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概况
双溪村位于国家五A级景区―千岛湖西南湖区,是全国最美公路、环千岛湖北线―千汾线上的一处古村落,也是姜家风情小镇中心镇之一。距离千岛湖镇42公里、姜家镇10公里,有县道郑鸠线贯村而过。
双溪村由原双溪、石塘、软石塘、3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有5个自然村,土地总面积达17612亩,共有22个村民小组,农户559户,总人口1659人。双溪村借助中心村建设契机,成功打造农民集中居住区、商贸服务街区、公共服务功能区、绿色景观休闲区、特色产业园区等五大区块。
双溪村(也称双溪口)以汪姓人口居多,汪氏祖先瑾公于北宋开宝丙子(公元976年)春由婺源环珠徙居遂安龙溪(今双溪),至今已有1039年历史。在清代至民国时期,属原遂安县十七都龙泉乡,为乡镇府驻地。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村组织多次变动。1949年-1957年石塘、软石塘、双溪为双溪村属遂安县龙泉乡(1952年改为双溪乡);1960年属东亭公社双溪管理区;1961年属双溪公社,为公社驻地;1965年属姜家公社;1981年7月属双溪公社(同年9月更名为龙泉公社);1984年为石塘、双溪、软石塘属龙泉乡,1992年并入姜家镇;2007年9月由原双溪、石塘、软石塘3个行政村合并为现在的双溪村,村两委驻双溪自然村,2011年成立双溪村党总支部,目前共有正式党员79名。
文化礼堂
双溪村文化礼堂建设包括礼堂、讲堂、“三和礼堂”文化展示厅及五廊建设,投入资金30余万元。其中礼堂、讲堂、“三和礼堂”文化展示厅设置在村委楼,占地260、50、200平米,是婚丧礼仪、文艺演出、思想教育等重要场所;五廊位于礼堂南边,环立“三和”绿色休闲公园西侧,,陈列展示村史乡风,与恬静优美的公园相得益彰。
双溪村文化礼堂建设按照“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融入了当地的乡情特色。一是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村委办公大楼,把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内容溶入其中。农家书屋、道德讲堂、大讲堂、会议室一应俱全,节省了大量建设资金。二是健全管理队伍:留守儿童辅导员、政策宣讲员、文化管理员。三是培养文艺骨干队伍:竹马队、腰鼓舞队、舞龙队、健身操队、扇子舞队。四是村情乡风展示:村情村史廊、成就廊、励志廊、艺术廊,民风廊。今后以文化礼堂为依托,开展各种民俗活动、传统礼仪、乡风评议等活动,有利于进一步夯实文化礼堂的群众基础,实现文化礼堂的常态化、接地气的运作。同时,通过文化礼堂,让广大少年儿童在浓浓的年味中学习、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双溪村文化礼堂将成为弘扬主流价值、传承村庄文明、提升农民素质的农村精神家园。
礼堂建成以来,依托文化礼堂、文化休闲广场等文化阵地建设,双溪村积极成功开展“3•8”妇女节文体活动、老年人运动会,倡导健康绿色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重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多次开展留守儿童培训班,集中学习、提升才艺;注重村民文化水平和道德素质提升,开展油茶栽培、水果种植、电子商务等知识讲座,以及环境保护、尊老爱幼等思想教育课堂。
乡风民俗
双溪村有上千年人居历史,历来日以农桑为务,又一心业儒为进去之机,耕读传家,风纯俗美。南宋初年,户部尚书授公以老疾辞,于村中创建龙溪书院,授业养老,教养兼备,人文传延,族人信守“诚实以启人之我信,恭己以取人之敬我,容忍以远人之恨我,奋发以破人之量我,励操以去人之污我,洞澈以解人疑我”,所谓佳山丽水育俊颜,文人墨客聚龙溪。
经济特色
全村土地总面积17612亩,其中:村庄建成区213.45亩,耕地607亩,园地2194亩,林地1506亩(其中生态公益林6642亩),森林覆盖率达97.8%。村民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以种植稻谷、玉米、黄豆、小麦、蕃薯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始,改种蚕桑等主要经济作物。现有蚕桑、茶叶和近几年来新兴的来料加工等主要经济来源,2014年全村农村经济总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10558元。
乡村旅游
双溪村是浙江省省级中心村培育村,以“美丽双溪、和谐家园”新农村建设为总体目标,建成绿色景观休闲区、特色产业园区等五大区块建设,集休闲旅游、商贸服务为一体。其中,村内招商引进的小标精品水果园区以体验式采摘为核心,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为双溪村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公共交通
双溪村南毗千汾线,可乘坐千汾班车抵达,全天通车,共12个班次,车程计35分钟。另县道郑鸠线贯双溪自然村而过,与梓桐镇往返便利。
联系电话
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汪红球13588339538;
村会计:汪金华 15925679559;
村级文化员:汪笑芳 18858299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