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为唤回“水晶晶”——江南水乡南浔的治水路径
发布时间:2017-05-02

  4月20日早上7时,南浔区石淙镇花园湾村党支部书记吴建新,来到满园兜内港池塘。这个月初排查出来的劣Ⅴ类小微水体揪住了他的心,半个多月来,他每天都要在塘边转一圈。

  清淤、修葺护岸、种植水生植物,经过了一系列的整治,吴建新还是不放心。站在池塘边,他掬起一捧水闻了闻。“这两天雨水多,池塘水质又好了一些,但是水质变化是动态的。剿灭劣Ⅴ类水,我们是一刻都不敢放松啊。”“治不好水,就不当村干部了!”4月10日,在村党组织换届选举会议时,吴建新的豪言壮语赢得了49票的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在南浔,不对治水立下誓言就选不上村干部,当然,要是在治水方面没有建树,这个村干部也当不长。”吴建新说。

  河流纵横、湖漾密布的南浔,因水而美、因水而兴。

  著名作家徐迟在自传体长篇小说《江南小镇》里,一口气用66个“水晶晶”描绘南浔水之美。但是,受区域发展模式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这里水质一度下降。

  水乡有了水殇,南浔人痛心疾首。“要以‘重振山河’的雄心壮志和‘壮士断腕’的豪迈斗志,始终坚持全面治水、全民治水、全力治水,科学治水、依法治水,推进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城乡环境改善。”南浔区“五水共治”办负责人说。

  为了唤回“水晶晶”,南浔走上了一条不寻常的“河埠头又热闹起来了,淘米、洗菜,空气也清新很多。”旧馆镇三桥村村民孔阿大告诉记者,铁腕治水让村庄、村民返璞归真。

  上点岁数的南浔人都记得,曾经处处冒烟、家家办厂的景象,是南浔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民营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早年创办的小木业、小毛纺、小化工等加工小企业,一度成为这里个体经济发展的模板。为此,南浔也付出了沉重的生态代价。

  面对历史发展留下的旧账,面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南浔必须要有突破。而这样的突破,源于创新,源于转型升级。

  3月,湖州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刚抛出“无水印染”技术,颠覆传统模式,引起了多地印染企业的关注。“睿高”董事长翟忠杰告诉记者,新技术摆脱传统印花的水洗、烘干等繁杂工序,实现全程“无水”。由于技术更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无水印染”的布料比传统布料利润增长50%左右。

  湖州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适应了“治水新要求”,得以发展壮大。对于那些不达标企业,南浔毫不留情。

  数据显示:“五水共治”以来,该区共关停“低小散” 2212家;拆除生猪养殖场111.7万平方米、水禽养殖场56.98万平方米、温室龟鳖养殖棚84.28万平方米。在这场治水战役中,共有97人因环境违法被依法处理,其中行政拘留24人、刑事拘留73人。

  经历转型的阵痛后,这片江南水乡迸发出来的后劲和活力:生态旅游项目投资商纷纷前来踏勘实地;沉淀的民间资本竞相涌入现代农业,仅大棚葡萄种植就新增近万亩;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去年全区电子商务交易额达27.12亿元。

  “治水完成了,为招引‘大好高’项目提供了条件。”对此,南浔镇党委书记屠赞宏深有感触。总投资60亿元的南浔国际香草产业园项目正是看中了这方碧水,决意落户南浔镇,力争打造成国际国内著名的现代农业休闲旅游观光园,目前项目土地征用已经到位,正在加快建设中。

  治水效应的显现,让南浔人意识到,保护生态和经济发展并非不可兼得。对于南浔来说,这一方碧水,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

  近日,和孚镇荻港村口,一辆辆挂着“浙J”“浙C”牌照的车辆驶进村子。该村坐落在和孚漾的南岸,是一座历史古村落,曾因河港两岸芦苇丛生而得名。“我们是从南浔古镇顺路过来的,感受下千年古村的魅力。”来自杭州的游客陈有法说。村民章阿占告诉记者,上午已经来了好几拨人,以杭州、上海的游客居多。

  然而,多年前,这个古村落却让人扼腕叹息。

  改革开放后,这里出现了一批油脂化工厂,进而演变成了“油脂一条街”。荻港村因此被戴上“最脏村”的帽子。

  为了摘帽,荻港村走上了一条20年的治水路: 1995年,取缔了一批规模小、制作工艺落后、污水直排的无证无照企业; 2003年,和孚镇又重点整治关闭了规模小、直排废水情节严重的企业30家; 2007年,和孚镇再次加大整治力度,又有20多家企业被关停。去年年底,随着规模最大的恒华油脂化工厂关停,“油脂一条街”成为历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挣脱枷锁的荻港以古村之美、清水之美吸引游客接踵而至,年人流量从2014年的51.5万人次到去年的90万人次,短短两年,增长 74.76%。和孚镇党委委员、荻港村党委书记杨升辉告诉记者,今年还计划在桑基鱼塘区域内建造水上裸心谷、开设水上乐园,做活水文章,打响文化牌。

