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史海钩沉
闲话严州知州方回
发布时间:2019-11-26 08:57:16

方明华

初识方回,原以为是本家远祖,后来看了一些资料,方知此方回并非彼方回。那么,该方回究竟是何许人士,于是产生了一探究竟的想法。

有关方回的生平事迹,就我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并不详尽,仅能知其大概,现一并摘录如下:

“方回,咸淳八年任,德佑三年归元。”(清光绪十年《严州府志》卷之十“官师”)意思是,方回于南宋咸淳八年(1272)任严州知州,德佑三年归顺元朝。这里《严州府志》明显有一处错讹。“德佑”是南宋恭帝的年号,查中国历代纪年,该年号只用了两年,即1275、1276年。1276年五月,端宗继位,改年号为“景炎”。因此,历史上并没有“德佑三年”。据合理推测,德佑三年当为景炎二年,即1277年。

“方回,字万里,别号虚谷,歙县人。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元时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徜徉杭睦间,睨傲自高,不修边幅。其自序《桐江集》云:‘自桐江休官闲居,万事废,志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时年已六十余矣。曾选唐宋以来近体诗评论之,曰《瀛奎律髓》,于情景虚实间三致意焉。”(清光绪十年《严州府志》卷二十“人物”)意思是说,方回于南宋景定壬戌年(1262年,即理宗景定三年)登进士。元时任建德路总管,不久即罢官。(罢官后)来往于杭州、严州一带,孤傲自矜,不修边幅。他在《桐江集》自序中说“自从桐江(指严州)罢官闲居以来,心中已放下任何事,唯独专心于读书作诗,一直没有间歇过。”当时方回已六十多岁。他曾经挑选唐宋以来的近体诗(律诗)编为《瀛奎律髓》一书,从情、景、虚实三方面加以评论。

“予自桐江休官闲居,万事废忘,独于读书作诗,未之或辍也。”(《四库全书·〈虚谷桐江续集序〉》)该记载尽管与《严州府志》的记载稍有不同,但意思相近,可互为佐证。

“回,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人。宋景定壬戌,别省登第。提领池阳茶监,累迁严州知州。宋亡降元,即以为建德路总管,寻也废弃。”(《四库全书·〈桐江续集〉“提要”》)池阳约为今安徽池州一带,“茶监”即负责茶叶经营事务的官员。

上述四则史料,均未记载方回的生卒年,但从其它资料得知,方回生于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逝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享年八十岁。

至此,我们可对方回的生平作一简要梳理:方回,字万里,(别)号虚谷,歙县人。南宋理宗宝庆三年(1227)出生。理宗景定三年(1262)考中进士,曾任池阳茶监。南宋度宗咸淳八年(1272)任严州知州,端宗景炎二年(1277)于严州知州任上降元。降元后任元建德路总管,不久即罢官。逝于元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享年八十岁。

有人研究歙县方氏与淳安方氏有渊源关系,而方回又恰是歙县人,因此估计方回与淳安方氏也有某种关联。但究竟何种关联,因无确切史料,不敢妄言,留待以后考证。

方回在诗词创作上有较高的造诣。他是一位高产诗人,有人统计他一生写过2800多首诗。这些诗多在他罢官后,“徜徉杭睦间”所作。他甚至将写诗当作了写日记,每天至少一首,有时是好几首,他的诗“崇尚唐调,诗风清丽婉约”(马积高、黄钧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由于“降元后不久便被废弃,未见重用,心中多有懊悔之感,加上外界对他的精神压力,其诗往往表达出低回沉重的心情”(《中国文学史》)。

其作品编为《桐江集》、《桐江续集》。但《桐江集》惜已不存,《四库全书·〈桐江续集〉“提要”》即称“回所撰有《虚谷集》,今未见。”《桐江续集》也是由多种版本合辑而成,仅见于《四库全书》。《光绪淳安县志》录有他的一篇《石峡书院赋》,若有兴趣不妨借来一阅。

方回还是一位较有影响的诗词评论家。他曾收集唐宋五、七言律诗,编为唐宋律诗选本《瀛奎律髓》。在书中,他将入选之作分类批点,标明句眼,指出写作特点,全面贯穿自己的诗学主张。该书共49卷,较全面地展示了唐宋七百年间的诗歌创作。正因为如此,方回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一席。《中国文学史》这样评价“由宋入元的方回、戴表元,诗坛影响都颇为深远”。

尽管方回在诗词创作和评论上有较高的造诣,但人品操守却令人不敢恭维。如果说降元仕元是大势所逼、情非得已,我们还可理解,那么其在降元前后的一系列表现就为人所不齿。“得知严州元兵将至,倡为死封疆之说,甚壮。既而不知所在,则已迎降于三十里外矣。”(《四库全书·〈桐江续集〉“提要”》)大庭广众之下豪情万丈,以忠诚义士示人,暗地里却干着投降的勾当,说一套做一套,这就是方回!

事实上,降元仕元是方回的必然选择,因为这是他的禀性使然。早在奸相贾似道当政时,他就投机取巧,做过一回墙头草。当时,方回写了一首《梅花百咏》,献媚贾似道。等到贾似道失势时,他又落井下石,上疏“十可斩”。也正因为这份奏疏,方回当上了严州知州。

一个人的品行如何,不仅见诸大是大非之时,还表现在日常生活细节当中,旁人只要稍加留意,便可见端倪。南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记载了方回的两件轶事。第一件事是方回寓居杭州旅舍时,一日在旅舍中“与婢宣淫”,结果动静太大,以致“撼落壁土”,将邻居家的壁土都震落了。那邻居也不客气,马上将方回“讼于官”,于是糗事曝光。第二件事更有趣,方回喜欢替别人的诗集作序,然后收点润笔。“市井小人求诗序者,酬以五钱,必欲得钞入怀,然后漫为数语。市井之人见其语草草,不乐,遂以序还,索钱,几至挥拳,此贪也。”

由于是“杂识”,周密记述的这两件事,现在我们已无法考证。尤其是第二件事,身为堂堂知州大人,竟会为五文小钱而为他人诗集作序,实在令人匪夷所思。宋时,知州(知府)与通判(兼行政,非知州属官,又称“监州”)互为掣肘,但“掌总理郡政,……其赋役、钱谷、狱讼之事,兵民之政皆总焉”(《宋史·职官志》),权力还是相当大的。而且,宋时官员的俸禄非常优裕,是封建时代官员俸禄最高的一朝。南宋时,知州(知府)的月薪——本俸、职钱加上“公使钱”(特别办公费)、职田租金及各种补贴,大概有500贯左右(与现在美国总统40万美元年薪的标准相当),而明时正四品知府的月薪折钱却还不到10贯。因此,个人认为,此事多半是附会给方回的也未可知。不过,话又说回来,假如方回不是品行低劣、恶名在外,这类糗事也不会附会到他的头上。为此,《四库全书·〈桐江续集〉“提要”》恶评方回,称“回人品卑污,见于周密《癸辛杂识》者,殆无人理”。

纵观方回一生,有才无德是其最好的画像。方回罢官后,“独于读书作诗”时,约已六十多岁。在其人生最后的近二十年,也许生计并不困顿,但其内心可能是孤独凄苦的。降元仕元毕竟属“失节”,难免为时人所诟病,也使他自己背上了沉重的心理包袱。所谓“睨傲自高,不修边幅”,也不过是他为了保持自己一个文人自尊的最后无奈之举。“老去一身都是病,寤来万梦总成空”(方回诗),我仿佛看见一位老人佝偻着,在夕阳下拖着长长的背影踽踽独行……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