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界千岛湖

快·准·活·美

点击打开
您当前的位置: 睦州文苑 > 原创佳作 > 散文
致敬农耕生活的美好——读《淳安老物件》有感
发布时间:2024-06-13 10:39:42

弘青

昔时的农耕生活还值得我们用心用力去回忆和记载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我们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最近翻阅王丰写的《淳安老物件》,感触颇深。这是一部引领人们“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的作品。作者在自序中这样写道:“我时常回忆那一件件渐行渐远的老物件,它们有过激情四射,也有过满腹惆怅,但都将随着岁月的风尘,一点一点地衰老、起皱、泛黄,最后彻底地褪去昔日的光辉”“淳安的老物件,既写满了沧桑,也印证了无数的精彩,更承载着美好的希望。”这大概就是作者顶烈日、冒酷暑访遍淳安角角落落,写成这部作品的缘由吧。

《淳安老物件》汇聚了旧时农耕时期农村、农宅、农活、农谚、农俗、农景的方方面面,共搜集和描述了113种老物件。这些老物件都是淳安人民在昔时,生产所用的劳动工具,或者是日常生活用具,每种物件都是老得不能再老、土得不能再土的物件。作者说,这里写的物件还只是淳安人民生产生活中的“一鳞半爪”,要“全龙”式地写出来还有待努力。但我认为,这一百多样物件,已像一面淳安历史的镜子,印证了淳安人民世代积沉的智慧。

书中所写的113样老物件,并不是浅尝辄止地介绍,而是循踪溯源、问古察今。如他写一张耕田的“犁”,就追溯到7000年前后河姆渡文化中记载的“骨耜”、春秋时期出现的“铁犁”、西汉时期的“直辕犁”、隋唐时期的“曲辕犁”(淳安农民使用的就是“曲辕犁”)。哪怕是介绍一条洗衣时用来捣衣的“棒槌”,也引述了李白的《子夜吴歌》、韦应物的《登楼寄王卿》、杜荀鹤的《秋夜闻砧》、温庭筠的《池塘七夕》、陆游的《秋思》等等。这些丰富的文史知识,使得笔下的老物件有了别样的厚度与分量。

另外,很自然、很巧妙地运用联想的手法,来叙述旧物件是这部书的又一大特色。比如,写“扁担”,联想到当年井冈山朱军长用“朱德记”的扁担挑粮的故事;写“畚箕”即联想到《愚公移山》中“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的句子;写“蜂桶”即联想到散文家杨朔《荔枝蜜》中对蜜蜂采花酿蜜的描写;写“草鞋”联想到红军穿着草鞋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这种联想,赋予了所写事物更多的形象意境,使文章显得丰满,更有可读性。

记事记物是为了写人。阅读这部书,可清晰看到作者这一写作特色。作者写一张“八仙桌”,引出了一位手艺精湛的木师傅王圣全;写“蚕架、蚕笆、蚕簇”等物件,引出了一对年轻的养蚕人王志勤与王菊花,并写了他们的恋爱故事;写一只普通的装粉用的“粉桶”时,引出了作者的高祖父艰苦经营家业的经历,这些描写让旧物件成为艰苦创业、亲情关照的见证。

作者对一百多样物件的描述,从物件制作采用的原材料,到制作过程,再到如何操作,都写得十分详细,让读者感到作者对每样物件都亲身使用过一样。细致入微的叙述和描写,可以看到作者是一个忠于生活,体察入微的人。

时代在前进,人类劳动的方式和生活方式日新月异。作者记叙的一百多样老物件都已渐行渐远。然而不论时代如何变化,劳动精神永远是人类最坚强的精神支柱,劳动永远是人类获取幸福的唯一方式。老物件蕴含先辈们的创造精神,会永远照亮我们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脚步。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邹楚环 汪妙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