  念好“治水经”,吃上“生态饭”,眼下凭借着治水转型,村村是风景,个个有特色。

  练市镇荃步村以报恩漾为特色景点,发展体验式乡村旅游,吸引众多上海人流连忘返,成为一个“上海村”;石淙镇石淙村治水造景,打造慢休闲旅游度假村……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该区全年接待游客1129.24万人次,同比增长20.27%;实现旅游总收入112.64亿元,同比增长36.41%。

  治水让南浔人意识到:这一方碧水,就是他们的金山银山。“挑红的,边吃边采,不要浪费。”近日,练市镇湖州绿腾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停满了私家车,前来采摘游的游客络绎不绝。农场负责人蔡洪根边给游客发放果篮边张罗着。“农场里的草莓、小番茄如今成了乡村游的‘香饽饽’,每天来采摘的就有四五十人,效益比一般销售高10%还多。”他笑着说。

  而眼前这片似果园似花园似乐园似田园的农场,曾经是一片生猪养殖场地,猪粪外溢污染河道,气味刺鼻影响村民。拆除养殖场,回到田埂上,曾经该村的养殖户胡金松如今在农场里帮助整理果蔬。“每年打工收入近3万元,加上土地流转费,不比养猪差。”

  蔡洪根告诉记者,今年还将把景观农业和民宿做起来,做深做活农旅发展,同时带动周边村民走上致富路。

  治水,唤回的不仅是绿水青山,更是群众对家园的热爱、干部对工作的信心、资金对家乡的青睐――“垃圾不往河里扔,衣物不到河边洗,污水不向河流排,家禽不放河中养,棚架不靠河岸搭,杂物不绕河沿堆,废船不在河道弃,好水全靠大家护……”这是南浔镇辑里村村民自编的《治水歌》。

  站在该村的同心桥上,一条蜿蜒的河流静淌而过,一个个水生浮岛点缀清澈的河面,生趣盎然。该河名叫徐家埭港全长1.7公里,流经陈家汇、雅雀兜等14个自然村,在河网港汊密布的辑里村,这是一条贯穿全村的中心河道。“以前淘米洗菜洗衣都在这条河里,前些年因为大家忽视,水质日益下降。”村民屠陆新住在岸边,河道的变化他了如指掌。

  河道治好了,只有共同维护才能真正实现清水常流。屠陆新通过竞聘成为徐家埭港的“民间河长”,每天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巡河是他雷打不动的习惯。

  在南浔声势浩大的“全民治水”过程中,一股前所未有的向心力逐渐凝结而成。

  千金镇商墓村的“福荫童心小镇”因乡土气息浓厚、特色鲜明,被最先认可选中。“首先打通草田漾、北庄漾、羊角漾三个水系,按照省级湿地公园标准设计规划。”日前,在该村村部会议室里,镇、村干部围绕一张村域航拍地图“头脑风暴”。“治水,改变的不仅是生态环境,更是干部的精神面貌。”千金镇党委书记汤佩佩感慨地说。

  通过治水锤炼干部队伍,在南浔已是成功的实践。

  4月12日,南浔开发区81名村(社区)干部集体下河参与剿劣治水。“他们履新还不足两天,就迎来了一堂动真格的‘劳动课’。”南浔开发区负责人说,选择在治水现场集中开课,把剿劣作为上任后“第一份作业”,为的是检验履新村社干部的战斗力。

  “治水攻坚战中,所有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形成战斗堡垒。”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人心齐、环境美,越来越多的南浔人选择回乡创业发展。在外闯荡多年的练市镇民安村村民李云泉绕河一圈,当场拍板决定投资1000万元,发展乡村旅游业。南浔镇居民沈全锋回来建起了聚宝电商产业园,成为该区首家市级青年电商创业创新基地,电商经济激活南浔产业新动能……治水的衍生效应进一步显现。

  据统计, 5年来,南浔区共实施110项“五水共治”重点项目,投入63.64亿元,在工业治水、农业治水、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保供水抓节水、防洪防涝治理上打出了组合拳。

  来源:湖州日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姜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