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国内新闻 > 时政要闻
【你好,小岛】“东海渔嫂”凝聚起博大的爱的力量
发布时间:2019-08-02 14:17:26

 

  央广网舟山8月1日消息(记者王贵山 李佳 曹文君)舟山群岛,散落在辽阔的东海之上。自古渔家儿女靠海吃海、耕海牧渔。“男人出海,女人守家”,留守的渔民家属被称为“渔嫂”。如今,新时代的“东海渔嫂”焕发出新的时代光芒,以其特有的风韵,渐渐成为广大舟山妇女的代名词。

  从提升自身素质、参与社会治理到大爱奉献,如今,东海之上盛开的五朵“金花”,已经成为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一股磅礴的巾帼力量。


 美之声演唱团成员在演出(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纯朴智慧“水仙花”

  捡螺、晒鲞、补渔网……这是传统意义上渔嫂最常见的工作。不过,随着时代发展,“东海渔嫂”也从渔村、渔业走向舟山城乡各地、各行各业,如同一朵朵水仙花,纯朴美丽,充满智慧涵养。

  49岁的东极岛渔嫂郑红飞,以画笔为梭,织就一番新天地。30多年前的一次渔民画培训,让她爱上了作画。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郑红飞对渔民生活有一种不同常人的深刻体察,由于视角独特,她创作的渔民画多次在全国、省市获奖,部分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她也从渔嫂转身成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优秀画家”。

  同是东海的女儿,作家立夏用细腻的笔触和相机镜头记录下她对海岛生活的感悟。从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刊载在《小说选刊》《山花》等报刊,也出版了作品集《地球的敌人》《立夏·柒年》。“舟山很特别,1390个岛屿组成这么一个城市,在全世界也很少见,岛上的风土人情吸引着我。”


作家立夏(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渔嫂要在新时代中成长,当然少不了各式学习培训。记者在浦西社区“东海渔嫂协会”看到一张“东海渔嫂大讲堂”的排课表,女性礼仪、健康养生、渔业生产、电商创业、渔民画培训等,每个月都有不同主题。“以前有空还会去打麻将,现在完全没有心思去,每天不是来听讲座培训,就是和小姐妹们排练文艺节目,到处去演出,心情可好了”,张满娜现在已经成为东海渔嫂的文艺骨干队员。


蒲西社区渔嫂大讲堂(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家庭和谐“牵牛花”

  “你在远洋拉大网,我守后方家务忙,年迈双亲我来敬,幼小子女我抚养,你在前方斗风浪,我用温情铸就避风港……”这首节奏明快的《东海渔嫂之歌》,在舟山浦西社区,渔嫂们都能唱上一段,歌词中描绘的就是渔嫂的持家之道。

  远洋捕捞船一出海可能一两年才回国,船员常年在外,留守的渔嫂要照顾老人,抚养孩子,协调处理亲戚邻里之间的关系,其中必然颇多艰辛。但渔嫂们像一朵朵牵牛花,虽柔弱却坚韧,心胸宽有担当,她们用情感的枝枝蔓蔓让大家牵手一处,扶老携幼撑起家庭,让出海的人没有后顾之忧。为了让渔嫂更好地掌握持家方法,舟山的各个社区还成立了“社区渔嫂协会”,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让渔嫂们相互交流,共同进步。

  浦西社区书记张亚清告诉记者,今年正月她收到了一份来自渔民兄弟送的礼物——一个榴莲。原来这次出海回来他发现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条,社区环境也整洁,家里老小都好,一问妻子才知道都归功于社区渔嫂协会的组织培训引导,“现在我们出海放心,回来温馨。”


美之声演唱团在服务(央广网发 受访者提供)

  社会善治“珊瑚花”

  家是小社会。持家有道的“东海渔嫂”,不仅守好了自己的小家,还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在平安舟山建设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外海捕捞作业安全风险大,渔嫂们配合安全生产宣传吹好“安全枕边风”,为渔场平安发挥了重要作用。江南渔嫂协会会长林波告诉记者,去年休渔结束船开出没几天遇上了一场台风,结果有两艘渔船迟迟不回港,镇渔业指挥中心打卫星电话也不管用,最后通过渔嫂协会找到船老大的妻子。果然,渔嫂一个电话过去,就把丈夫“骂”回了港。

