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
他,从繁华的大都市来到了边远的小山村,以一名市级机关优秀干部的身份被派驻到淳安县金峰乡蒋岭上村担任第一书记。到任不满一年,他用自己真诚的胸怀、辛勤的汗水,使昔日的后进村发生了根本变化。蒋岭上村村民只要讲起杭州来的应满红书记,无不翘起大拇指由衷地称赞――
为民好书记来到小山村
――记金峰乡蒋岭上村第一书记应满红
记者 义永华
“应书记真的是个好干部,看得起我们农民。”“应书记一心为民,对老百姓很体贴。” “应书记太勤快了,像农民一样满村满山跑。”“应书记一碗水端平,说话让人服气。”“应书记就像焦裕禄一样,是个好书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备受当地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应书记”,是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应满红。他作为市级机关优秀干部,被派驻到淳安县金峰乡蒋岭上村任第一书记。2015年1月到任以来,在一个不起眼的小山村里,他虽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壮举,但点点滴滴却感人至深;虽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但一言一行却令人难以忘怀。
租农房定居小山村
“村书记嘛,就应该住在村里”
一张床、一套桌椅,桌子上放着《点赞千名好书记》、《“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学习读本》、《修好这颗心》等书籍,还有一盒消痛贴膏,这就是应满红在村里的“家”。上任后,谁也没想到,他自掏腰包,在农户家里租了一间闲置农房“定居”下来。
其实,没到村里任职前,应满红和其他人的想法一样,“挂职”锻炼在村里任第一书记,工作再怎么忙,总不会把自己全部的时间占用。谁知在真正了解村里情况后,应满红改变了原来的想法,一心扎根在此,经常为了工作吃住在村里,早晨起来还和村民到田间地头一起劳作,成了蒋岭上村一名新“村民”。
不到半年,他对村里每家每户的情况都很了解,每个人都能叫出名字。“村里哪家有困难,最早出现的就是应书记,他已经是我们本村人了,甚至有的情况比村里人还了解。”村会计方建民说,每月25日党员活动,应满红都是一次不漏地参加,跟大家一样扛锄头修路、挥镰刀割草。
如此接地气的城里干部,让当地村民心里着实欢喜、敬佩。但是让村民们想不到的是,应满红不仅自己在村里定居下来,还在千岛湖镇租了屋子,把儿子接到淳安来读书,让老婆辞去杭州的工作,照顾在淳安的家。这一举动让杭州的亲朋好友很不理解,认为他太傻了。“人家是千方百计想把孩子弄到杭州读书,你倒好,把自己的小孩放到小县城去读书,脑子是不是搭牢了。”
“小孩还小,父母老了身体也不好。我顾着蒋岭上村的事,也顾不了杭州的家。把家搬到千岛湖,这样可以让我更安心地工作。村书记嘛,本来就应该住在村里。”面对亲朋好友的责备,应满红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劝说妻儿到淳安来“安家”。在他看来,举家搬到淳安来,只是他作为一名“村干部”理所应当的事。
“当时,他跟家人商量的时候,说实话我也考虑了很久,毕竟我在杭州有工作,有熟悉的生活圈,小孩转学得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应满红的妻子季燕说。但看到丈夫工作那么辛苦,特别是看到去蒋岭上村那弯弯绕绕的山路,她总是担惊受怕,也不想让丈夫在工作上分心。而自己一人在杭州一边上班一边带小孩,也确实没法兼顾,心想,到了淳安距离近些,丈夫应该能经常回家看看儿子,辅导一下学习。
本以为在千岛湖,一家就能团聚了,家里收入少点就少点。然而这一切只是季燕的美好想象。在淳安的家里,双休日、节假日根本看不到丈夫回家。9月份母子俩刚来淳安,人生地不熟的,而9月3日到5日正好全国放假。季燕想,这三天假期,丈夫肯定会陪着我们,逛逛千岛湖镇,熟悉熟悉环境,没想到他却还是在村里忙这忙那。
“3号、4号应书记都泡在村里,忙着收购山核桃的事情,有一个下午还陪着我忙招商引资的事情。后面他跟我说,小孩不听话,要请假回千岛湖镇一趟。”事后金峰乡党委委员徐娟芳回忆说,放假前,乡里、村里干部都劝他回千岛湖陪陪老婆孩子,毕竟母子刚到人生地不熟的。但应书记当时根本不听劝,因为他放心不下村里的事情。
“那次我真的是有点生气了,刚来千岛湖没两天,什么都不熟悉,连路都找不到,说好陪我们的,早上5点钟却不见他身影。那时感觉很无助很委屈,说他‘你这个骗子,把我们骗过来就不管了’。”其实不止是那次没管过母子俩,至今应满红仍然没有陪妻儿好好逛过县城,更别说游千岛湖。儿子应辰霈说:“在千岛湖,我就只去过蒋岭上,其他地方爸爸都没带我去玩过。”
