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我省各民主党派发挥优势助推科技新政实施 打造创新高地
发布时间:2019-05-23 13:20:52


2019年1月2日,九三学社杭州市委会“名校名院名所”建设工程调研组考察创业惠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拍友 谢军标 摄


浙江民建7年持续建言 力推科技创新

今年初,我省出台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力争成为全国领先的核心技术引领区、产业发展示范区和创新发展新高地,引发各界关注。获悉这一消息,民建省委会原副主委郭吉丰非常激动,正是他在省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上提交的相关提案被有关部门积极采纳,助力了该计划的出台。

事实上,如何更好助推科技创新发展,一直是民建省委会参政议政的重要内容之一。据不完全统计,自2012年民建省委会换届以来,两届省委会在省两会上共提交与科技创新相关主题的团体提案和民建界别提案近20件,各类协商会上就科技创新相关主题建言献策约7次,委员个人相关提案近40件。在推进科技创新这件事上,民建一直在发力。

【大会发言“走”出来】

今年1月28日下午,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现场,20位省政协委员登上人民大会堂发言席,就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话题进行第一场大会发言。

郭吉丰代表民建省委会第一个上台。虽然已经代表民建省委会连续6年登台进行大会发言,但直到亮相前20分钟,这位智能制造和大数据方面的专家仍在后台仔细斟酌文稿。“就怕到时候想说的没有说完。”他笑着告诉记者。一份1800字不到的发言稿背后,是一个民主党派省委会长达数年的跟踪和关注。

“我10年前到民建省委会任职时,省委会就已经在关注数字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了。”郭吉丰告诉记者,“2010年我们就提过一个加快电子政务资源整合推进信息共享的团体提案,这几年又连续提出有关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和人工智能发展等提案。”

去年,浙江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后,民建省委会更是多次就相关问题,组队到滨江高新园区、城西科创大走廊和宁波相关企业调研,并召开企业座谈会了解情况。


集聚众多科技企业的滨江。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颖康 摄


【建议背后功底深】

薄薄数页的建议和报告,背后凝聚了诸多专业人士的心血和力量。

据民建省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民建会员主要是经济界人士以及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早在2010年底,大家就成立了一个企业家协会,包括省内2400多家中小企业,有一套常态化的舆论收集机制。

为了提出真正务实管用的建议,民建省委会充分发挥人才荟萃优势,由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科创型企业负责人、相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等共同组建团队,深入论证。

2014年,为协商推进我省“机器换人”工作,民建省委会课题组就走访杭州、宁波、湖州、台州等地政府部门和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调研了近10家代表性行业企业和研发机构,并分别召开企业家、专家学者座谈会,最后形成一份《提高“机器换人”技术装备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我省工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建议》的调研报告,力求汇聚更多真知灼见。

【提案亦有大影响】

调研扎实、专业支撑、建议务实的高质量提案和报告,被不断采纳,出现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字里行间。

2015年,民建界别提案《关于加快发展产业投资基金,助推传统产业“跨界”升级和新兴产业“提速发展”的建议》,就成为省长领办的重点提案。在办理会上,省领导明确要求以提案办理推进工作。后期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设立政府产业基金的意见》、省财政厅出台的《关于规范政府产业基金运作与管理的指导意见》就充分吸纳提案中的不少独到建议,在推进产业基金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实现不小的突破。

2018年,民建省委会团体提案《关于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信息共享体系的建议》再次被省领导领办,并被评价为“一个重量级的提案,将对政府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产生深刻影响”。如今,该提案提出的组建统一管理机构、加强技术应用、健全标准规范、打造指尖上的浙江等一系列意见也被相关部门采纳,正在发挥应有作用。


5月20日,由东阳市教育局主办,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承办的“东阳市职业教育活动开放周”启动仪式在东阳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内举行。


省职教社——

匠心筑梦 服务职教改革发展

5月24日,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社(以下简称省职教社)将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务委员会领导班子。

2013年6月8日,省职教社正式成立,浙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增添了一支新的重要力量。中华职业教育社是我国成立最早的职业教育社团,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华职业教育社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广泛联系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人士,为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了积极贡献。作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省级组织,省职教社在浙江肩负着同样的使命。

建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是省职教社的首要职能。2014年隆冬,全国政协委员张明华出席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的“职业教育与城市发展高层对话会”。会上,张明华就“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宁波职业教育发展”作了主旨演讲,阐述我省职业教育促进城镇化的现状与思考,与中外职教界专家学者进行了交流分享。

省职教社分别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三次组织我省职业教育院校和职业教育教师、校长等,参加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评选,共有8所学校、7名校长、16名教师、1名理论工作者获得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同时,省职教社还与省教育厅、省人力社保厅联合设立“浙江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2016年开展了首届评选表彰工作,共评选出优秀学校5所、杰出校长11名、杰出教师29名、优秀理论奖13名、杰出贡献奖2名。

“温暖工程”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品牌工程,也是统一战线服务发展的重要平台之一。省职教社积极参与“温暖工程”,向丽水市职业高级中学、江山市中等专业学校等捐赠价值20万元的图书和教学设备,帮助改善当地职业教育办学条件,以实际行动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省职教社还积极参与全省统一战线助推嘉善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建设,在社员中物色服务能力强的团体和个人,满足当地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

