因,山林也不多。前几年,我们村因为建公路等原因被征了地,土地和山林资源就更加少了。”
和其他村庄相比,经门村的一大亮点就是村集体经济较好,村里的资产通过各种方式实现了保值和增值。郑苏军表示,该村的集体经济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村里的茶园、杨梅林等,另一部分是房屋的出租。
“村里有茶园十几亩,都是出租给本村百姓的。还有杨梅林,也有五六十亩出租了,每年有几千元收益。”
“前几年,我们村里根据移民补助政策,利用配套资金建设了9套房。这些房子都是120平米的,其中以30万的价格出让了6套,留下3套自用。留下的3套,分别用于便民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和村办公室。除了套房外,我们在村口还有240平米的店面,现在用于出租,每年收益在6万元左右。”
“我们自己也算了一笔账,全村所有资产通过出租等方式,一共有二三十万左右的收益。这笔收入对我们来说是稳定的,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村庄建设的资金难题。”
…………
说起村里的集体资产盘活,郑苏军话语滔滔不绝。
由于村里拥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该村的许多大项目建设也有了保障。在村中间的一个角落,记者就看到十几个村民正忙着建房。村民说,这房子是村里的集体房。
“这里原来的老房子是村里的集体房,前几年由于来料加工没有场地,就利用了起来。可是毕竟年久了,房子不但阴暗,而且不是很安全。考虑到这个现状,我们今年把老房子拆掉了,打算在原址新建一幢占地面积一百四五十平米大小、六层高的房子。等这个房子建好了,不但可以方便村民创业,增强村庄的自我造血功能,而且村集体资产又增值了。”郑苏军说。
郑苏军表示,村里有3个来料加工经纪人,分别是套笔、竹裤架制作和串珍珠。等到大楼建好,来料加工的环境就更好了。
村里集体有收入,许多事情都好办。目前,该村打算在村口建设一个室外活动场。按照村民的话:“现在村里跳舞的人越来越多了,但是场地却没有。”为此,该村已经把建设一个活动场的计划上报,希望争取3亩的建设用地。
在村庄里走动时,记者还在村委楼下发现一块名为“汾口镇经门村公益捐款名单”的牌子。这块牌子上,有很多人的名字,后面附带了捐款的数目。一问之下才知道,这是2012年时村里公墓建设的捐款。“这个新型生态公墓,一共有50席,当时花费10万元。其中镇里补助1万,镇里捐款6万元,村里认捐了3万元。”郑苏军说,这个公墓当年就建好投入使用了,许多乡镇干部和村民踊跃捐款的事一直让人感动。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叶青 范小青
三农政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