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四明山老区“红绿搭配”发展快 看余姚这样奔小康
发布时间:2019-07-31 14:09:11

余姚四明山丹山赤水景区航拍图。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群 石怡锋 摄

余姚加快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

嘱托记心间 老区阔步行

用红色力量促乡村振兴,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迎来发展新机遇。今年以来,余姚加快实施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一批大项目在老区落地或投产,当地农业产业加速转型,百姓增收成效显著。上半年,余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接待游客数达315万人次,同比增长1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65元,同比增长10%。

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给余姚市梁弄镇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勉励他们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

殷殷嘱托记心间,老区奋进阔步行。一年多来,余姚不仅出台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决定,还制定实施打造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乡村振兴八大工程、87项工作内容。一批大项目正抓紧实施,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传统产业稳步提升。

请看亲历报道》》

四明山革命老区“红绿搭配”发展快,记者现场探访——

余姚:建设老区小康样板

中共浙东区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和南方七大游击战争根据地之一。

因其独特的历史地位,余姚四明山革命老区的发展也一直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关注。早在2003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梁弄镇和横坎头村考察调研时,就曾提出建设“全国革命老区全面奔小康样板镇”的期望。

十余载过去了,余姚建设老区样板成效如何?日前,我们走进四明山革命老区,一探“样板”的成色。在老区核心的梁弄镇、大岚镇,当地一手发展红色旅游,一手发展绿色经济,探索出了“红绿搭配”老区发展模式。去年,余姚市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跃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69∶1,居宁波首位,乡村振兴实绩考核居全省前列。

拾味坊在传统大糕制作基础上加入了红色元素,吸引游客争相拍照。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群 石怡锋 摄

深挖红色资源

讲好红色故事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梁弄镇红色旅游的热度一点不比温度低。通往梁弄的山间公路,蜿蜒却又宽敞,每天都有数十辆大巴车行驶其间,载着来自天南海北的学习考察团。在横坎头村,农家经营户黄彭勋告诉我们,他这里客人几乎天天爆满,游客吃饭边点菜边等位;客人最多的一天,一个中午就“翻”了53桌。

“生意火爆的农家乐背后,是我们深挖老区红色资源,每天吸引来的数以千计的游客。”梁弄镇镇长诸仲玖带着我们,走进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这是一幢老式木结构楼房,门楣上挂着写有“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字样的匾额。在陈列馆里,我们遇到了一队从宁波城区来此参观的小学生。和孩子们一起,我们听讲解员诉说一件件文物背后的革命故事。

从陈列馆出来,一路走到毗邻旧址群的横坎头村,一路上我们又看到了不少参观者。有的在路边合影,有的在凉亭里宣读入党誓词,有的在参观新农村。诸仲玖告诉我们,每天这里接待的游客少说也有三四千人。

发展红色旅游,几乎是革命老区发展的必选内容,为何余姚的红色旅游如此火爆?诸仲玖说,除了自身的红色资源丰富外,关键是余姚做好了顶层设计。多年来,余姚先后制定了《四明山红色旅游实施规划》《余姚横坎头红色旅游二期开发总体规划》等,让这里的红色旅游有了清晰的发展方向,同时认真做好核心区块专项规划的项目建设工作。

梁弄镇东溪村非遗展馆内展示了梁弄地区的各项非遗。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姚群 石怡锋 摄

将蓝图化作现实,让老区尽展新颜。根据规划,余姚不断加大要素供给,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老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余姚市旅投公司也累计投入资金8000余万元,完成了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景区的改造提升工程。如今,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已经成为4A级景区。

发展红色旅游,不只是引人来旧址走走看看。梁弄不断拓展红色旅游的内涵,深挖相关培训、教育等产业资源。他们先后引入、建设了浙江省委党校四明山分校、健峰培训城、四明湖国际会议中心。通过这些平台,去年全镇接待会议培训人员17.5万人次。

看到游客络绎不绝,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到了梁弄镇。在横坎头村村口,从德国留学回来的海归黄徐洁热情地招呼我们,到她家的红色主题农家土菜馆里坐坐。走进三层楼的小洋房,只见小院里也放了不少餐桌。“就算这样,中午客人多的时候桌子还不够呢!”黄徐洁说,节假日她这小小的农家乐里一天营业额就能超过两万元。在横坎头村,过去一年就新增农家乐6家,还开出了网红民宿“稻田里”客栈、红村大糕店等。

