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民俗民艺 > 民间艺术
贺城拉狮
发布时间:2019-12-16 16:41:45

刘来根

拉狮是一种用绳子牵动的舞狮表演,因拉狮的主要盛行地在原淳安县贺城一带,故称“贺城拉狮”。“贺城拉狮”历史悠久,据清《淳安县志》载距今已有300余年的历史了。相传,有一年,淳安遭遇百年大旱,时任县令听说本县南乡有个桥西村,供奉着仙姑娘娘的佛像,就带人到桥西求雨。村里的头人就命村民们准备节目夹道欢迎,村里有个心灵手巧的篾匠,拿出家里的一张破方桌,在横档中间绑了一根长竹竿,竹竿顶端挂一个彩球。方桌内侧用两根绳子吊起一只竹狮子,随着两根绳子的一拉一松,竹狮子就活动起来。县太爷到来之后,夹道欢迎的村民们都各显神通,争相献艺,但县太爷偏对篾匠的竹狮情有独钟。从此,村民们便一起研究加工竹狮,由单狮而至三狮、五狮。于是“贺城拉狮”便正式诞生了。以“五”定格与定名,取“金魁”寓代代考取功名之义。

拉狮道具分别由狮笼(也称“狮架”)、五只金毛狮子、彩色绣球和纤绳组成。狮笼用杉木条子制作,由狮笼主体、挑头竿、绣球组成。狮笼主体总高度为305厘米,分为上笼和下笼,上笼高160厘米,下笼高145厘米,笼长170厘米,宽182厘米。挑头竿长580厘米。露台四角竖着四根柱子支撑着顶棚,顶棚一般用黄色油布或黄布制作,四面临空,样子像亭子。在露台的底座靠后设有一个储备箱,正好用来放置拉狮用的绳子还有表演人员的日用品,因为拉狮的人是跟着“狮子”走的,狮子架子到哪里,人就到哪里了,都是边走边表演的,手上不好拿东西的。架子的顶棚下朝前伸出一根木棍子,大概丈把长,好像一只手臂向前斜伸出,棍子上高高挑着红、黄、蓝、绿、白、黑、六色西瓜绣球。为漂亮起见,架子上各个部位都刻饰龙凤花鸟等吉祥图案,特别是四根支柱和外伸的棍子都是刻龙雕凤的。架子用的材料一般用杉木、樟木和乌桕木,这些木料有轻便、易于雕刻等特点。

旧时表演露台一般由四个身强体壮的男子抬着,露台前站着2个人,手中各提着一根较长的木棍子,木棍子上头是一个用铁丝做成的漏子,漏子内盛着很多事先劈好的松明油柴。这主要是用于晚上表演照明之用,白天表演无需此用具。现在已改成用轮子了,所以,在架子的底部安装了四个轮子,要表演时,就由四名小伙子推着往前走。

表演时用三十八根纤绳连接,由十一名艺人在狮笼后拉动纤绳进行操作。表演开始时,先由长管先锋号吹起激昂的号音,紧接着响起激烈的锣鼓钹合奏。突然,一只称为“狮王”的大狮子迅速冲出狮笼,前扑后闪,左腾右挪,上跃下跳,进行一阵近于疯狂的飞舞。随着鼓点逐渐舒缓,狮王衔起悬挂在空中的绣球,左右扭动,仿佛志得意满,欣喜无限。继而,狮王面向狮笼,引出四只幼狮,狮王扭头摆身,翘腿搔痒,张嘴舔毛,挠耳贴腮,对幼狮极尽亲昵之状。与此同时,狮笼上方又有两只狮子跳进跳出,履行着守门的职责,五狮同舞,相互嬉闹,鼓乐声也再次进入高潮,使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正热闹时,狮王昂头纵跃,一头撞开挑头顶端的心疼示,两只幼狮从绣球中跳出,慢慢地爬近狮王,狮王左拥右抱,抚爱有加。正当人们看得如痴如醉,一股甘霖突然自天而降,抬头望天,仍是晴空万里,再回头细看,原来甘霖自狮笼顶端龙头口中喷出,寓意天下升平,风调雨顺。整个表演过程需要狮笼后的十一位纤绳操纵手配合鼓乐,进行步调一致、节奏分明的操作,才能使九狮进退有序,聚散有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当然除此之外,不得有制作巧妙的道具。

“贺城拉狮”表演用打击乐,乐器以边鼓、大小堂鼓、小锣、苏钹、半苏锣和先锋多种乐器为主,并根据狮子向前退后、跳跃等动作变换节奏。

“贺城拉狮”主要盛行于原贺城、茶园、汾口等地。从清代以来淳安拉狮久传不衰。原老城市建有东庙和西庙,庙里供奉贺老爷神主。每年正月都要举办贺齐庙会,会期七天,期间除演大戏外,拉狮就是主要文化活动之一。解放初期在淳安城乡拉狮表演队有几十支,民间艺人几百人,逢年过节十分活跃。1959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大多古城镇被淹没,大批拉狮表演艺人迁移江西、安徽等地,留下的极少。随着时间的流逝,贺城拉狮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幸运的是2005年为参加千岛湖秀水节文化踩街活动,宋村乡对贺城拉狮进行重新挖掘整理,在保留传统拉狮表演技艺的基础上为增强演出气氛,适合大型广场表演,对其道具制作和表演艺术进行了大胆改进创新,提升了宋村拉狮的技巧与艺术。“宋村拉狮”在秀水节民间艺术展演中一举成名,捧回了金奖,获得了殊荣。从而,使失去多年的拉狮得以重新传承和发扬。随之,贺城拉狮已正式列入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以宋村乡为代表的拉狮还曾多次参加省市县展示展演,2008年赴上海参加桃花节展演。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