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山水为带“串”千诗 竺岳兵:一生痴醉“唐诗之路”
发布时间:2019-07-10 12:34:17

竺岳兵。拍友 丁一刚 摄

更多人物阅读:新时代抒写浙江的诗人 曹宇翔:北国诗人流连之江

7月6日19时51分,“唐诗之路”发现者与首倡者——新昌学者竺岳兵因病逝世,享年85岁。

一个多月来,竺岳兵已三进三出医院重症监护室,两度气管插管,但每次昏迷中醒来,他还是心心念念着“唐诗之路”。“他就是想把他的‘唐诗之路’研究工作交代清楚,医生说他能坚持那么长时间,完全是靠信念在支撑。”竺岳兵的家人告诉记者。

一千年前,唐代的浙东有一条山水之路,它从钱塘江南岸出发,经浙东运河、绍兴鉴湖,转曹娥江溯剡溪,过嵊州新昌,直至天台,400多位唐代诗人曾往来于此,用1500多首诗歌吟唱出一条“唐诗走廊”;一千年后,竺岳兵取一瓢饮,为之取名“唐诗之路”。

“唐诗之路”概念的问世,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与重视。它的发现者与首倡者——竺岳兵,从半道出家挖掘“唐诗之路”,到为研究废寝忘食,为申遗殚精竭虑,他将数十年的光阴熔成烛,照亮的,是他心头的“唐诗之路”,更是千年文化与精神流转的“唐诗之路”。

为诗路 一念成“疯”

竺岳兵“疯”了。

1985年,50岁的竺岳兵与身旁的所有人一样,认为自己“疯”了。他从新昌县风景旅游委员会提前办理了退休,全身心投入到“唐诗之路”的研究,只为心中的一念“疯魔”。

这股“疯”来自他幼时的唐诗梦。出生于绍兴新昌的一个农民家庭,竺岳兵从小酷爱唐诗。到1974年,在新昌毛纺厂做基建工作的竺岳兵,开始利用业余时间,着手唐代诗人的研究。

竺岳兵保存着一张手绘图,上面详细画着李白一生的行踪。通过对李白等诗人的研究,竺岳兵惊奇地发现,《全唐诗》竟有400多位诗人曾来新昌游历写诗。竺岳兵还发现许多唐诗中提到的“水路”都是他熟悉的地名,如杜甫《壮游》的“归帆拂天姥”,竺岳兵渐渐有了一个“疯狂”的想法:从天台慈圣村,新昌茅洋、黄坛、沃洲到今嵊州接曹娥出杭州湾,会不会是古代一条水上黄金旅游线——唐代诗人就沿着这条“水路”踏歌而来。

为了证实这一点,竺岳兵“疯”了:他先后七次实地考察,运用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详细地形图,计算集雨面积、河床坡度等,得出了在古代植被茂密、雨量充沛的条件下,“水路”的确定性。他还大量查阅历史典籍和相关资料,寻找证据,半道出家,认真做起学问来。

“那时条件太艰苦了,什么都没有。没有资金,我就把退休金全搭进去,别人都以为我是个‘疯老头’。”竺岳兵生前在接受采访时回忆。

“竺老说,他就是要躲到世界的某一个角落,来研究这一件事情。”在竺岳兵的助手俞晓军看来,竺岳兵的“疯”是不懂的人无法理解他在做什么,懂的人无法理解他为何如此投入。

1991年,在“中国首届唐宋诗词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竺岳兵宣读了自己的论文《剡溪——唐诗之路》,第一次正式提出“唐诗之路”,迅速引得共识。1993年7月,中国唐代文学学会在新昌专门举行了“‘唐诗之路’学术讨论会”,再次肯定了“唐诗之路”的学术价值、遗产价值和现实意义,并正式行文命名“浙东唐诗之路”。

于是,一念成疯,竺岳兵与“唐诗之路”,他成了它的“名”,它成了他的“痴”。

“浙东唐诗之路”示意图。 新昌县委宣传部供图


为研究 一腔痴迷


竺岳兵“痴”了。

人必有痴,而后有成。古人有“韦编三绝”,而竺岳兵有研究笔记700斤。

新昌县城关镇永安巷6号,是进入“唐诗之路”研究的一扇门扉。这里是新昌“浙东唐诗之路研究社”的所在地,竺岳兵,是研究社的社长。

桌案上放着几十册已经翻烂的研究书籍,书架上的笔记一摞一摞,纸张字迹已泛黄。就在这块方寸空间里,竺岳兵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耕耘“唐诗之路”的研究,读书、考察、写文……成了竺岳兵生活的全部。

