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千岛湖传媒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记者 义永华
春雨绵绵中,走进宰相故里——里商乡,被雨雾轻笼的茶园犹如仙境般唯美,茶垄随着地势起伏连绵,穿着嫩绿雨衣的采茶工点缀其中,双手娴熟地在茶叶间翻飞舞动,奏响了一曲美妙的采茶歌。
茶叶是里商乡的支柱、致富产业,面积、产量、产值均居全县首位,有着“百里茶香、万亩茶海”美誉。2017年全乡茶叶相关总产值破亿元,人均茶叶收入达8000余元。
“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这样评价茶产业,可以说里商乡是生动的实践样板,近年来先后被评为“浙江省茶叶强乡镇”、“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茶叶示范园区”、“杭州市茶叶状元乡镇”等荣誉称号。
一个品牌延伸一个产业
好山好水出好茶。里商乡是千岛湖龙井茶的重要产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近年来,茶叶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茶叶品质也稳步提升。
如何让茶叶走向茶业,从一产向二产、三产延伸?里商乡负责人说,这也是他们一直在努力的方向:培育有机茶,提升制茶技术,发展茶叶电商,品牌的塑造、传播和推广,走茶旅融合之路……
“里商乡是我县最早普及推广千岛湖龙井的茶叶之乡,生产龙井茶的水平也可以说是全县最好的。”县茶文化研究会的童西川告诉记者,一个是这里生态环境好,最重要是里商人勤劳、肯吃苦,有市场开拓创新精神。同时,随着县里对里商乡茶叶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扶持,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万亩茶海”,千岛湖龙井茶核心产区。
80年代初,全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广名茶生产,里商人认识到种茶叶的“商机”,便把精力放在种植龙井茶上,里商乡也成为了富阳、西湖等地的茶商收购龙井茶的原材料产地。
90年代末,全县推广机械炒茶及电力供应解决后,脑子活络的里商乡茶农按照钱塘龙井扁宽、翠绿的品质要求,自己炒制龙井茶,茶叶品质明显提高,市场更大。童西川说,现今里商乡生产的茶叶已是钱塘龙井茶中的佼佼者,受到了市场的认可。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及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里商茶叶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空间。“但茶产业要发展,一定要与自身的优势资源相结合,将里商茶叶的品牌推出去。”里商乡茶叶员徐奕卫说,在去年的茶文化节,有一项重要的议程就是“文茗里商”品牌发布会,这是文化+茗茶的深度结合,茶旅文创小镇的品牌。
茶香也怕巷子深,加强品牌建设,更要会吆喝。从2008年开始,里商乡每年在春茶上市时举办茶文化节,把品牌与文化、节庆活动相融合,让里商乡的茶香飘天下。
“要让茶产业绵延千年,生生不息,除了生态优势,还要具备品质、品牌优势。”在去年的第九届茶文化节及第三届千岛湖斗茶大会上,由里商乡选送的千岛湖红茶获金茶王奖,专家评出的状元茶价格拍到了一万八千元,茶农黄有富、解小华获得“十大千岛湖匠心茶人”称号。推出的“商辂坊”名茶、“天池云雾茶”更是远近闻名。早逢春茶叶专业合作社的“醇逢香”商标和产品被认定为淳安县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农友茶果专业合作社“里商茶”被评为杭州市知名商标品牌产品。
如今,里商乡已建成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一个,辐射带动1500亩茶园示范区建设,仅2017年一年就通过无公害认证茶园4029.9亩,引进茶叶新品种5个,研制新茶产品2个,有7900余人从事茶叶产业。
里商乡在全乡近2万亩茶园里注入科技、融入生态、植入文化,将传统单一的“茶叶”做成了含种、养、加、销、游等多业态的茶叶产业,也衍生出了电商、茶苗商、茶机商、茶叶中间商等行业。
在江村村,山上是成片的茶园,田里是一陇陇翠绿的茶苗。“我们村有40多亩的茶苗基地,6月份扦苗,11月份拔苗,跟采茶季节是不冲突,这两年行情出奇好,一亩苗好的话有五六万元收入。”村党总支书记江志宏认为,培育茶苗行情越来越好,这与里商茶品牌影响力越来越大有关系,茶苗不仅受本地茶农追捧,还销往安徽、江西等地。