  “管好身边人,做好身边事”是“东海渔嫂”参与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渔嫂们还积极参与渔港治安巡逻、渔业安全检查、社会矛盾调解、禁毒宣传等活动,提高渔民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法治意识,有效遏制渔业船舶事故与渔业生产纠纷事件的发生。

  “东海渔嫂”还形成了独具海味的四步工作法:织网、穿梭、把舵、锚定。在“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基础上,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海上+陆上”双重“东海渔嫂”网格队伍,特别是在海上网格编组中,将“东海渔嫂”作为网格长编入队伍,实现了“双网互动、海陆链接”。 “东海渔嫂”通过网格基层走访,及时了解渔村群众的诉求与愿望,零距离倾听群众心声,掌握第一手信息,开展针对性的调解和服务,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和谐。


浦西社区渔嫂活动(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创新创业“金银花”

  去年,高亭镇江南渔嫂协会会长林波尝试微商创业,开始是从自家渔船或者相熟的船上收集海鲜产品,将海鲜产品跳过中间渠道直接送到客户手中。新鲜透骨的海鲜一到港,就销售一空,甚至舟山市外的订单也源源不断。“以往船老大都把鱼货批发给鱼贩子,现在我们渔嫂通过微信直接卖给客户,利润也提升了不少。”林波笑着说,她还和另外两个渔嫂一起,学着制作海鲜干货,准备做自己的品牌。在她的带动下,村里不少渔嫂也开始微商创业。


江南渔嫂协会会长林波(央广网记者 魏炜 摄)

  从孤悬海岛到大桥时代、新区时代直至自贸区时代,“东海渔嫂”以其特有的优势,紧随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与时俱进地扮演着不可小觑的重要角色。上世纪50、60年代,渔嫂们支持丈夫兴业捕捞,齐心协力为村里打造“草绳船”、修造“三八海塘”,为守护家园做好后勤保障。上世纪80、90年代近海渔业资源逐渐衰退,渔嫂们响应政府号召鼓励渔民转产转业,出现了一批以渔嫂为主角的渔家乐、民宿客栈。如今的“东海渔嫂”还积极参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建功立业,涉及新零售业、旅游业、电商、种养殖业等多个领域,不少渔嫂从事的工作已不再是副业,而成为整个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渔嫂们也成为了家庭的顶梁柱。


美之声演唱团到东岠岛上服务(央广网记者 曹文君 摄)

  大爱奉献“菩提花”

  记者采访的这一天,下着雨,刚登上舟山东岠岛,就听见农家小院里,传出阵阵乐曲声,走近廊檐下,四位老人聚精会神地在看戏,这是“东海渔嫂美之声演唱团”的文艺演出,六年来她们每月都要来一次,风雨无阻。东岠岛,位于舟山本岛的南边,与定海城区隔海相望。岛上常住人口仅80人左右,大多数是老人。

  “东海渔嫂美之声演唱团”团长曹杏娣说,自从六年前来到岛上演出,了解到老人们在海岛上生活不便,就开始在演出之外为老人们服务,理发、打扫卫生等,“每个月去四个海岛,雷打不动,因为老人都等着我们,所以一定要这样坚持下来!”

  六年下来,美之声演唱团团员们和海岛上的老人结下深厚的情谊。92岁的张德成说,有时候刮风下雨心疼她们,让她们不要来了,结果还是过来。“来了之后洗衣、洗被子,每个月都来,有时候买来小菜、日用品,棉衣、单衣也都拿来给我穿,我感谢不尽。”

  在舟山,还活跃着很多像美之声演唱团一样的女性社会组织,截至2018年底,舟山已建立一定规模的女性自组织队伍1000多支,她们以大爱之心,热心公益活动,在服务社会中发挥着独特而巨大的作用。

  五朵“金花”开海上,让东海弥漫着一股清新而甜蜜的气息,更让人留连,令人向往!

      来源:央广网

千岛湖新闻网 责任编辑:方志隆


 

掌上千岛湖

掌上千岛湖

微千岛湖

微千岛湖

淳安发布

淳安发布

千岛湖新闻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湖新闻
三分钟语音版

千岛GO购

千岛GO购

媒美购

媒美购