听信丈夫的承诺,蚂蚁搬家式、燕子衔窝般地来回十几次,把杭州的家搬到淳安,母子依然难得见他一面,即使他有时候回家也已是晚上,一坐到沙发上就睡着了。“周末他不回家,我们就到村里看望他,也是见不到人。”想起这些,季燕的眼泪不由自主地啪嗒啪嗒落下来,她既“埋怨”丈夫不信守承诺,更心疼丈夫的劳累,他的心里除了村务还是村务、除了百姓还是百姓。
开着私家车为村民卖土豆
“既然来了,就要实实在在做点事”
蒋岭上村全村130余户、400多人,青壮年常年都在外务工,留守村里的70多人,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
走进村里,村庄布局杂乱、村道狭小,卫生环境脏乱差。正月初八上任第一天,应满红看到村里的现状,了解了村里的情况。陪应满红上任的同事拍拍他的肩膀说:“小应,这样的‘烂污村’,今后的工作难啊。”
面对村里的“惨状”,应满红没有退缩,而是坚定地告诉自己:“既然来了,就要出工出力,不能磨洋工,要实实在在为村里做点事。”当场,他便向同事保证:“一年,过一年,你们再来看看,虽然不能让整个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但至少会耳目一新。“好,那就这么说定了,没把村里弄好,回去扣你工资。”同事开玩笑地说。其实当时同事根本就没把应满红说的话当回事,“因为村里的基础实在是太差了”。
立说立做。当天水都没来得及喝一口,应满红便邀请村干部带着自己,重点走访了在外创业务工的村民,对历任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困难户、老党员等逐一走访慰问。自己主动到村民家里串门,听听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建议。
在大致了解情况后,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应满红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大概的工作目标:一是改变村卫生环境;二是提高村干部的战斗力,在村民中树立威信;三是利用村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生态资源等优势发展经济,带动百姓脱贫致富。
整治村庄环境、修缮祠堂、建设污水设施、加固山塘水库、开路――不到一年时间,村民眼中几个不可能完成的“大项目”,都在应满红的辛勤努力下顺利实施了。但作为村里的领头人,应满红一直在思考:蒋岭上村虽然基础薄弱,但村庄生态环境好,村口有百年古树,登山可览千岛湖,还有“火把抢县官”等极富特色的非遗民俗活动。如何把这些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如何把农户种的农特产销售出去,增加村民的收入?
任职后不到一个月,应满红便跑遍了村里的山山水水、村道田埂。对村里各项情况了然于胸后,他多次请市园文局、旅游企业等相关单位,到蒋岭上实地查看观山尖、村祠堂、元冈庙,千方百计为村子做推广,希望打响蒋岭上的民俗文化品牌和高山摄影品牌。他带了一波又一波的杭州客人到蒋岭上参观游玩,想尽办法把蒋岭上“推出去”。
看到农户种植的土豆、玉米、蔬菜等农产品卖不出去,应满红主动揽下来,联系杭州的亲朋好友帮忙销售,让村民感动万分。“应书记来了后,村里的土豆已经销了3000多斤。还有板栗、水蜜桃也都有销路了。”村会计方建民感动地说,以往由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村里农户种植的土豆吃不完,不是喂猪就是烂在地里。应满红来了后,把农户家的土豆寄到杭州试销,后来还经常自己开车运到千岛湖客运站邮寄。有一次,他从村里带了600斤的土豆到客运站邮寄,因车子不让进去,愣是一个人在车站搬上搬下,高强度的劳动把左手都弄伤了。
“应书记真是为民着想,自己掏钱贴力气贴油费,帮助老百姓销售土豆、玉米、蔬菜,还自己动手扛,你看手都受伤了,好几个月了到现在还没好呢。”村民方顺利指了指应满红缠着膏药的手腕心疼地说,应书记为了村里、为了村民,真是操碎心、卖命干。
“应书记就像个农民一样,太勤快了。白天去看工程,到山上挖草药,扛着锄头和党员一起挖路到光山尖,都不知道去了多少次了。晚上要么协助村主要干部开会布置工作,要么到村民家里串门听意见。为了村里的工作和发展,满村满山跑。他说我们村生态这么好,可以种中药材、高山蔬菜,我觉得他这个意见提得好。”和应满红住得不远的村民方瑞有真诚地说,“像这样的村干部打着灯笼也难找,有应书记带头,村里有希望了。”
第一台山核桃脱蒲机红火开工
“只要对村民有利,就大胆去干”