家乡的茶叶品质这么好,如何让更多的人品尝到?2014年6月,胡江涛辞掉在杭州的工作,对老爸成立的茗泰茶叶公司进行转型升级,通过互联网销售龙井茶叶。“刚开始是亏的,因为还不是很懂电商销售这块,到第二年销售业绩翻了20倍。”如今,胡江涛公司旗下的“五香玉”品牌在市场有了一定知名度,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徐奕卫说,如胡江涛这样从线下推广转为线上销售的茶叶电商大户全乡已有9家,去年销售额超四千万。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
阳春三月,徜徉在里商乡的灵秀山水间,在一片片美丽的茶园里,处处是采茶人忙碌的身影,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片片茶叶,处处茶园,为山区农民提供了一条增收致富大道。
收青、制茶、贩茶……春茶开采后,余泉村的茶叶加工大户黄有富夫妻和儿子非常忙碌,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但心里乐呵,这可是一年中最赚钱的“黄金期”。
走进黄有富的茶叶加工厂,20多台机器正有序运转,飘出屡屡茶香。制茶师傅杨德军,穿梭在各台制茶机中,时不时闻一闻茶叶的香气,看看茶叶的形状,严格把关每一道制茶工序。“忙活50天,就能拿到2.8万元。”杨德军说,采茶季这两个月不到的时间,自己的工资加上妻子采茶叶的收入就有4万余元。
过磅、付款,傍晚时分,厂里更是热闹非凡,本村及周边茶农开着小轿车等各色车辆前来送茶青,当嫩绿的茶芽倒进特制的木框时,一张张百元大钞也当即付给茶农。在里商乡,像黄有富这样的茶叶加工厂有80余家,全乡每年制茶约420吨左右。
“这段时间,一天要收购2000斤的青叶,生产500斤左右的干茶,销路不愁。”黄有富以前在千岛湖茶叶市场经销茶叶,2011年回村创办了商松源茶叶专业合作社,成了全村最大的茶叶加工厂,实现茶叶生产、收购、加工和销售一条龙服务,带动了本村及周边村民发展茶叶的积极性,2016年被评为杭州市发展经作产业促进山区纯农户增收工程项目。
“以前各家各户白天采茶,晚上制茶,清晨卖茶,茶农根本没时间休息,现在把青叶卖到黄有富这样的加工厂兼合作社就没心事了,收入有保障。”徐奕卫说,村里有了茶叶加工厂,对茶农来说是好事情,人轻松了,收入却增加了。在玉泉村,户户有茶园,茶农就卖青叶这一项,收入多的有七八万元,少的也有一万多,人均收入可达3万元。
通过茶叶富裕起来,余泉村并非个例,里商乡所辖的16个行政村有三分之二村庄、11298人口靠茶叶吃饭。“这几年村民都是通过种茶富起来的,去年茶农卖青叶收入十几万的有三户,七八万的也不少,五六万的很多。”架子岭村党支部书记韦鹏程说。
家家户户采茶忙,漫山遍野茶飘香。如今,在里商乡,小小的一片茶叶已成为助农增收的“致富金叶”,里商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茶产业增收之乡。
一片茶海带动一方旅游
“青青茶园一幅画,迷人画卷天边挂。家家户户小背篓,背上蓝天来采茶。”走进里商乡的每一个茶园里,犹如走进了宋祖英歌声里的画卷,充满了诗情画意。
每年春茶开采,是架子岭村茶农最幸福的时候。春风轻抚茶园,茶香四溢,迎来了纷至沓来的城里客人,游客在青翠的茶园里采茶、摄影、观景,别有一番滋味。
“这个季节,有的村民把整栋楼出租,周末两天时间里客人可以体验采茶、做粿等茶农的日常生活。”里商乡特色产业办负责人应巧群说,架子岭村靠山面湖,风景优美,依托一片片美丽的茶园,村民自发在家开起了民宿,目前已经有6家,民宿村落初步形成。
里阳村是里商乡的集镇所在地,立足天坑溶洞、紫云尖等自身资源优势,把丰富的茶叶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结合起来,还引来了云里雾里等精品民宿落地,也带动了村民发展民宿的信心。
商尧满以前只是里阳村一个普通的茶农,一年的茶叶收入五六万。在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下,把自己的新房改造成民宿,成为最先尝试“茶旅一体”的村民之一,现年收入达30万元。
里商乡把商辂文化、茶文化以及道教养生文化等融入到民宿发展当中,以民宿经济为突破口,推动单一的茶叶产业向“丰富农业+精致旅游”复合发展模式转变,这是里商乡推进农旅融合的其中一项举措。
背着小竹篓,在一垄垄青翠的茶田里,亲手采摘茶树的嫩芽;体验采茶后,闻着茶香,观看制茶工艺及茶艺表演;走进茶博园,静下心来品一杯茶,了解茶的文化渊源……每年举办的茶文化节,丰富多彩的活动,令八方宾客如痴如醉。
“茶文化节上,我们卖的不仅仅是茶叶,更是文化。”里商乡负责人说,借助“宰相故里,皇后娘家”的名气,近年来乡里大力发展以茶文化结合的旅游产业,推出了商辂坊名茶、天池云雾茶等“文化茶”产品,兴建了鱼泉茶博园,打造茶园迷宫、品茶亭、游步道、采摘体验区、茶文化展示区等景点,2017年接待游客23.5万人次。
千年茶韵醉八方,茶海扬帆正当时。下一步,里商乡将继续以“文茗里商”品牌为引领,加快茶旅融合发展,打造“茶旅文化小镇”,开启旅游休闲观光产业新“蓝海”。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刘波 于一
最新播报
更多>>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