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健康网7月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一鸣 通讯员 郭俊)暑假来临,游泳池成了大家消暑避夏的最佳场所之一。然而,游泳过后,总有一些人为之忧愁。最近,在浙江医院三墩院区耳鼻咽喉科,因为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引发炎症的患者猛增,每天能有好几例。
25岁姑娘游泳后
耳道进水导致中耳炎发作
25岁的赵小姐家住三墩附近,前两天天气热,就去了家附近的游泳馆去游泳。上周五,赵小姐游泳回来感觉右耳朵疼、发闷,伴有流脓,于是来到三墩院区耳鼻咽喉科就诊。在耳内窥镜下,浙江医院耳鼻咽喉科吕慧洋医师发现,赵女士右侧外耳道通畅,耳道内可见淡黄色脓性分泌物,右侧鼓膜穿孔,鼓室内可见少量积液,左侧耳道、鼓膜未见异常。
经询问,赵女士既往有右侧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游泳后耳道进水,于是导致了中耳炎发作。
吕慧洋介绍,耳朵由外耳、中耳、内耳组成,正常的外耳道有鼓膜将中耳隔开,在耳朵浸入脏水后不会进入中耳。但是由于呛水而引起的池水倒吸,污水可通过鼻、鼻咽、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在鼓膜穿孔的情况下,污水会直接进入中耳腔导致感染。
听不清声音、耳朵痛
准新郎游泳后突然“失聪”
与赵小姐有类似遭遇的还有准新郎小仁(化名),据他回忆,前几天,他游泳回家后发现右耳听不清楚声音,而且还有点痛。“在家折腾了很久都没用,于是赶紧来医院检查。”究其原因,竟是因为小仁的耳屎被水泡胀后将耳道堵住,导致耳朵暂时“失聪”。医生将耳屎掏出后,小仁的右耳就恢复了正常听力。
吕慧洋表示,游泳时很多人耳朵会进水,水闷住了耳朵,便会引起急性炎症或者耳屎膨胀后的闷塞感,于是就会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吕慧洋介绍,耳屎的学名叫“耵聍”,大多数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的活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所以并不需要特别清理,但如果要进行水下运动,为了避免耳道进水引起的听力下降或耵聍膨胀,最好还是将“耵聍”提前清理下。
“像小仁这样游泳后出现外耳道炎的患者,近期遇到了不少。”浙江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许敏达主任医师解释,外耳道炎常见症状包括耳朵不适、耳朵闷胀、听力下降、流脓等。生病原因主要与感染有关,水质不净和耳道受伤都是诱因。
如果游泳预防措施做得不好,外耳道进水、皮肤变潮湿,角质层被破坏,抵抗力会降低。这时,如果泳池里的水质不过关,就很容易引起耳道感染发炎,导致化脓,出现疖肿。另外,在游泳池泡久了,容易感冒受凉,一旦出现上呼吸道感染也易引起急性中耳炎。单耳耵聍的患者,耳内进冷水后双侧耳温不均,甚至可导致眩晕的发生。
如何防止游泳时耳朵进水?
耳朵进了水该怎么办?
1.尽可能地保持耳朵干燥,在游泳时可使用游泳帽、耳塞或特别定制的游泳模具。
2.游泳和沐浴后,倾斜头部,患耳朝下,用力向后上拉耳廓,以便水能从耳道中流出。
3.如果耳朵里面还有水,可以用棉签将水分吸出,禁忌用力擦拭挖耳道,可以试试用吹风机来干燥耳孔。要注意吹风机的风速和温度都要处于最低档,并于耳朵保持一定的距离。
4.别用任何东西掏耳朵(如发卡、铅笔、大头针甚至手指头)。
5.别去掏耳垢,耳垢能防止耳孔遭受感染。如果你觉得你的耳孔被耳垢堵住了,那就咨询下医生,而不是自己亲自动手。
6.如果耳鼓膜损坏、外耳感染或者耳朵溢液,尽量不要自行随意用药。
7.如果耳朵瘙痒、肿大、疼痛或者有液体流出,那么就该及时去看医生。
8.在游泳前,应该咨询管理人员水中的消毒剂含量和pH值是否有至少每两天测一次。消毒剂量和pH值合适的温热游泳池比较不宜滋生细菌。
9.自己使用测试纸来检测泳池的消毒剂和pH值是否正常。
来源: 浙江在线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