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健康生活 > 保健常识
主动监测,可早期发现丙肝病毒感染
发布时间:2019-12-25

据国家医保局消息,《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19年版)》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实施后,接近100%治愈率的丙肝创新药有望大幅降价85%以上,丙肝患者受惠力度较大。

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肝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如今,丙肝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中国约1000万丙肝患者。然而,有调查显示,公众对丙肝的知晓率只有38%,自主筛查率不足20%。

“丙肝感染者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发展为肝硬化、肝腹水甚至肝癌之后,才被查出感染了丙肝。”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科主任黄燕教授提醒,目前丙肝治疗不再是难题,规范的治疗可帮助丙肝感染者完全清除体内的丙肝病毒,建议大家至少做一次丙肝病毒筛查,有高危行为者即使既往筛查丙肝病毒呈阴性,仍建议做丙肝病毒筛查。

1 丙肝传播途径与乙肝艾滋类似

“在传播途径方面,乙肝、丙肝、艾滋病三者非常类似,都是通过血液、性传播、母婴三种方式传播。”据黄燕介绍,丙肝是慢性进展性疾病,从丙肝感染发展到肝硬化平均是25年左右。在我国,丙肝病毒的基因型分为6种,还有多个亚型。目前在中国约1000万丙肝病毒感染者中,感染基因1b型丙肝病毒的患者超过50%。

据统计,初次感染丙肝病毒的潜伏期是2至16周,平均是6至7周,80%的急性丙肝患者没有症状。有症状者表现为疲劳乏力,而由于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往往容易觉得疲乏,因此丙肝很难被发现,就诊率较低,相当部分丙肝患者漏诊。

丙肝病毒会持续对人体造成损害。据统计,55%~85%的急性丙肝患者会进展为慢性丙肝,其中5%~15%的患者可能在感染后的20年左右发展为肝硬化,一旦发展为肝硬化,每年有2%~4%会演变为致命的肝癌。

丙肝的高发地区,总体来说农村地区要高于城市。目前年轻人感染丙肝的途径大多是共用不洁针具,或者一些不明原因,如拔牙,或者通过女性纹眉、打耳洞,以及性生活等传播途径。不过,丙肝虽然是传染病,但汗水、共用餐具、蚊虫叮咬已经被证明不会传播丙肝病毒,普通日常生活接触也不会被传染。

需要提醒的是,家庭内密切接触可能是丙肝病毒传播的途径之一,如家人间共用梳子、共用指甲剪、共用剃须刀、共用牙刷等。

2 主动监测可早期发现丙肝病毒感染

“绝大部分人感染丙肝时没有症状,因此丙肝被称为‘沉默的杀手’。”黄燕表示,丙肝患者在感染初期,因为没有任何症状,往往会被忽视,大众主动体检意识不强。然而,除了少部分感染者是通过体检途径发现的外,大多数患者都是因为手术、分娩、输血等需要医疗干预时,才发现患有丙肝。而有些患者直至出现腹水,或是发展成肝硬化,甚至肝癌才发现感染丙肝,这让治疗成本大大增加。

事实上,丙肝病毒筛查很方便,费用也不高。黄燕建议,市民最好主动做至少一次丙肝病毒检测,单位体检时最好将丙肝纳为常规项目。如果检测后丙肝抗体呈阴性,之后又没有纹身、打耳洞、不洁性生活等高危行为,可以不再进行丙肝筛查;而一旦发生高危行为,应及时到医疗机构进行筛查,发现问题及早就医。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计划怀孕的育龄女性最好在孕前做丙肝筛查。在临床上,也不乏怀孕后才发现丙肝病毒感染的准妈妈。孕前筛查可有效避免丙肝病毒给母婴造成伤害。

3 丙肝治疗前建议做基因分型

“现在药物疗效都很好,早期筛查出丙肝后是完全可以治愈的。”黄燕表示,虽然没有疫苗,但丙肝的治疗效果很好。目前,直接抗病毒药是丙肝治疗的首选治疗方案,基本治疗周期为3个月,3个月就可以清除病毒并且不再复发。随着新药研发和技术进步,如今丙肝治疗有了更多选择。

丙肝创新药列入医保范畴,将让更多丙肝患者受益。以艾尔巴韦格拉瑞韦片为例,作为创新性直接抗病毒药物,已在医保范围内被批准用于治疗基因 1b 型丙肝。政策落地后,治疗1b型费用约6600元,进入了医保统筹范围后,1b型医保报销80%,患者只需自付约1000元;治疗其他基因类型的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费用约1.4万元,医保同样可以报销80%。

“从医学精准治疗和成本效益的角度来看,基因分型是非常有必要的。”黄燕表示,丙肝治疗想要享受医保政策,基因分型检测必不可少,医生和患者可根据丙肝病毒的基因分型、患者自身患病情况、用药情况、经济水平等因素,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代偿性肝硬化、合并艾滋病病毒感染、晚期慢性肾病或透析的丙肝患者等,可以通过医保途径,在规范的医疗机构治疗丙肝,无需担心其与相关治疗药物冲突而影响疗效。

基因分型检测有助于医生为患者实施丙肝的个体化治疗,从而实现更高的治愈率,更好地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让更多的患者受益。(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罗悦)

相关链接

什么人应该接受丙肝检查?

世卫组织建议,以下高风险人群应前往医院筛查,提高早期诊断率:

1.注射吸毒者;

2.滴鼻药使用者;

3.在感染控制做法不够充分的卫生保健机构中接受了血液制品或者创伤性操作的人;

4.由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生下的儿童;有受到丙肝病毒感染的性伴侣;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5.目前或以往被监禁者;

6.有纹身或者穿耳洞等的人。

来源:长沙晚报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