今年,蒋岭上村有了第一台属于村里的山核桃脱蒲机器,全村3.5万余斤山核桃蒲增收10000多元。大家说这得归功于应满红。
往年,蒋岭上村的山核桃都是比邻村低一些的价格,以蒲的形式直接卖掉。今年,村里干部也打算按照老办法,将全村的山核桃蒲卖掉。但由于销售价格比金峰乡其他村低得多,不少老百姓很有意见。得知这一情况,应满红抱着让每个村民增加一点收入的想法,几经联系外来老板,商量收购价能不能有所上浮,但均遭到拒绝。
全村有3.5万余斤山核桃蒲,收购价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既然外来老板不肯加价,应满红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反复商讨各种解决方案,最后决定在自己包销全部成品山核桃的前提下,由两名村干部和1名有意愿参与收购工作的村民,以每斤高于原来收购价0.4元的保护价,统购全村的山核桃蒲。同时和3位当事人约定,届时将其中正常利润的一部分上交给村集体,用于村公益事业。
这一方案出来后,刚开始,有的村民还不理解,以为应满红在从中赚钱。村里好心的干部也提醒:“应书记,你是想为村民多赚点钱,但还是别把这事往自己身上揽。山核桃收购价高低本来就是市场行为,价高价低和你也不大相关,没必要担这个责任,到时弄得吃力不讨好。”
妻子季燕更是极力反对冒这个险。“我当时就跟他说,这个事情不是你一个人就能完成的,你得动用杭州所有的关系去销售山核桃。这样做风险太大,费神费力,万一哪个环节出现问题,两边都不落好。哎!可他就是不听,为了这件事不知道费了多少精力。”
亲朋好友也劝应满红,你只是一名挂职干部,村里的事情蜻蜓点水一下就可以了,何必介入村里这么多事务?介入越多,麻烦越多。
“一意孤行”的应满红“屏蔽”所有人劝说,自己掏钱买来山核桃脱蒲机,捐赠给村里使用。脱籽、晾晒、挑籽、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样样事情亲力亲为,晚上经常忙到九点多,甚至是凌晨。
“山核桃这个事情,应书记真是花了很多心血,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从9月3日到10月12日这天把发票开出来,整个事情才算弄好了。”全程参与的村书记方雷震说,那段时间确实很累,脱籽晒干就弄了好几天。大家对脱蒲、水洗、捞籽这些都没有经验,经常忙到晚上12点多,有时候还要住在停车场,毕竟山核桃这么贵怕偷呀。有一天下雨,还得忙着把晾晒的山核桃从停车场拉回祠堂,天晴了又从祠堂拉到停车场晒。中间的道路不能开车,来来回回,真是辛苦,腰都直不起来。
晒好的山核桃运到临安加工,应满红本着负责的态度严把质量关,好几千斤山核桃全部手工一粒粒挑籽。来去临安整整5天,每天都忙到很晚。最后那天把加工好的山核桃送到杭州已是凌晨一点多,因太晚找不到住处,应满红和同去的两人在西湖区单位的办公室将就了一晚。
山核桃收购价从每斤4.1元提高到4.5元,每户人家也只是增收几十、几百元,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还冒着“被误解”的风险,值得吗?对此很多人不理解,但应满红不这么想。
“我既然来到蒋岭上,就是蒋岭上人,能够为村里贡献一点自己的力量,既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荣幸。只要对村里、对百姓有利的事情,自己就大胆去干。至于个人牺牲一点、付出一点、承担一点,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最后能顺利做好这件事,也离不开自己的‘娘家’西湖景区系统的大力支持”。事后应满红这样说。
村民们说不完应书记的好
“我要尽己所能,帮助困难村民”
深秋,走进蒋岭上村,无论是遇到田里干活回来的村民,还是与六七十岁的老人交谈,一提到应满红,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说:“像应书记这样关心我们老百姓的村干部,我们打心眼里感激他。”
“应书记真的是我见过最好的干部,看得起我们农民,全村人都喜欢。在村里只要听说哪个村民生病了,或是家里生活困难,都会拿着大米、烤鸭、猪脚上门看望,还自己掏钱给村民,这样的干部现在哪里还有哦。”63岁的陈秋英扛着锄头说。
村民方保洪,老婆患有糖尿病,儿子不仅患有糖尿病还有癫痫,作为家里主劳力的他前年也因车祸脚受伤了,至今还得拄着拐杖走路,家里生活异常困难。得知方保洪家的情况后,应满红带上各种补品到他家嘘寒问暖,把兜里仅剩的六百元钱放到他手上。还发动自己结识的企业和爱心人士,帮助方保洪一家渡难关。“真的非常感谢应书记,除了上门看望,他还经常打电话关心我们。”方保洪说,自己是全村最困难的一户,也是得到应满红帮助最多的一户。
