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你好,小岛】我的领海我引航: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发布时间:2019-07-26 09:51:20

【你好,小岛】我的领海我引航: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_央广网


记者采访沃棉康老人(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央广网舟山7月24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傅炜如 魏炜 王誉博 陈贞贞)2019年6月26日,来自希腊的万吨巨轮“奥林匹克之光”,装载着30多万吨原油,缓缓从虾峙门航道驶入舟山册子实华码头。

这样的大型船舶,去年一年进入舟山港的就有3668艘。近年来,舟山港迅速发展,大型码头泊位数量越来越多,除了中国籍大型船舶,进出舟山港的大吨位外籍船舶也逐年增多,这在过去是无法想像的。

按照国际海事组织规定,外籍船舶进出港实行强制引航。每一艘外轮进入中国领海,驶入中国港口,必须由中国引航员完成引航工作,这既是对主权的宣示,也是确保外轮在中国航道内航行安全。舟山引航站每年引航任务达到万余艘次,人均引航140多艘。

一代代引航员亲眼见证着舟山港日新月异的变化,心里充满着骄傲与自豪。


舟山第一位引航员沃棉康(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舟山首位引航员沃棉康

“家庭事小,国家事大。”

有一组数据:1981年,舟山全年引航船舶17艘次,年引航船舶总吨位14万余吨;2018年,年引航船舶10160艘次,年引航船舶总吨位超5.6亿吨。

1981年毕业后就进入舟山港航部门工作的李培年,现在已是舟山引航站的党委书记,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感慨良多。“那时引航的,就我们一个老站长,就他一个人引航,1981年开始,沈家门二类开放,船是中国船,不是外国船。港口条件很差,没有大码头,最大的是墩头5000吨的码头,1987年我们的港口开始建设,引的船慢慢大起来了。”


沃棉康全神贯注引航着货轮(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李培年口中的老站长,是他的师父,是舟山第一位引航员沃棉康。

1981年5月,舟山沈家门港正式对外开放(国轮),沃棉康成为舟山第一个引航员。


引航日志(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如今在沃棉康家中,仍保存着两本发黄的航行日志,在这两本航行日志上,他记录了舟山港的每一次成长。

这位84岁的老人,对过去的经历刻骨铭心。他清楚地记得靠泊定海港的第一艘万吨轮是上海远洋公司的“洪阴轮”号,“1.3万吨,满载着从朝鲜运来的水泥,靠在定海塔山码头,是我从虾峙门航道引航进来的,当时是1982年,这么大的船引起了定海城里不小的轰动。”


引航中沃棉康时刻关注着航道情况(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解放后,第一艘进入舟山的外籍船是日本的基努亚丸,时间是1987年4月25日,是500多吨的渔货船。”1987年4月,舟山港对外开放,从此外国轮船可以进入舟山港口作业。

沃棉康慢慢地回忆:“第一艘真正意义的国际运输船靠泊舟山,应该是1987年5月5日停靠沈家门码头的日本‘第八义宋丸’,6500吨,装载木材。 ”

1993年2月引航的第一艘超级油轮31.8万吨的“兰姆帕斯”号,让他终身难忘。“这不仅是停靠舟山的第一艘,也是我国的第一艘,要是这艘船停不好,以后谁还敢来舟山停这样的大船?”沃棉康依靠着胆大心细的作风,漂亮地完成了这次引航,从此打开了舟山停靠超级油轮的历史。

回忆起年轻时在船上意气风发引航的画面,沃棉康略带口音的英语脱口而出:“Mr.captain,standby main engine.Heave up anchor.”(船长先生,备车。起锚。)

女儿沃长音印象里最深刻的场景是,当时头发渐白的父亲,每天拿着一台老式录音机,放着英语磁带,一遍一遍地跟着念。没有英语基础,只能生硬地模仿发音,死记硬背地把英语口令记下来。

都说引航员是“起早落夜饿肚子”的工作,以前在家,沃长音基本上看不见父亲。由于要候潮排水,引航工作十分辛苦,沃棉康有整整十年都是吃住在引航站里,只有周末才回家。但在女儿的心里,父亲永远是她的骄傲,带给她人生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沃棉康总跟家人说:“家庭事小,国家事大。”他的辛苦付出是值得的,看着舟山港这些年的飞速发展,舟山引航队伍不断壮大,国家日益繁荣强大,老人家心里很是欣慰。


谢广伟向记者展示引航员登船装备(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每年引航“半个中国海岸线的长度”

“引航员是金字塔顶端层的船舶操纵者”

44岁的谢广伟是当时“奥林匹克之光”轮进港引航时的引航员,在舟山引航站工作了18年,有着丰富的引航经验,至今已经引航中外船舶近5000余艘次,其中25万吨级以上超大型船舶500余艘次。

引航员到底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谢广伟向记者介绍,简单来说,就是船舶进港后的临时船长。向左、向右,半车还是全速,都得听引航员指挥。船型种类很多,引航员需要对每种船舶驾驶都有所了解,学习船舶驾驶也是成为引航员的首要条件。

