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里有木匠、竹匠等各种手艺人,或叫工匠,或叫师傅。在过去的姜家木旺村,有一群与众不同的师傅,叫谱匠。所谓谱匠,就是印制宗谱的工匠,也就是雕版印刷师。谱匠与其他师傅有所不同,需要以较好的文化功底为基础,然后学会书、画、雕、印等主要技术,综合起来就是雕版印刷术。木旺村里的谱匠传承了我国古老的雕版印刷技术和民间印刷文化。
木旺村位于姜家镇驻地以北五公里的姜公山南麓,濒郁溪而居。据该村《唐氏宗谱》记载,此村在北宋宣和年间,就有唐氏先祖徙居此地,繁衍生息,历史悠久。这里文风甚浓,代有读书为官、为夫子、为商人的,清代早期,还曾出过一位天官。有的读书人就学习雕版印刷手艺。据村中老人回忆,他们的先祖在明代中叶,有在扬州做土货生意的,见那里印刷业非常繁荣,喜欢写写画画的他们就随扬州人学起雕版印刷手艺来。后来,有的人留在扬州从事印刷行业,回家的就把雕版印刷技术带到了木旺村。因为,在农村没有多少书好印,聪明的木旺人就把这项技术专门用于印制各村必需的宗谱上面。而且,一套班子,上门服务,成了古代淳安、遂安、开化一带的流动印刷厂,于是就有了远近闻名的木旺谱匠。
木旺村现在还保存有很多雕刀、雕版模板和许多木质活字、印模以及其他印刷工具,从中可知他们较高的印刷水平及其工艺程度。木旺谱匠是一个分工协作的小集体,非常专业,由五到八人组成。一般都有一个文化较高,各项技术都非常全面的掌门人,其他人员虽有分工,但也一专多能,这样才能做到配合默契。其中的掌门人有的都是秀才出身,对宗谱的编写很有造诣,能为各修印宗谱的家族提出很多参考,古文校阅、里居图画、人物画、毛笔字、尤其是写反字等,都是行家里手。他们中有一固定的雕匠,雕刻各类固定的字画雕版和大量单体活字,有的雕匠也会写字和画画。另有小师傅、伙计、学徒、帮工等成员,做排版、印刷、装订等工作。
木旺谱匠的主要技术是:按照宗谱原稿,对一般文字页面,均采用活字排版印刷。对一些比较固定的图案或页面,如里居图、八景图、人像、墨迹等,采用雕版印刷。雕版就是用纹质细密坚韧的木材如乌桕木等,锯成一块块木板,把要印的字或图案写或画在竹纸上,反贴在木板上,再根据字、画,雕刻成阳文,使每个字或图案的笔划突出在板上,木板雕好以后,就可以印书了。印书的时候,先用一把刷子蘸了墨,在雕好的板上刷一下,接着,用白纸覆在板上,另外拿一把干净的刷子在纸背上轻轻刷一下,把纸拿下来,一页书就印好了。一页一页印好以后,装订成册,一本书也就成功了。这种印刷方法,是在木板上雕好字或图案再印的,所以大家称它为“雕版印刷”。
木旺村的谱匠都是流动作业的。当某个村庄的某姓氏宗族需要印制宗谱,就会派人到木旺村来邀请谱匠师傅。请谱匠师傅是一件大事,一般都有德高望重的人为代表,上门邀请。谱匠师傅上门,得由该族有功名的人和族长出面,亲自接待。谱匠师傅进村,吃住都在该族祠堂,印制宗谱的所有工艺和程序也都在祠堂里完成。一套宗谱视其内容的多少,一般都要一至两年才能完成。这个村完工了,又到下一个村去继续,终年以印制宗谱为生。远近有文人墨客结集刊刻的,也会找他们,如历次刊刻的《瀛山书院志》等,均出自他们的手艺,为当地的文化传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唐彦湘是最后一代木旺谱匠的掌门人,私塾出身,写得一手功力深厚的毛笔字,特别会写反字,曾在狮城开过刻字店,写、画、刻功都很拿手。另有主要师傅姜明诚、唐宝森、唐征泰、章水金等,他们最后一次印制宗谱是1951到52年,印刻庄口村《汪氏宗谱》。
刘明明
政策文件
更多>>友情链接
千岛湖狮城博物馆
1959年,为了建造新安江水电站,淳安县和遂安县两座千年古城狮城和贺城,悄然沉入了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
千岛湖龙川湾景区
景区位于千岛湖西南湖区,距千岛湖镇42公里。整个景区面积约2.31平方公里,大小岛屿环绕错落,港汊曲折迂回,形成了“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龙川胜景,是千岛湖中唯一的湖泊型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