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概况
文昌村地处淳安县东部,隶属文昌镇,新安江库区移民村,村连千岛湖水库,浪洞源和王家源两溪流在村内交汇后注入千岛湖,全村山多地少,山势延绵、植被茂盛、沟谷众多、涧幽源深;距离千岛湖镇22公里,离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
文昌村原有人口1173人,现有35个姓氏,以何姓居多,常住户数540户,共有人口总数1748人。全村现有村民小组13个,共540户,1768人,总劳动力共计1056人,其中外出打工人数286人。
文昌何氏先祖自东晋迁居本村以来有17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村级组织多次发生变动:1959年新安江水库蓄水,原文昌老村庄全淹,全村后靠依山而新建。2007年行政村规模调整与花屋、横坑、浓坑坞合并组成新文昌村。2014年村经济总收入达24493万元,人均收入12578元,是淳安县首批小康村和文明村,曾获杭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先进党支部等多种荣誉。
文化礼堂
文昌村文化礼堂建设包括礼堂、讲堂、何氏历史文献室及五廊建设,投入资金50余万元。其中礼堂、村史廊、励志廊及成就廊等设在近1000平方米的村大会堂内;民风廊、艺术廊、何氏历史文献室设在1000平方米的何氏宗祠内。何氏宗祠是淳东唯一一座尚存的千年古祠,是村民祭祖、重大节日演戏、元宵舞龙灯、“何大王出巡”仪式等重要的文化活动场所;道德讲堂、农家书屋等设在村办公大楼内。
文化礼堂建设立足文昌村的史情、实情,以浓厚的民俗文化为着手点,挖掘本土文化,提升村民素养,使文化礼堂植根于乡土。重点突出文昌特色文化品位,深挖厚重历史底蕴,做足何氏历史文化品牌,使文昌的“两堂五廊”倍增光彩,同时结合高铁站点建设、把文昌的历史文化、本土风情文化、文昌山水文化进行深入融合,开发乡村旅游,开启开放大气、文明幸福的新征程。
开展思想理论和形势政策宣讲12次,组织农技培训、邮政储蓄理财知识讲座、茶叶炒制培训、交通安全教育等知识讲座、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和法律咨询等活动6次,开展新人结婚礼仪活动和茶道礼仪表演等活动13场,举办广场舞、飞镖、双扣等文体活动8次。
乡风民俗
文昌村自东晋以来,有着1700余年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御赐:“一门登两第,百里足三元”的进士村;有御赐金联:“子拜丹墀亲未老,叔登金榜侄同年”的进士村;从汉朝至大清,登进士金榜有30余人,历朝中御封府尹县臣等职官达106人,皇帝亲赐“文人辈出 氏族蕃昌”牌匾如“坤德留芳”等有百余块;历朝历代文昌村建造了很多亭、台、楼、阁、祠、牌坊等历史文化建筑,其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古新安文化的特点,如著名的何氏宗祠规模宏伟,其匾额由民国时期任国防部长的何应钦题写,祠内有历代皇帝御赐的直匾多达7块,这在我省乃至全国也不多见。1939年,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主任的周恩来因宣传抗日途径文昌时曾参观何氏宗祠,对颇具特色的祠堂大为赞叹,并嘱咐乡长加以修缮。1959年新安江水库建成时,状元坊、兄弟大夫坊、父子进士坊、御书楼、望云轩、八角亭、孚惠庙、郡马府第等许多著名的古建筑群被淹,唯何氏宗祠因其地势较高而幸免于没,2003年被列为县文保候选单位,2011年列入县农村历史建筑修缮计划,得到修缮,2012年恢复了部分牌匾、对联,并先后成功举办了民俗文化节和《文昌何氏家谱》圆谱大会。2013年又开展了文化礼堂建设。将众多文昌历史人文汇萃于何氏宗祠,与高铁站融为一体,很好地展示历史文化名村的特色,也是对淳安“文献之邦”的有力宣传。
民俗文化独树一帜,每逢重大节日,何氏宗祠内将举办盛大的村民祭祖、做戏、元宵舞龙灯、何大王抬巡仪式、百家宴等民俗文化活动。
经济特色
全村山林面积23103亩,耕地面积817亩,水田面积682亩,旱地面积135亩。2014年粮食播种面积1358亩,粮食总产量388吨,茶叶面积818亩,产量18吨;蚕桑面积22亩,饲养蚕籽18张,产量0.8吨。
乡村旅游
2014年杭黄高金铁站正式开建,文昌村将依托高铁优势,边摸索边逐步开发何氏宗祠历史文化游、文昌古村落寻根游、沿美丽湖岸线休闲游、二大溪流源头生态游、浪岭古银杏群健身游、五座高山峰顶探险游等6条精品乡村旅游线路建设。
公共交通
系淳安县交通条件最好的村庄,也是我县的交通枢纽。杭黄高铁千岛湖站座落在村北,05省道和昌文公路贯穿其中,村庄道路与康庄公路相联成网。
联系电话
村支部书记:何金福13906819840;
村委会主任:何樟民:15068852028;
村会计:祝早芳13968118523;
村级文化员:何锦燕13738091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