打开舟山港区图,从最北的嵊泗泗礁港区到最南的六横港区,跨度50海里。每个港口、航路的情况都不同,外来船舶如果没有引航,船舶很容易发生搁浅、碰撞等事故。

从引航员专业的角度看来,舟山港域引航难度尤其高,“舟山港岛礁密布,又地处杭州湾与长江口两大流域的入海区域,潮差大、流速急、流向复杂,而且航门水道多,为引航增添了更大的难度。要是被水流左右了,那就被动了。”谢广伟说。

他给记者举了个例子,舟山衢山鼠浪湖码头有两个40万吨的泊位,航道最窄的地方只有500米,通常停泊的船舶长度有360米。打个比方说,“船在航道里回旋一下,它扫过的区域大概就是整个定海城区。”

难度系数越高,对引航员的专业要求也越高,“到任何一个码头都应该具备引航一艘船,化解所有风险的能力。” 熟悉每个码头,每个航道的情况,对水域情况、潮流变化、暗礁分布,也要了然于胸。

在谢广伟看来,引航员应该是处于金字塔顶端层级的船舶操纵者,“我们需要对船舶操纵有所研究,不然怎么能让别人放心地把一条船交给你?”

在舟山,引航员有专门的培养体系,舟山引航站引航科科长冯开锋介绍:“引航员证书是一级一级考的,1993年的时候,只有两位站长持有二级引航员证书,照国内规定,只能引航长250米以下、10万吨以下的船舶。现在我们高级引航员就有25个,一级18个,二级12个,三级6个,呈倒金字塔结构,现有的引航员队伍可以完全匹配舟山港口的吞吐量。”

每个引航员都有多个师傅,“以师带徒”是舟山引航站的特点,谢广伟说:“我们的徒弟不固定师傅,他可以把所有人的优点都拿过来,转化为他自己的东西,如果他是一个有心人,实践的机会非常多,在舟山港工作过的引航员技术水平一定是非常高的。”

克服引航中的每道难关

当好“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如今已是高级引航员的谢广伟,以前也是从实习引航员慢慢做起,这份工作一直是他的梦想。1998年从大连海事大学毕业后,在远洋公司跑了3年船,2001年来到舟山成为了一名引航员。


引航员登上巨轮相当于爬上10层高楼(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谢广伟来舟山时,是舟山引航站的第11个“兵”。每天跟着老引航员出海引航,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结合到实践中。

在谢广伟看来,引航船舶的第一关就是爬梯子。船舶在进港时,引航员会搭乘引航艇到指定地点登上引航船舶,引航员登船和下船全靠徒手爬梯完成。

30万吨级油轮,空载的情况下船身高近30米,接近10层楼的高度。如果选用好爬的硬梯,容易在颠簸中掉落,软梯则可能会断缆,都存在着风险。

谢广伟还是三级引航员时,有一次遇上台风,爬船时,浪劈头盖脸朝他涌来。当时情况危急,如果夹在大船和引航艇中间,会对生命产生威胁。后来,他看准时机,下到引航艇上,才得以脱离危险。

“我平均一年引航300条船,假如每条船爬梯子的高度是10米,那么一年之内,我爬船要爬3000米的高度。”

在他眼中爬梯都是小困难,最考验引航员的是船突然之间失控。“引航员必须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一旦遇到紧急情况,要保持自信、冷静,凭借自己专业素养,处理好各种突发情况。”谢广伟说,“刚开始肯定紧张,但只能紧张几秒钟,马上要恢复镇定。外国船员对这里的环境不熟悉,我们就像‘定海神针’,把船安全带出来是我们的责任。”


谢广伟与外籍船长们结下深厚友谊(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从个人引航量来说,“从虾峙门到马峙锚地,平均15海里,一年假如有300条船,一共就是4500海里,差不多每个人一年要引半个中国海岸线的长度。”

每一次成功完成任务,看到外国船长伸出大拇指,由衷地用中文说“谢谢”时,谢广伟心里深感自豪,觉得自己也为国家争了光。

外轮过来时,引航员往往是第一个上船的中国人,肩负与船员沟通,展现国人精神风貌的重任,他们被称为“水上国门形象第一人”。


谢广伟与外国船长合影(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在他的手机上,保存着与来自各个国家、各个肤色船长的合影,长期接触下来,他基本练就了不用说话,只凭肤色、体型、发型和相貌,就能基本判定眼前的船员来自哪个大洲,哪个国家。

与世界各地船员打交道,也开阔了谢广伟的视野。世界各地的生活习性,他都相当了解。比如喝咖啡,每个国家都有不同喝法。借这几年舟山港快速发展的光,作为一名舟山引航员,未出国而“熟知全世界”,谢广伟谈起自己的工作,充满自豪。

来源:央广网

千岛湖新闻网  编辑:于一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