目前,余姚正以4A级景区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群、3A级景区村庄横坎头村等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周边配套设施,实施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保护性修缮、抗日根据地旧址整治提升、马蹄街修缮及商业古街区开发等,进一步发展红色旅游。

大岚第九洞天大穿越项目游客云集。浙江新闻客户端 拍友 杨若锡 摄

守护绿水青山 

发展绿色经济

茶宿老板娘,这是大岚镇茶农沈亚红的新身份。在大岚镇的高山深处,沈亚红经营茶园已有近20年,如今她又在茶场边建起了以茶为主题的民宿。沈亚红告诉我们:“老区的生态环境好,不用吆喝,客人就会自己找上门来。”

看中生态优势的不仅仅是沈亚红,大岚镇党委书记肖鹤峰同样把生态优势视作老区发展的不竭动力。不过他知道,守护好这四明山革命老区的一方青山绿水并不容易。他颇有感触地告诉我们:“这既需要党委政府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心,更需要为百姓寻找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智慧。”

驱车在大岚的高山之间,指着郁郁葱葱的远山,肖鹤峰告诉我们:“早几年,那边不少山头都曾‘秃’过。”原来,因为村民大力发展苗木产业,对当时生态环境影响较大。有时候,苗木基地大批量出售苗木,就留下了一片片光秃秃的山头,加之有的农民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更是破坏了土壤。

针对这些状况,大岚镇一边收紧对花卉苗木的产业扶持政策,调控全镇的苗木种植面积,一边鼓励引导当地村民,发展新的林下经济产业。肖鹤峰带我们走进黄家庄村,看到新发展的香榧林基地郁郁葱葱,到了生产期,这一亩香榧林年产值就能达到数万元;在柿林村的一个中药材基地,农场主沈红军颇为神秘地告诉我们,这里种植了一味名叫“千层塔”的中药,种上七八年亩产效益能有20万元…利用林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岚努力探索可替代花卉苗木产业的“一亩山万元钱”的种植模式。同时,对已有的苗木基地,当地农技人员加强技术指导,引导村民科学用肥用药,减少对土壤的破坏。

升级产业保护生态,对此梁弄同样下了决心。作为“中国灯具之乡”,梁弄镇灯具企业靠着遍布全国的1500多家灯具门市部,曾一度占据全国灯具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然而,当四明湖水库被列为饮用水源保护区,梁弄不得不对高速发展的灯具产业踩下“急刹车”,先后有近30家企业关停或外迁。

保护生态,并不意味着不发展产业。如今,梁弄利用优质水资源,成功引来了“百岁山”这只“金凤凰”。在余姚各部门的通力协作下,百岁山矿泉水项目从破土动工到竣工投产仅用时半年。如今,两条国际顶尖水平的生产线运转不停,每秒有20多瓶矿泉水下线。去年,占地仅3.3亩的“百岁山”创造了2.55亿元产值,贡献了5500万元税收。

像保护眼睛一样守护生态环境,老区的生态优势吸引了高端民宿项目落户,也带动村民发展农家乐。截至目前,仅大岚镇就在短短几年里新建成民宿、酒店、农家旅馆近30家,其中精品民宿3月到11月份周末的入住率基本达到70%。

种植竹荪成为老区增收新渠道。浙江新闻客户端 拍友 苏英英 摄

传承革命精神 

党员奋斗在前

当抗日根据地旧址群修缮工程涉及村民搬迁时,当发展特色精品农业村民犹豫不决时,当苗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探路试水时……每当老区发展遇到难题,总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正是靠着这样一批模范带头的党员干部,浙东四明山革命老区才有了如今的发展成绩。

走在横坎头的村路上,目之所及,山林间几乎都是樱桃树。村党委书记张志灿告诉我们,樱桃在红村又被当地老百姓叫做“红果”,寓意着它给红村带来红红火火的日子。可最初,张志灿挨户动员村民种红果时,村民却说啥也不敢种,都怕种不好折了本。

“我们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就是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想到这一点,张志灿和其他村干部一商量,决定由村集体带头示范。2003年,村集体流转了100多亩土地,投资15万元,种下一大批樱桃树。“结果怎么样,不用我说,你看这漫山遍野的樱桃树就知道了吧?”站在一片一人多高的樱桃林旁,张志灿颇为骄傲地说,看到村集体的樱桃树挂了果,来了不少游客,村民们也跃跃欲试。于是,村里将价值10万元的树苗免费发给村民,还请来专家指导。如今,梁弄镇已建成总面积1.5万余亩、辐射面积4万亩的宁波市特色小水果产业基地。