“我们一个村民得了肺癌,在杭州下沙住院,应书记知道后,专程到医院看望他。”“村里88岁的老党员方桂龙身体不是很好,他老伴跟我们讲,这个新来的应书记人真好,自己带着钱和礼物来看老头子。”“你看,这是应书记刚刚给村里一个有智力残疾的小孩买的书包,里面有吃的还有文具盒。”……应满红的房东方平国说,自己也算是见过不少干部,但像应满红这样关心老百姓的村干部真不多见。
类似这样的故事,村民们都能说上三四个。应书记对他们的好,淳朴的村民都会铭记于心。
独自一人在家的方常山不会忘记,有一次晚上肾结石发作,连夜到城里住院。应书记知道后,是第一个来看望他的“亲人”;74岁的方德香不会忘记,每次路过家门口,他总会关心地问几句“大娘,气管炎有没有好点,身体吃不消活就少干一点。”重阳节那天,全村的60多岁的老人更不敢相信,自己这辈子还能走出山村去杭州旅游。
“我们村去了 40多个人,有3个80多岁,有十几个70多岁,他们有的千岛湖镇都没去过。”方国平说,那天应满红带着全村的老人坐船游了西湖,到楼外楼吃了中饭,还坐着电瓶车又围着西湖绕了一圈,终身难忘。
“他做这个事情,我和我家人都很支持的,虽然自己家里也不是很宽裕,但我们全家人的想法都和他一样,要尽自己所能,帮助村里困难的百姓,给他们一点温暖。”对于应满红尽力帮助村里困难户,妻子季燕很支持,还动员自己的哥哥、妹妹也参与其中。
应书记说话村民就是服
“多做事多付出,老百姓就会支持你”
应满红到蒋岭上村工作不到一年,村民已经完完全全把他看成是村里最可信、威望最高的“当家人”。村民与村民、或是村民与村里出现矛盾纠纷等,都愿意找他评理论事,他说的话大家都服气照办。
“我是在部队当过兵的,讲话实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不好。应书记就是个好人,对村里负责,他说话让人服气,做事一碗水端平、公正,我们就服他。”村里76岁的方水棠这样说。
今年7月份,蒋岭上村的水库维修,需要从村口开一条路到水库,这当中需要征用村民的土地,为此村民意见很大。“我们村田地少,人均只有一块菜地,这条路涉及到农户的菜园地、晒坦、果树、青苗等,要做通农户的思想工作,说实话我们村干部都觉得很难。”村监会主任方常山感慨地说,让人没想到的是,在应满红的带领下,一个月时间就解决了大部分农户的征地问题。
为争取农户支持,应满红晚上到农户家里走访、做思想工作,白天和村干部一起顶着烈日在田间地头测量。村里很多农户的“当家人”都外出打工了,留下不能做主的老人在家里。应满红就一个个打电话过去做工作;面对一时想不通的,他就开车和村干部一起到村民打工的工地上、企业里,面对面地与他们沟通交流,用行动感动村民。
“我记得有一户农户,他在排岭的工地上打工。我和应书记上门5次,电话不知道打了多少次,可农户就是死活不同意征地。当时我都有点泄气了,但应书记还是坚持一趟趟去找农户,守在工地上等着他下班,晚上到饭点了自掏腰包请他吃饭,最终把农户感动了。”村书记方雷震有点愧疚地说,不止是征用土地,村里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应满红在承担。
“应书记不来,村里的工作是没法做的,好多矛盾也处理不了。说实话,如果不是应书记做工作,我是不会把家门前的晒坦挖掉开路的。”开路时,不仅要从村民方福生家门口经过,还得挖掉他家六七个平方的晒坦,这等于是要割掉自己“身上的肉”。一开始其他村干部做工作时,方福生怎么也不同意。
“这都怪我们村干部当时工作不到位,没把事情说清楚,才导致村民有意见,让应书记操心。”这件事情对方建明触动很大,他说,应满红到实地勘察后,上门把修路的情况一一分析,因为路要绕过晒坦的话,弯度太大,车辆经过容易出事故。他还保证路修好后,重新把晒坦弄好。经过应满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劝说,方福生才心甘情愿把晒坦让出来。
“听说应书记只在我们村里呆两年,真是舍不得他走。”说起这事,61岁的方福生很是动容。“人心都是肉长的,村里的事情,应书记尽心尽力做,一听说村民身体不好,他就上门看望。应书记这样为民着想的干部不支持,还能支持谁呢?也是多亏了他,村里的道路才能修好。”
“这个协议我们同意,应书记麻烦你了。”“应该的,不管怎么说这是我们村干部监管不到位,在这向你们道歉,让你们特地从外面赶过来,真的很对不起。”……10月12日,在丽水工作的村民方树洪得知村里开路占用了自家已倒塌房子的面积时,和老婆气急败坏地赶回村子,叫上外甥们一起与村两委理论,要求村干部给个说法。经应满红真诚耐心的调解,夫妻俩“雨过天晴”,安心地踏上外出工作的道路。
“只要真心实意为村里好,努力多做事、多付出,村里老百姓应该会支持你,最终也会感谢你。”应满红说,坦率讲,自己对村里千头万绪的工作,也有过困惑和徘徊。但每当看到村里那些淳朴的百姓、憨厚的笑容,耳边不由自主响起起自己内心的承诺:“面对困难,千万别放弃!”
