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牛瑞鹏 通讯员 王丽萍
夏日炎炎,里商乡洞坑口村家纺加工点里,机器声与爽朗的笑声、说话声合成了一曲动听的交响乐,这里就是解巧仙办的服装加工点。
解巧仙今年54岁,她的丈夫去世已十几年,儿子又是智力精神双重残疾,父亲今年82岁。为了更好地照顾家里的小孩和老人,去年,在乡妇联的撮合下,解巧仙在自己家里干起了老本行,办起了服装来料加工点。在乡里的帮助下,这个服装来料加工点慢慢走上正轨,发展得越来越好。
走进加工点,只见十几台家纺机器整齐地排列着,每台机器都有妇女在操作。提起来料加工点的运转情况,加工从业者余有琴开心地说道:“现在一天加工儿童装能赚100多元,可以补贴家用,在家门口照顾家庭和赚钱两不误。”现在,解巧仙的服装来料加工点年产值达到三、四十万,成了附近村民致富的“根据地”。
“我是去年师傅办加工点的时候,才开始跟着师傅学加工技能的,她是一位好师傅,刚开始我加工的产品,都得返工,但师傅她毫无怨言,手把手地传授基本技能和技巧。她还是一位好老板,一开始每个月发给我们1000元的工资,等我们熟练后,才按劳计酬,舍得吃亏。”解学英佩服地说道。现在,像解学英这样在这个服装来料加工点工作的已有将近三十人。
临近中午,桐庐厂家的老板把一车家纺加工材料送到了解巧仙家门口。“巧仙严把产品质量关,我们很放心,有货都会优先考虑发到这个点,她是一个非常诚实可靠的合作伙伴。”今年年初,解巧仙想增添5台机器,里商乡妇联就着手帮巧仙找卖家,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卖家,对方却提出要十台起购。“按照加工场地的发展需求,购买十台根本没场地安置。”解巧仙为此犯了难,这时,里商乡妇联发动喜欢在家缝缝补补的农家妇女,让她们分摊购买五台机器,顺利帮解巧仙解决了问题。
“今年,在乡政府的帮助下,新增的5台机器已经到位运转,但是想学的人还有很多,我在琢磨着把茶叶加工房清理下,用来安置机器加工产品,让更多的村民有机会到这里致富赚钱。” 谈到未来的发展,解巧仙对记者说。
编辑王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