30多年来,竺岳兵几乎没给自己放过一天假,经常每天工作到后半夜一两点。他一遍又一遍地翻阅书籍资料,手写读书笔记积累了整整700多斤,多达7万多页,总计约3000万字。

长年高强度的伏案研究工作,严重影响了竺岳兵的身体健康。有一年,竺岳兵因为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住院治疗了很长一段时间。可出院后,竺岳兵又马上投入到研究工作中,主编了《中国李白研究·李白与天姥国际会议专辑》等。因为年纪大了,再加上刚出院,竺岳兵写字时手抖得厉害,他就一句句口述,由助手记录整理。

这一腔“痴”,让竺岳兵在“唐诗之路”的研究上屡出成果:连续出版了《唐诗之路唐代诗人行迹考》《浙东唐诗之路》等10余部研究著作,发表论文100多篇,“唐诗之路”的活化也被提上了日程。

为了继续推进“唐诗之路”的研究,静坐书斋的竺岳兵还当起了社会活动家,他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牵头组织,筹备资金,为“唐诗之路”的研究搭建国际、国内平台。目前,新昌已先后举办了10多次“唐诗之路”学术研讨会,最多的一次有120位学者参加,学者来自韩国、日本、俄国、美国等9个国家和中国香港、澳门、台湾三地,可谓规模与影响空前。

“我必须和时间比赛,手头的研究一刻都不能停。”来到耄耋之龄,身体状况时常出岔子的竺岳兵,仍一直这样告诉自己,并努力践行。

为申遗 殚精竭虑

竺岳兵“病”了。

病榻之上,高龄的竺岳兵,当恢复一些意识的时候,依旧不忘为“唐诗之路”申遗努力。

如今,对“浙东唐诗之路”的挖掘与丰富,使它在浩渺的时空中,如星子一般闪闪发光。“唐诗之路”的研究遍布了国内外,相关的旅游线路早已成为热门,学术界、文旅界甚至越来越多的公众熟知于它。而其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一直热度不减。

竺岳兵认为,“浙东唐诗之路”融合儒学佛道、诗歌书法、陶瓷茶艺、戏曲民俗、神话传说等为一体,其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具备了世界文化遗产特征的区域文化路线,和“丝绸之路”一样,是极具人文景观特色、深含历史开创意义的区域文化。

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申遗的民间发起人,早在10多年前,竺岳兵就开始推动申遗工作。尽管申遗之路曲折漫长,但竺岳兵一直殚精竭虑。

这次病倒前,竺岳兵正在全力筹备在杭州召开的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此前,竺岳兵日夜继续着从2017年就开始对“唐诗之路”的一个较大规模的研究计划。去年底,竺岳兵还为大型咏诵交响套曲《唐诗之路》担任顾问,为中央电视台记录频道拍摄的《跟着唐诗去旅行》出谋划策……

令竺岳兵感到欣慰的是,新昌县早已率先成立“浙东唐诗之路申报世界遗产领导小组”,为申遗铺路。除大力推进学术研究外,新昌还挖掘出“唐诗之路”上的不少名胜古迹,将其串珠成链,打造黄金旅游线路,同时还通过举办“唐诗大赛”等系列唐诗文化活动,打响“唐诗之路”品牌。

“申遗,不仅是对这个古代遗产的保护,更是对公众的普及。希望通过申遗,让公众对‘唐诗之路’有更深入的了解,来整体提高全民的意识。”竺岳兵生前曾这样说。

“我能做的,就是再多做一点研究,再多出一点成绩,为申遗加砖添瓦。”哪怕是在病中,竺岳兵还是没有想过停下脚步。

此时此刻,竺岳兵与大唐诗人的身影全都化作烟云逝去,但唐诗的魅力却依然光鲜如初,如同竺岳兵对“唐诗之路”的那些“痴”与“醉”一样。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