手把手帮助85后村书记
“干部多付出,百姓就有盼头”
应满红经过深入走访调研发现,村班子没有战斗力,干部没有影响力,整体就像一盘散沙。“一届一个村书记,主要领导更换频繁,说明老百姓对村干部没信心。”应满红深知,没有团结向上的环境,村里根本谈不上发展。
为此,应满红多次参加民主恳谈会,并和每名村干部进行深入细致的谈话;向党员群众征求意见建议,和包村干部仔细梳理情况,开出了班子整顿的具体计划清单。对待年轻的支部书记,应满红更像一名老支部书记一样,毫无保留地提供帮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点一滴激励全村党员干部。
在一次征地过程中,村干部把地量好后,没有及时通知农户,施工队也没有核实,就把农户地里的两棵板栗树砍了。农户知道了心里很火,便要求村里赔偿,一棵树从500元加价到1000元,还阻挠施工。
“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们工作没衔接好,出了差错,我和村长上门道歉,自己也做了很多次工作,可是户主还是不肯,坚持要高价。当时火气就上来了,修路是公益事业,需要大家的支持,这算怎么回事,一气之下就不管了,后来应书记亲自带着我到农户打工的地方认错,事情才得以解决。”85后村书记方雷震说,在多次处理矛盾纠纷过程中,应满红就像一位长辈一样,手把手教自己处理问题。
“应书记来了,老百姓的工作好做多了,比如以前村民乱堆乱放,村干部说说他们听不进去。现在就好多了,村干部说话村民能听得进去,村里做一些事情也会支持。应书记真的是把他自己当成了蒋岭上人,有时候他为这个村子,考虑得比我们本村的干部还要多、做得比我们还要全面。”方常山很自豪地说,在应满红的带领下,村干部比以前有威望了。
“9月份,有一次,我听着应书记在会议上的发言,感触很深。一个与村里本来没有半点关系的人,都这样尽心尽力为村里和老百姓谋利益,自己作为村里人,更要尽心尽力做好工作。”方雷震说,应满红来了后,对自己帮助很大。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工作方式,特别是山核桃事件和征地工作,让自己学到了很多,也认识到了自己工作上很多的不足。
“真的要谢谢应书记。”金峰乡一名干部员感慨道,以往蒋岭上村“裁判员多、运动员少”,真正想为村里干事的人少,所以这个村总是弄不好。在应满红的努力下,老百姓对村干部的信任度增加了,凝聚力也在提升,在外务工创业的人回来,也感到村里有了很大的变化。
“干部多付出,百姓就有盼头。我想,既然是派到后进村担任第一书记,做这些事,就是要让蒋岭上村的班子重新焕发出新活力,要让老百姓对村干部有盼头。”应满红用自己的汗水换来了蒋岭上人的蜕变。让他倍感欣慰的是,如今村干部干事更有激情、更敢担当了,村民自我发展的意识也在日益增强。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郭楠 姜智荣
乡镇概况
金峰乡地处淳安县中部,东接千岛湖镇,南邻界首乡,西连宋村乡,北临左口乡。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公顷,山林面积5252公顷。下设金源、景山、金峰、殿峰、百照、锦溪、五龙、山后、蒋岭上、朱家、安上11个行政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