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塘村距姜家三公里,坐落在康塘坞,环境清幽,历史悠久,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曾在这里讲学会文,并作《百琴楼歌》、《三瑞堂志》,使该村求学兴文之风源远流长。这个村有一项与读书相关的民间艺术活动――康塘旱船,一直流传至今。
相传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到康塘访友,但见山峰峻奇,木石鹿豕,很是壮观,但美中不足的是缺少山泉甘霖。文曲星下凡的朱老夫子想,为何不求圣水观音相助,让这里变得山青水秀,山水钟灵。于是朱老老夫子双目微闭,念念有词,把自己的意念传递给了远在南海的观音圣僧。不多时,手持净瓶的观音圣僧腾云驾雾,来到康塘,高高地洒下观音圣水。顿时康塘村甘雨淋漓,山泉飞湍。朱老夫子也朱笔一挥,广开一池,有二十多亩。等池水涨满,甘雨方停,池水碧悠悠,清灵灵,池边百草环翠,百卉并举,朱夫子起名为“环翠池”,池水为村里带来了灵气四溢。那年池中有莲子大如灯盏,菱角大如枕头,池边的毛竹一节到梢,这都是池水的灵气所致。朱熹置画舫于池,与文人学子与玩水之中吟诗作对,也格外灵感流畅。所以凡上此船者则会变得更加勤奋好学,聪慧过人,当年就有朱熹在画舫上授学的洪氏三子同榜及第。于是村人竞相登舫以求灵气,兴读书之风。后来朱熹离去,池水慢慢沽涸,画舫也渐渐腐朽。村里人就以竹、纸糊旱船,每逢元宵,在环翠池遗址舞旱船求灵,鼓励读书人,以表达里人迎灵送瑞的美好愿望。民国以后,以彩绫代纸糊船,装饰更为华丽,配乐以舞,使舞旱船的习俗流传至今。
康塘旱船的道具主要有船和桨组成,船的骨架由毛竹剖篾编制与铁丝捆扎而成,总体似船形,并在船身扎起四根小柱子,撑起船篷,船篷有方有园,可以尽情发挥。整个船体用鲜艳的绸缎面料搭配装饰,面料边缘饰以挂苏。船头船尾上面用不同色彩的扎花布各扎一朵荷花扣上,以达到整体美观。总之,还可进行更为精细的装饰,以美为准。船桨有桨板、桨杆、桨柄三部分组成,以精巧为宜。服装男女各异,民族风格,江南特色,颜色可以自由搭配,以鲜艳、谐调为准。其中男为马裤,女为长裤,整套服装尺寸因人而异,以量体裁衣为准。
康塘旱船的表演阵势可大可小,船只可多可少,视表演场地和活动需要而定,表演人员一般一船两人,男女各一,6条旱船以上组成表演队时,前面一人撑旗作航标以指示全队舞蹈动作的整齐。旱船队一般有9条旱船组成豪华的彩色方阵,每条旱船可以装饰各异,色彩艳丽,越有特色和乡土气息越好。参演者一般有9名女子扮作水乡姑娘扶船荡漾,轻波泛舟,9名男子扮作艄工划开大桨,推波助澜。还有一男子在前面撑旗作航标以指示全队舞蹈。主要的表演阵势有:迎风启航、轻波荡漾、渔舟欢歌、穿荷采菱(灵)、画舫诗情、长风破浪、披云追月、衣锦还乡。表演的特征主要是鲜艳热烈、清秀典雅、气势博大,能充分体现乡土人情和喜庆色彩。表演的节奏过去,以当地流传的《百琴楼歌》曲为主,现已失传。民国以后,已没有固定的表演曲目,一般配以民族音乐都可以。
康塘旱船自宋代开始,承前启后,代代相传,并成为当地喜庆活动中的一个主要项目。旱船的制作实现了由纸糊到布饰的转变,并饰以珠苏,日益华美靓丽。舞蹈由简单的求灵向表达祈祷、喜庆的有着多种阵势的配乐舞蹈。形成了男女对舞、多船共舞的鲜亮、恢宏、秀色、大气的大型民间舞蹈活动。今日舞旱船,既象征人们求知求美的心愿,又表达欢唱渔歌,庆祝丰收的喜悦。
汪永明
政策文件
更多>>友情链接
千岛湖狮城博物馆
1959年,为了建造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县和遂安县两座千年古城狮城和贺城,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
千岛湖龙川湾景区
景区位于千岛湖西南湖区,距千岛湖镇42公里。整个景区面积约2.31平方公里,大小岛屿环绕错落,港汊曲折迂回,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龙川胜景,是千岛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