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新办[2005]20号 浙ICP备05073341号 广告经营许可证:杭工商淳广许2004001号
淳安县融媒体中心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网络广告 0571-64831301
杭州网・千岛湖网 网络支持: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湿垃圾、干垃圾、可回收垃圾……正当许多上海市民接受“你是什么垃圾”带来的“灵魂拷问”时,在浙江农村,垃圾分类已经成为许多农民的自觉行为。
“目前,浙江很多地方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简单明晰:先把垃圾分为“会烂”和“不会烂”,再进一步把“不会烂”的分为“可卖钱”和“不可卖钱”的,操作性很强。”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徐伟兵在接受浙江在线采访中介绍,也有部分乡村将垃圾转化为化肥后直接用于农田,将垃圾变成良性生态循环和农业生产的一部分。
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浙江一直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2014年,浙江开展了农村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处理试点探索;2016年,浙江普遍推行垃圾分类的经验被当成典型在全国推广;2018年,浙江省级地方标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范》正式发布,在全国尚属首例。
为啥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在浙江深入人心、取得成效?我们或许能从各地探索实践中找到答案。
金华金东区:首创的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
(视频:金华金东区六角塘村垃圾分类)
金华市金东区六角塘村因为垃圾分类做得好,称得上是金东区的“明星村”,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的参观学习团。
六角塘村每户人家门前都摆放着两只垃圾桶,绿色的垃圾桶上面写着“会烂”,另外一黑色垃圾桶上面写“不会烂”。对于村民来说,每天扔垃圾的时候仔细将垃圾分类放置到两只垃圾桶中已经是一种习惯。
2014年,金东区全面推广农村垃圾分类,首创“两次四分法”。简单说,就是让农户在家按“会烂”“不会烂”对垃圾进行初次分类,再由村里聘请的保洁员上门收集,会烂的就地堆肥,不会烂的再分可卖、不可卖,前者交给供销社,后者填埋或焚烧。
为了推动农村垃圾分类,六角塘村想出了不少金点子:构建网格化管理体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监会主任领着党员带头干,每位党员再联系负责六七户人家;设立荣辱榜,每月各评3家先进和落后,上墙公示;记者还在村里看到了笑脸墙,在每家每户门前看到了“垃圾分类能手”木牌,都是对分类做得较好的家庭给予的荣誉和鼓励,同时和村里的福利挂钩。(综合浙江日报)
宁波象山:村民扔的垃圾袋可通过编号追根溯源
带有编号的可降解垃圾袋,发现分类错误可追根溯源。(王珏摄)
象山溪里方村向每户村民分发带有编号的可降解垃圾袋,村里组织了40名村民代表,分成10组经常性检查丢弃的垃圾袋,一发现分类错误便可追根溯源。“通过编号,监督员能轻而易举地确定是哪户人家分错了,马上上门通知。如果出错的次数多了,村干部就上门做工作,并且示范指导,让农户在思想上重视起来。”溪里方村的干部说。与严格执行的垃圾分类制度相“呼应”的,是村民扎根脑海的自觉分类意识,如今村里已经不需要安排固定的保洁人员。溪里方从曾经的环境脏乱差村庄,变身为“最洁美村庄”,生活垃圾分类功不可没。(综合宁波日报)
湖州安吉:村民享受“互联网+垃圾分类”服务
扫描农户的二维码
垃圾回收员每到一家农户门口,先扫一扫贴在农户门上的二维码,然后将农户门口分好类的垃圾分别称重、拍照,再将信息通过手中的智能终端机录入到智能平台里,最后将垃圾倒入保洁车里相应的大垃圾桶。根据垃圾的类别和重量不同,相应的积分就自动传入农户的垃圾分类账户里。而用这个账户的积分,农户可以换购商品。这是安吉最新实施的农村生活垃圾互联网信息系统管理标准。
景溪村垃圾分类专管员张新柱告诉记者,村子所在的报福镇引进第三方管理平台,为每个村购置了一个智慧垃圾分类回收平台。该平台将每个村民都有的社保卡接入到平台积分,村民们可以将可回收垃圾投入到回收平台内换取积分。据了解,社保卡积分最多的一个村民一年攒够了1万多元,有效地提高了村民的垃圾分类回收积极性。(综合杭州日报)
嘉兴秀洲:“三大员”模式长效管理垃圾分类
从源头上进行垃圾分类的考核机制,通过保洁员每天上门检查、劝导员每周入户考查,督导员每月一次现场考评,以“日检查+周考查+月考评”的形式开展长效管理,这便是天福村采用的农村垃圾分类“三大员”模式。
在天福村李家浜,保洁员老杨身穿黄马甲在认真清理垃圾桶,开展垃圾分类后,不仅要把每家每户的垃圾桶清理干净,还要检查可腐烂和不可腐烂垃圾是否分类,再按实际情况打分。而一旁,身穿绿马甲的李阿姨在劝导村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她的职责是每周入户考查。“主要告诉大家,这个绿桶要放烂得掉的垃圾,主要是厨房里的剩饭剩菜,灰桶是放烂不掉的垃圾,比如玻璃瓶、塑料袋。”
天福村的垃圾分类是从去年6月份正式开始的,经过几个月的运作,老百姓从不接受到慢慢接受,再逐渐到主动去做。“通过‘三大员’模式,我们形成了‘日检查、周考评、月考核’的长效管理机制。”天福村相关负责人说,在这里,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人人参与,村民自治”的新风尚。(综合嘉兴日报)
台州温岭:采取服务外包管理 创新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经由微生物处理后,可腐烂垃圾90%变成废水,废水经初步处理后,再就近接入污水处理系统;剩下的10%变成废渣,可直接用于花木苗圃、果树施肥……温岭市这套设备和技术,让有机垃圾的充分减量化和资源化变成了现实。这样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已在温岭不少农村运行。近年来,温岭加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推广力度,努力实现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化、科学化、全域化,并且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
温岭市农办社发科科长林本祥介绍,由于可腐烂垃圾产量较大,阳光房沤肥方式能处理的数量有限,必须要用机器快速处理。如果由政府来购置机器,其后期的管理、运行及维护成本都比较大,服务有可能跟不上。在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温岭积极探索由政府购买服务,第三方进行专业化、市场化的垃圾分类处理,创新了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模式。
据了解,目前温岭510多个非城镇覆盖村的可腐烂垃圾,由镇、村级通过快速发酵成肥、阳光房沤肥和焚烧发电等方式处理。(综合台州日报)
来源: 浙江在线、宁波日报、嘉兴日报等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最新播报
更多>>淳安发布
视界千岛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