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见证人间正道——写在南京解放70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19-04-22 09:00:28

新华社南京4月21日电 题:见证人间正道——写在南京解放70周年之际

新华社记者刘亢、蔡玉高、蒋芳


日新月异的南京城里,有一处时间是“静止”的——长江路292号“总统府”蒋介石办公室,桌上台历停在1949年4月22日。“定格”这一页历史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百万雄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70年前,一个旧政权轰然倒地,一个革命党即将开启执政航程。


这是4月19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总统府”。新华社记者 季春鹏 摄

时间是真理的见证者。

人民至上,天下归心。十朝都会南京,兴衰沉浮启示后人:人心向背决定存亡,唯有永葆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方能从历史走向未来。

民心所向,始为正道


2018年12月29日,车辆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无人机拍摄)。当日,历经26个月封闭维修的南京长江大桥公路桥恢复通车。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进入4月,渡江胜利纪念碑前,人流络绎不绝。唱国歌、升国旗、重走胜利路,人们用集体纪念的方式,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回望那场对全国解放至关重要的胜利。

不远处,有一处寂静的小院落——静海寺,飞檐画栋掩映在现代化建筑之中,门口安放着一座警世钟。很少人知道,这里曾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的议约地。

“从强盛的大国,到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荣耀与屈辱两段历史折叠在了一个空间,令人深思。”静海寺纪念馆馆长苏真说。


2017年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放飞和平鸽。新华社记者季春鹏摄

古寺历沧桑,奇耻殊荣关国运。在建城史已有2500年的十朝都会南京,每个地标背后,几乎都能窥见一段救亡图存的探索历程:

秦淮河畔的1865创意产业园,前身是金陵机器制造局。甲午战争爆发,“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梦想宣告破灭。


这是在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桠溪国际慢城拍摄的油菜花田和民居(2017年3月28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紫金山南麓的中山陵,是伟大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25年之后遭侵华日军屠城,30余万国人用生命记录中华民族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直到1949年4月23日,当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大江,南京解放,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史上屡败屡战、屡战屡败的轮回终告结束。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上图为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总统府”(资料照片);下图为南京“总统府”经过全面整修、扩建,成为面积12万平方米的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2009年8月19日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新华社发

渡江胜利纪念馆里有一本珍贵的渡江日记,作者是解放军34军101师302团2营副政治教导员李剑锋——“4月23号下午四时半,在江南的群众在江边欢迎我们过江,并有火轮、木帆船来迎接,于夜晚十时许渡过了亚洲最大的河流。”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壮阔胸襟的诗词,让今天的人们仍能如临其境地感受那一场伟大胜利,而翻开尘封的史料,则揭示出解放的轨迹与逻辑。

2000:11万——这是1949年4月23日前夕,南京城内共产党和国民党党员的数量对比。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中山陵景区。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6个月:5年——内战之初,蒋介石妄图消灭共产党的时间表是“6个月”;内战一年后,毛泽东在小河会议首次将对蒋介石的斗争设想为“5年” (从1946年7月算起)。

彼时,国共两党、国际国内的诸多人士,都曾认真探讨这个问题——如此强大且有美国支持的国民党,为何被共产党打败了?且败得如此彻底?

“如今看来,一切都有迹可循。”南京市委党史办主任徐春在搜集研究了大量史料后认为,1948年秋冬到1949年初,人心的解放在战前已经完成。工人、学生、店员、教授、公务员,各行各业的人民拒绝撤往台湾,保护下大量的机器、图书、仪器和物资,为解放后南京的建设与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共产党给大众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他们领导的革命能救人于水火之中。”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回忆录中写道,反观对手,“从国民党获取政权那天起,各级官员就贪污受贿、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乱搞裙带关系、大行派系斗争。”

选择共产党,就是选择解放;选择共产党,就是选择希望!


南京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灯火璀璨(2009年2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韩瑜庆摄

如今,南京国民政府在《首都计划》中憧憬的“理想之城”,不仅已变为现实,更超越了梦想。

解放初期,南京城区面积只有40平方公里,而今已达770多平方公里。《首都计划》估算南京市一百年内人口数量将发展到200万左右,截至2018年底,南京市常住人口已达843万。

百年求索,终得正道。

以民为本,共建共享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奥体中心。 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2018年底,历经26个月的封闭大修,南京长江大桥复通,引发了整个城市的关注。

人们牵手漫步走过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回忆半个世纪前那段艰苦奋斗的峥嵘岁月。


这是2017年3月26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玄武湖,游船星罗棋布,堤上游人如织。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96岁的曹土根曾经负责大桥修建时的供电工作。“当时中苏关系破裂、内外交困,我们一没技术二没设备,全靠人力、靠经验。但所有的建设者都是一条心——大桥是新中国的骄傲,不容半点马虎!”

