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随笔
诗画细节凸显人文意境——略谈《林徽因传》语言风格
发布时间:2024-02-01 10:09:47

蒋念文

坐在书香味浓浓的瓯江书院里,捧着林杉著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林徽因传》,默默地翻阅着。

这本书吸引我的,不单单是《林徽因传》中有关她与徐志摩的那段恋情,不单单是作为中国第一位女性现代建筑师为中国建筑学所做的贡献,更吸引我的是,林徽因作为中国现代诗人的才情与许多佳作。这本书中散文式的抒情描写,拟人化的句式,大胆的想象,都让我爱不释手,逐字逐句品味,甚至大段地抄写。

《林徽因传》的叙述既有宏观的俯视,也有微观的平视。

该书籍在写作时,广集资料,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真实记述主角的主要经历,极具纪实性、史料性,内容真实准确。特别要说明的是,整本书的语言风格,虽以简明平实为主,但同时也具有文学性,语言生动活泼,富于文彩。书中选取了林徽因时代几个典型画面,叙行录言,在不影响历史真实性的情况下,文史并茂,以艺术手法展现主要人物在当时的经历。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可以清晰完整地看到林徽因的出生、成长、恋爱、结婚、考察古建筑,和梁思成一道主持并设计国徽图案、人民英雄纪念碑图案,拯救景泰蓝艺术等主要事件的脉络。

在书中,作者林杉还延展了自己的“想象”。这些“想象”拓展了《林徽因传》的宽度与深度,闪耀着思想的光芒,使笔下的林徽因更鲜活、有温度。

当史料只留下一副骨架、一沓信笺、几幢房子、几个物件的时候,给一个历史人物作传,如何让其栩栩如生,音容笑貌跃然纸上,就得在真实的史料基础上,借助想象充盈细节。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一进这寺院你就踏着了他的鼾声。然而那颗心也许一直是醒着的,一颗石头的心醒着,他甚至能听得出每一株松树的低语。他知道这世事不可以睁了眼看,也不可以闭了眼看,眼开眼闭,又远非佛家的心旨,因此便酣然睡倒,让人醒着看他,他睡着看人。人看他,梦里庄周一个大彻大悟的逍遥;他看人,悲悲欢欢多少热热闹闹的无奈。……林徽因仿佛听到了铺天盖地的凿石的轰鸣,看到了铁钎在石头上飞溅的火花。那声音,让整个武周山血脉陡涨,让一条武烈河泪涛翻滚;那声音,在历史的崖壁上被放大了许多倍,时光不能消磨他们……”

这是林徽因、梁思成进卧佛寺考察平郊古建筑时作者的描写,通过林徽因的眼睛、思想体现主观情感体验。作者借助林徽因的真实感受与宏大的想象,写出了林徽因对云冈石窟整体感受,把林徽因珍爱祖国艺术珍宝的思想感情立体凸显起来。人物的丰满,精神的丰满是第一要义的。

另外,诗化的语言丰盈了《林徽因传》的意境。

林徽因与梁思成一同回北京时路过浙江海宁硖石,这是徐志摩故居所在地,作者运用散文诗的手法,让我们把目光凝聚到“伤口”“喘息”“黑影”“凄冷”“稀稀落落”“撞网的鱼儿”“别一个世界里”等词语上,在林徽因的生活轨迹上,徐志摩是一道挪不开的坎。

记叙中的描写,描写中的抒情,捎给读者一份感动。

书中的句子很美,如“深深的院落,掬一捧的静,如幻如梦。”“窗棂透出那一缕灯火,离离落落洒满院子,温暖着一朵朵花的微笑,留一片逍遥的影子于身后。”这是作者描写林徽因一生钟爱着的一家人住了五年的院子,无论是“掬一捧的静”,还是“灯火温暖微笑”,还是“叫卖声消尽颜色”,都让人展现无限遐想。这些描写恰如其分,铺垫,渲染,让读者情不自禁中浸入式阅读,仿佛主人公就在眼前,一笑一颦。

这本书读来如坐春风,悠悠然,畅快!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汪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