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留一双布鞋在心里
发布时间:2019-06-24 15:30:10

穿过各种各样的鞋子,惟有布鞋总留在心里,挥之不去。

往年,家乡人脚上常年穿的只有布鞋。当然,上山下田做活儿,是舍不得穿双布鞋的,穿起稻秆编织的草鞋,脚背、脚趾头享受着阳光,滋润着雨露;也煎熬那霜和雪,泥与石。胶鞋(球鞋、解放鞋)很难见到有人穿一双,穿得起胶鞋的。务农的和他们的子女,很难穿上一双球鞋。

布鞋呢,是农村女人利用夜晚、雨雪天,一针一线艰辛而耐心地做出来的。

生在农村的女孩,她们稍一懂事,母亲就开始教她们做布鞋。从此,她们会从一头青丝做到白发苍苍,直到入土。她们做完了爷爷辈穿的布鞋,再做爸爸辈的布鞋,继续着做孙子孙女儿辈的。一家子的布鞋,都出自她们那一双双灵巧而勤快的手,那双手原来是那么地细皮嫩肉,指如葱管,做着做着,手指粗了,也弯曲起来,皱皮打杠,失了往日风采。

女大十八变,去年还是黄毛丫头,今年已是亭亭玉立的美人,她们成年了,怎么说呢,突然间就有了“侬家”(对象)。在待嫁的喜悦里,开始筹划为她的心上人做布鞋了。出嫁后,又给新家庭做布鞋:公公、婆婆、儿子和女儿,一双又一双的布鞋,从她们柔嫩变粗糙的手中做出来,给家人们一个舒服而踏实的脚底。她们呢,渐渐地,在一针一线中老去。

家乡农村做的布鞋,鞋底料,是那些实在穿不出门的破衣服、破裤子。女人们把家里的破衣、破裤拆洗一下,撕成一块块碎布条,放在针线篮子里备用着。

要为家人做布鞋了。先熬上一瓷缸麦粉糊,再在“鞋垫板”(一种用来粘叠碎布的长方形木板)上“填鞋底”。涂一层麦粉糊,按形状大小填上一块块碎布,一层一层填到大约半寸厚时,面子再粘上一整块的布。这块布要白布,最好是细白布,这样的鞋底漂亮。

“填鞋底”很有讲究,聪明的女人,会在鞋底的四周填上白的碎布,这样填起来的鞋底白晃晃的,有一种豪华而耀眼的气派。填好鞋底,用木板压住没有干涸的鞋底,上面还要压上重物,压它三天四天。等粉糊干了,鞋底结实了,就完成了第一道工序了。

接着就开始纳鞋底,纳鞋底最能体现农村女人的聪明智慧了。

纳鞋底的线叫“鞋绳”,是用“麻皮”搓纺成的。女人们在干涸的鞋底上,根据穿鞋人脚的大小描上脚印子,动手纳鞋底。

一针一针地纳,手艺好的女人纳出的鞋底,针线密密麻麻,针脚均匀无比。这其间有老年妇女的叨家常,有青年女子含蓄而充满幸福的憧憬——她们手下的鞋底是给未来的丈夫纳的,一针针一线线都倾注了她们的希望,倾注了她们的企盼,把她们整个心思纳进了鞋底。

可是呢,这种心思也有付之东流的。

记得,我们村里有位青年女子,二十岁那年,经人介绍,和邻村的一男青年谈对象,见面后痴情于对方。这女子,是聪明绝顶的一个人,谈了三个月左右的对象,瞄了眼男青年的脚,就给男青年做了双布鞋,那布鞋穿在男青年脚上,像贴在脚上一样,合脚、舒脚、养脚,走起路来轻飘飘,软踏踏的。可是,半年后呢,男青年去县城化肥厂当工人,不和这女子谈对象了。此以后,村里人看到:这女子,一捏上一双布鞋底就发呆,原本黑葡萄一样,滴溜溜转的眼珠,变得像松发条的闹钟一样,动一下,停一下,可惜啊。

纳好了鞋底,再开始缝鞋面,鞋面有圆口的,有方口的,后来还进步到了松紧口的。鞋面上好后,还不能穿在脚上,要用“鞋排针”(鞋楦)把鞋子撑一撑,不硌脚了就可以穿了。

穿新布鞋是件很荣耀的事。那时候,只有过年了才穿得上新鞋,过年穿上的新布鞋,在这一年里的三百多天中,都不会离开脚了,穿到脚指头露到外面,补一下,又穿起来。一直穿到补都补不起来了,才恋恋不舍地丢到猪栏里去,让猪踏一踏,啃一啃,变成肥料,挑到田地里去,肥沃着稻谷和苞芦。(王丰)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徐丽 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