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琳
日前,从北京传来喜讯,淳安县文昌镇栅源村托养院院长何喜平,被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 “全国敬老爱老助老模范”称号。
今年53岁的何喜平是文昌镇栅源村高垄自然村人,年轻时外出打工,积累了一些资金,2000年回家创业,堪称为当地的致富能手。2006年,因一场意外事故,左手四指被截断导致残疾。2009年,他拿出全部积蓄,开办了全县首家民办残疾人托养院��文昌镇栅源托养院,担负起照顾本村9名残疾人的重任。
为了创建托养院,原先生活富足的何喜平常常入不敷出。他决心“倾家荡产也要给他们搭个温暖的‘家’”。2011年,在县民政局、县残联及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村里建起了一座建筑面积1500多平方米的托养院,内设标准宿舍40间及工疗站、医疗室、康复室、食堂等基础设施,招聘8名专职护理员,2名炊事员和2个兼职医师,当年接纳残疾老人30余名。
随着托养院残疾老人的增多,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越来越大,每人都要负责五个以上残疾人的饮食起居。作为院长的何喜平更是起早贪黑,无微不至。院里接收有一位高位截瘫的残疾老人,刚入院时,臀部褥疮已经烂出了两个大洞,又脏又臭,护理员都十分畏难。何喜平见状二话没说,卷起袖子,亲自担起老人的护理工作,坚持每天给他换洗换药,这一坚持就是整整5年,直到老人身体状况好转。
有一位患帕金森病多年的老人,进院时除头部外,全身都不能动,天长日久,家人都疲惫不堪,不得不将老人送进了栅源托养院。何喜平立即决定让护工在他的房间里专门加一张床,每天24小时贴身监护,经过一个月精心护理,老人的身体大有好转,不仅可以自己坐轮椅,还能自理饮食。其家人感激万分。
程就点评
不是血缘情,恰似骨肉情。他用滚烫的真情,解读着风烛残年的隐情。他深知,和谐社会的风情,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弱者的表情。因此,注柔情,付心情,成了他倾心“大孝”的事情――
编辑王建才程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