党员干部要做好发展的开路人。这一路,我们在梁弄、大岚都遇到了不少这样的开路人。在大岚镇华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鲁勇波带我们走进了50亩竹林,看看他为当地百姓开辟的致富新路子。

“小心些,这里可到处都是宝贝‘蛋蛋’,可别踩坏了。”指着我们脚边的一簇不起眼的“小土包”,老鲁叮嘱道。原来这些突起的“小土包”是一个个菌种。“再过一个星期,这里面就会长出漂亮的竹荪,一斤能卖百来元呢。”鲁勇波告诉我们,他并不指望能从这几十亩山林里赚到多少钱,而是想为村里的百姓找一条能替代苗木产业的生态致富路。去年试种成功后,鲁勇波就第一时间把竹荪拿给村里的百姓试吃,动员大家一起发展竹荪产业。

无论是基层干部,还是普通党员,都应该成为一杆旗帜。在梁弄的大糕一条街,街口一家名叫“拾味坊”的大糕店,招牌旁“党员经营店”的字样格外醒目,吸引我们走了进去。原来,这里的大糕师傅黄薇是一位85后年轻党员。她告诉我们,之所以亮出党员身份,一是用党员身份对自家的食品安全作出承诺,更重要的是希望以党员身份带领传统大糕产业的创新。

在小店里,黄薇演示了她所创新的大糕生产新工艺。不同于其他大糕店常用的粽叶,黄薇在放置大糕的蒸笼上铺的是一层薄薄的白纸。“过去,大糕凉了以后就会黏粽叶,不方便取食。”黄薇说,于是她便创新使用了食品保鲜纸,效果非常好。我们注意到她家大糕上印的内容也与众不同,有不少“不忘初心”“一封回信”等红色主题的内容。靠着这些创新,黄薇家的大糕生意格外火爆,更可贵的是她把这些窍门与其他大糕师傅分享。在黄薇看来,梁弄大糕产业做大了,自己的小店生意自然也会水涨船高。

在余姚,当地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制定出台了“四明红锋”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红锋前哨”“红锋铁军”“红锋联盟”“红锋亮显”四大工程,把58名新提拔转任干部配备到乡村振兴一线,选派122名党员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培育村后备干部536名,累计建立“前哨支部”1113个。

几天的采访,让我们感受到,老区的党员干部血液里天然就流淌着红色的基因。这也感染着老区百姓,让他们始终心向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临行前夜,我们路过村民黄中先家的两层小楼。这位七旬老人拉开卧室抽屉,小心翼翼地展开一张红纸——原来,这是村里给每一户村民印发的去年春天习近平总书记给横坎头村全体党员的回信。将纸拿在手中,老人饱含深情地背诵起来:“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挥好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同乡亲们一道,再接再厉、苦干实干,结合自身实际,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建设富裕、文明、宜居的美丽乡村,让乡亲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四明山群山叠翠。浙江新闻客户端 拍友 陈晓明 摄

【记者手记】

内外结合振兴老区

翁杰

乡村振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许多处在深山的革命老区来说,更是如此。老区的乡村振兴,既要充分调动老区的内生动力,也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外在推动力。四明山革命老区的发展经验,便是充分调动这两股力量,传承红色老区基因,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人。而革命老区最可贵的“传家宝”,便是党组织能够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近些年来,四明山革命老区以党建促进农村建设,实施的“联六包六”党员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了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领新农村建设、带领百姓致富增收。

四明山革命老区一方面吸引乡贤回归,另一方面在党员干部中培育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头雁”工程建设,当地村党组织书记被分为示范型、潜力型、普通型、后进型四类,有针对性地通过培训,提升基层党组织书记的能力,从而加快老区发展。

除了内生动力,各级党委政府对四明山革命老区的关怀也为其提供了强劲的外部推动力。这不仅仅体现财政资金的倾斜、交通改善等方面,更表现在规划引领方面,出台了四明山区域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产业、旅游等专项规划的“1+6”规划体系。正是得益于科学的顶层设计,四明山革命老区克服了红色资源丰富却利用率不高的通病,红色资源有效转化为经济效益。内外结合双轮驱动之下,四明山革命老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徐满萍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