省职教社成立5年多来,主动融入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大局,继承优良传统,发挥统战群团独特优势,在围绕中心工作中找准定位,在助推教育改革中建言献策,在开展社会服务中尽责尽力。省职教社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团结教育、经济、科技等职业教育相关领域的代表性人士,履行好职业教育群团组织的职能,推进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培养高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我省“两个高水平”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农工党党员、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药学院院长谢恬致力于抗癌药物研究。图为谢恬(前排右一)与团队成员在实验室。


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

为企业装上“最强大脑”

5月17日上午,在台州学院医药大楼的“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内,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埋头做实验。“这是椒江一家医化企业委托过来的反应安全风险评估项目,我们已经持续测试一周时间。”工作站工作人员陈霞说,就在两年前,但凡医药企业要对研发的项目评估风险,需送到江苏或者山东等地的检测中心。如今,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检测。

这家“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于2018年3月成立。工作站发挥站内“国家杰出青年”、国家“万人计划”人才等10多名医药领域的民盟盟员专家的智力优势,以“高校+企业+项目负责制+驻院研究”的灵活合作模式,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及人才等各类产学研主体合作,主要为台州当地的医药企业服务。民盟盟员、工作站站长韩得满介绍说,除了站内的民盟盟员专家外,工作站还发挥自身优势,吸纳中国科学院院士、耶鲁大学首席科学家等8位专家机动参与课题研究。

工作站立足当地产业特色,将服务主体聚焦在“生物医药”上。医药健康产业是台州市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为促进医药产业从中低端迈向高质量,台州市实施医药产业转型提升计划,计划到2020年基本完成现代医药制造模式改造,打造千亿级支柱型医药产业集群。“转型”,成为众多台州医药企业面临的共同考题。

“企业痛点千差万别,工作站就是要将企业的痛点、工作站的智力资源和相关民盟盟员专家的特长,精准对接,为当地企业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包’。”韩得满说。

浙江圣达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生物素生产的企业之一。生物素生产过程复杂,如何在规模化生产时,提高产品的生产率?2018年上半年,企业老总带着问题找到工作站。工作站对其反应物料、反应温度、溶剂等影响因子深入研究后,最终确定最佳生产工艺路线,每年可为企业新增经济效益近千万元。

浙江宏元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急需一批应用型人才,但企业缺乏专门的培训部门。工作站与企业共同探索校企“协同育人”,共建“宏元班”,为企业订单式培养人才,同时不断拓宽服务途径,盟员担任企业顾问,为企业提供文化、技术服务。虽然工作站仅仅成立1年多时间,但已与6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为企业直接节省研发资金1000多万元。

“未来,我们将一方面精准对接台州企业实际需求,为台州医药产业提供便捷高效的公共技术服务。另一方面着力在创新药研发、新型制剂开发、生物制药及中药开发等方面下功夫,为台州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韩得满说。

自2017年6月首家“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成立以来,目前全省已建有“民盟同心·专家工作站”4家,分别在常山、松阳、台州、舟山等地。据不完全统计,一年多来,4家工作站已累计开展专题服务活动76场次,参与专家253人次,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创新发展。


生物3D打印机。


民革党员徐铭恩——

中国3D生物打印技术的领跑者

从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活细胞构建人体组织、研制可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商品级生物3D打印机、发布我国首台面向医疗应用的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到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研发第一代3D打印器官芯片产品Organ Trial……这一路走来,民革党员,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导徐铭恩在生物3D打印领域已摸爬滚打了整整15年,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研究和应用成果,并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浙江省万人计划。

徐铭恩跨越药学到生物医学工程、材料、仪器等不同专业领域。2004年,3D打印引起徐铭恩的强烈兴趣,他的跨学科背景恰好成为跨入生物3D打印研究的优势。2005年,他申请到清华大学机械系做3D生物打印相关研究的博士后,从此,他便“定情”3D生物打印技术。

刚开始做实验,徐铭恩碰到了第一头“拦路虎”,如何让3D打印机打印出来的细胞存活下来?因为各种状况,他几乎到了放弃的边缘。直到2006年夏天,徐铭恩意外发现自己用脂肪干细胞培养的一块组织不但存活,而且保留了完美的组织结构。“从那一刻起,我终于觉得自己做的事情不是天方夜谭。”相关的研究进展让徐铭恩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的支持。

2012年,徐铭恩和团队在这一领域的工作被国际期刊《Biomaterials》评价为“生物3D打印领域最先进水平”。“我想让自己的研究成果能服务更多人。”徐铭恩在接受《福布斯》采访时说。

2013年,徐铭恩带领研究团队成立了捷诺飞生物科技公司。在他看来,成立公司可以推动科研成果尽快转化应用,也能反过来推动基础研究。同年,徐铭恩带领团队研制出可打印生物材料和活细胞的商品级3D打印机,成功打印出了人类肝脏单元、脂肪组织等,打印出的细胞存活率达90%,最长存活时间4个月。

2017年,以徐铭恩为首的科学家团队发布了我国首台高通量集成化生物3D打印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专家组评价,这台紧扣临床转化和应用需求的生物打印机代表了我国生物3D打印设备的顶尖水平,意味着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实现了从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目前,徐恩铭在3D打印细胞组织方面的成果已经可以服务到许多医学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2018年10月20日,捷诺飞生物科技公司联合清华大学等高校,发布了第一代3D打印器官芯片产品Organ Trial,被誉为药物筛选的检测“神器”。徐铭恩介绍说,3D打印器官芯片产品的出现,能帮助科学家构建微型化、多器官的仿生病理生理模型,加快研究速度和效率。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