民心所向,胜之所往,国难当头人心是武器;民心所往,大道可成,建设时期的民心就是力量。由此,有着“争气桥”之称的大桥不仅是新中国建设初期自力更生的典范,更是家国一体、荣辱与共的实证。

始建于1908年的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如今已“111岁”。“这里是中国现代机车车辆工业从屈辱、抗争到振兴、发展、强大的见证。”公司原党委宣传部长季明华说,南京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封建把头对工人的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从此成了工厂的主人。从1958年起,工厂修造并举,我国第一辆铁路客车——YZ21型硬座车从这里驶出,填补了国内铁路客车车厢制造的空白。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屈不挠的基因,从新中国成立、建设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始终跳动在这座城市的发展脉搏中,更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城市的建设者、创业者与国家同行、共进。

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发布,拥有26万员工、年营收突破5500亿元的苏宁控股集团排名高居第2。从1990年一个200平方米的家电专营店,到中国连锁经营的龙头,再到探路智慧零售的世界500强企业,苏宁见证又推动着消费升级与零售业变革。


这是4月18日无人机拍摄的南京眼步行桥。新华社记者李博摄

玄武湖畔的城市规划馆内,一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眼前铺陈:

从市容破败、物价飞涨、民生凋敝、百废待兴的国民政府首都,到如今的现代化国际性城市;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从跨越温饱底线到高水平全面小康;用约占全国0.07%的土地、0.6%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总量、2%的税收;2016年,成为GDP过万亿元的城市;2018年,经济竞争力位列中国城市前10强;连续10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与民共建,更要与民共享。宏观的数字变化连接着微观的民生获得感,GDP优势直接转变为一项项暖民心、安民心、聚民心的切实举措。


在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展厅内介绍相关科研成果(2016年6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2016年,南京跨入“万亿俱乐部”。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一共32页,“晒”出这张“成绩单”的同时,又用5页篇幅列出了35项民生实事项目,相较往年“每年解决10件民生实事”的惯例,大大扩容。

2018年,南京全市公共财政支出的75%用于民生保障,兜底民生不断扩面提标:完成棚户区改造488万平方米;192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保障房新开工456万平方米;城镇新增就业30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快于经济增长;全市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860元,企业退休人员月均养老金达2984元、位居全省第一。

今年春节,一直住在纬一路的老赵搬进了丁家庄保障房二期凤来北园的新房。“新家将近70平方米,两室一厅一卫。老同事、老朋友过年时来串门,个个都羡慕我,不仅住上了新房,还住上了好房!”

专家评价“南京的保障房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即将开工的百水、绿洲和孟北三大保障房片区品质将更上一层楼,全部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推进。

天下为公,大道致远

600多年前,南京作为郑和“七下西洋”的始发地,见证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波澜壮阔的历史。如今,南京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美好未来”的民族意志与国家使命,深深融入了城市的发展理念。

4月中旬,南京外国语学校高三学生陆奕苏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上了“行前一课”。被多所国外名校录取的他们,即将踏上异国求学之路。

“在有了‘我将去哪里’的答案后,希望你们更要清楚‘我是谁’‘我从哪里来’。”纪念馆副馆长凌曦对他们说,南京是你们的出发地,你们要了解南京曾经历的浩劫,无论走到哪里,希望不要忘记这座城市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

2014年8月,第二届青奥会在南京举办。短短十余天里,来自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700余名青少年代表在赛场上挑战自我,收获友谊,在奥林匹克历史上谱写了人类和平友谊的新篇章。

2017年8月,南京成为全球第169个国际和平城市。国际和平城市协会会长弗雷德·阿门特说:“南京是中国第一个国际和平城市,这代表了南京人民对和平的热爱和向往。让我们携手,共同为渴望和平的人们建立起紧密的联系。”

2018年5月,以“互鉴·分享·共赢”为主题的第八届历史文化名城博览会在南京召开。作为一项国际性双年度文化活动,来自世界6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名嘉宾齐聚南京,达成了包括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化发展、共享城市和谐等诸多共识。

发展的中国牵手世界,开放的南京用智慧和爱心,同各国人民真诚“拥抱”。


2014年8月16日,第二届夏季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南京奥林匹克中心举行,火炬手、竞走运动员陈定在开幕式上传递圣火。 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文化交心。器械表演《禅武东方》、气功表演《少林硬气功》、拳术表演《天地人和》、功夫扇表演《中国功夫》……2018年7月3日,尼泊尔加德满都尼军俱乐部的看台座无虚席,来自南京西善桥中心小学“梦想娃少儿武术团”的小演员们,为400多名当地民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中华武术表演。

5年来,南京市以文化沟通促进“民心相通”,共组织24批次、350余人次同“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交流互访活动,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看到南京的包容与自信、开放与创新。

经济交融。苏宁云商、金浦、福中、苏交科等一批南京龙头企业,在酒店、零售、设计、跨境电商等领域投入大量资源。“走出去”的企业就像地球村的“使者”,将“一带一路”的好资源、好经验与南京实现了经济互补、深度交融。

2018年,南京赴“一带一路”有关国家和地区承包工程累计完成营业额21.4亿美元,占全市完成总额的61.4%,成为南京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统计表上亮眼的风景线。


这是南京市中心新街口夜景(2016年1月19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李响摄

长江如虹贯。伫立江边,北望对岸,远处高楼鳞次栉比,自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新区后,江北新区发展步入快速通道。在南京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方案中,昔日被“天堑”阻隔的欠发达片区,如今成为“双主城”战略中重要一极。

在位于江北新区的“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南京创新中心”,每个IPv6地址的访问情况,都在一块大屏中实时“闪现”,运行情况、数据量尽收眼底……根据计划,全球共架设25台IPv6根服务器,4台由中国部署,其中1台就落户这里,服务整个华东乃至全国。

“瞄准科技与产业高效结合,走出一座新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江北新区的产业发展构想是打造芯片之城、基因之城和新金融中心。”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区党工委专职副书记罗群认为,面向未来,南京必须要用国际的标准、国际的规则,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打造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

虎踞龙盘,山水相依。一座城市走过百年,南京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方向。如今,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

来源:新华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