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狮是一种以狮子头作道具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它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遂安县狮城一带。千岛湖形成以后,它随着狮城绝大多数居民迁居姜家,这项活动又在姜家流传下来。
古时的遂安狮城一带,百里平川,水郁地肥,是一块富庶之地,到明末清初那战乱的年代,又有各方势力竞相掠夺,使当地百姓遭殃,有的被迫流离失所,远走他乡。离乡的人孤苦伶仃,精神恍惚,失去了往日的依靠,只得靠乞讨为生。狮子是百兽之王,也是狮城人心目中的神,为了给空虚的心里寻找一些精神依托,他们就用木头雕刻一个狮子头来相伴自己,并把狮子嘴巴上下腭分隔,双手各握上下腭往中间搭,可以拍打出“哒、哒、哒”的悦耳响声,这样他们空闲时就可以搭搭狮子头玩乐。慢慢地,他们“狮”不离手,走到哪搭到哪,人们听到狮子头的“哒哒”声,就知道是狮城讨饭子来了,有的东家不讨也会施舍给他们一些吃的用的。有时,他们就一边搭狮子,一边给东家说几句好话,东家一高兴就将好东西施舍给他们。这样,狮子头使他们乞讨时再也不用总是吆喝了,还对他们乞讨有帮助,使他们对搭狮子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动荡过后,这些人又陆续返乡,过上了安定的日子。空闲时,经常想起在最困难时陪伴自己的狮子头。于是就找来更好的木料,把狮子头做得更精细,搭出的声音更结实悦耳。平时放在家里用于镇邪消灾,节日时用它来打节拍娱乐,可以给讲顺口溜的人打节拍,可以给朗诵诗词的人打节拍,也可以给唱小戏的人打节拍,后来又发展到自演自拍,这样以后,便慢慢演变成一种独立的人称“响狮”的民间艺术活动。
最初,表演者边以狮头打节板,边口诵表示自己祈求平安、祈祷祝福心愿的顺口溜。用狮子头打节板的声音既厚重威武,又响亮悦耳。后来,人们编出了适宜各种场合和活动的各类顺口溜,用狮子头来打节板表演。使各类红白喜事、开张、营建时,人们就竞相请他们送去利喜和祝愿的话以讨取吉利,表演者也会从中获取响头(红包),成为盛极一时的民间艺术活动。
解放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和人们思想的解放,这种活动才慢慢少见。
响狮用樟树雕刻,分一上一下,两部分组成,整个形状如狮子头,可以按照需要雕刻得精细或简陋,狮头按表演的需要可大可小。要想搭出的声音好听,主要是内部要雕空,上下腭要吻合密缝,这样搭出的声音才会响亮。表演时以一手拿上一手拿下,上下搭响,打响节拍。
表演形式多种多样,表演人员可多可少,多则数十人,少则1人。也可老少搭配,就是老者持相对大一点的狮子头,小者持小一点的狮子头,大、小狮子头搭出的声音是不一样的,两者配合表演,可以打出很多轻重变化的节奏,有其独特的打击乐艺术魅力。最简单的表演就是一人双手持响狮头,狮子头脑后盖一块红布至双手手臂,表演者边用狮头打节拍,边说利市话。利喜话有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情况编写。在喜事嫁娶、建房、开张开业等中表演,最简单的如:“狮子归屋,发财发福,狮子归厅,发财发人丁”、“你家里运气要大来,日日出门发大财”等。另一种表演形式是:表演者双手持狮头过人头(即在人头前),躬身,用一块红布或青布从狮头脑后盖住表演者全身,狮头后用苎麻扎成数缕狮棕,用红布时狮棕染成金黄色,用青布时狮棕就用苎麻本色。表演时边用狮头打节拍、边大声讲利喜话,有单人,也有双人组合,双人组合时,一人扮狮打节拍,一人持铜锣边敲锣边说利喜话。在喜事中表演时狮头后用红布,持锣人用大铜锣,表演者如果是上门讨钱粮时用青布,持锣人用小面锣。大小人组合时,前面大人扮作大狮子,后面小人扮成小狮子一同表演。
汪永明
政策文件
更多>>友情链接
千岛湖狮城博物馆
1959年,为了建造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县和遂安县两座千年古城狮城和贺城,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
千岛湖龙川湾景区
景区位于千岛湖西南湖区,距千岛湖镇42公里。整个景区面积约2.31平方公里,大小岛屿环绕错落,港汊曲折迂回,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龙川胜景,是千岛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